重视母语教育 贵在细读
重视母语教育 贵在细读 母语是每个孩子的精神家园,母语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祖 国语言文字,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民族精神的熏陶, 民族情结的感染。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情文并茂的,是进行 母语教育的佳作,语文课上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体味母语 之美,感受母语之韵,挖掘母语之涵,领略母语文化的博大 精深,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进而更好的学习母语。摘 要:
母语教育;
文本;
阅读;
获得体验 母语即民族之根、国之魂,是每个孩子、每个公民的精 神家园。
母语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 习、写几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 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民族精神的熏陶,民族情结 的感染。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情文并茂的,是进行母语教育的佳 作,阅读它们就像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跋 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 造的力量,读后使人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 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又受到优 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 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课上要重视母语教育,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获得体验,从而感知母语的独特魅力。
一、反复阅读,体味母语之美 二、细细品味,感受母语之韵 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对于课文的传神 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咀嚼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 感受语言的魅力与韵味。会读书的人,一只眼睛看语言文字, 另一只眼睛能看到蕴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看似只是体 会字词,实际上,底层的字词带动高层的人文,备课中想办 法将这些东西筛选提炼出来。教学中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 湛词句与跟它相近词句进行比较,采用“加一加”、“换一 换”等方式,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 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比较、推敲、感 悟课文语言,感知语文的独特魅力,感知母语的伟大。
如《武松打虎》中,“闪”用的非常妙,教学中我让学 生细细品读武松打虎那一段,指导学生品味“闪”字。学生 自读这段后,我问:“武松为什么要‘三闪’?‘闪’是什 么意思?学生理解后,我又问:“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所有 ‘闪’改为‘躲’、 ‘藏’等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当学生讨论弄明白不能把“闪”改为其它动词后,我接着问:
“大家看武松怎么‘闪’的?读一读。武松干吗三‘闪’呀? 干脆与大虫拼了算了。”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理解,学生 品出了“闪”字的好、“闪”字的妙,单一个“闪”字,把 武松机智、勇敢、大无畏的精神都体现了出来,学生也进一步地感受到了母语的伟大。
再如《秋天的怀念》中 “悄悄地”重复使用了三次, 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去掉一个或两个呢?我让学 生反复的读一读、慢慢品一品,学生体会到三个“悄悄地” 的使用,更加突出了母亲的细心、耐心、小心,更深的感受 到母爱的伟大,进而感受词语背后的蕴意,感受母语的魅力。
三、解读文本,挖掘母语之涵 文本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 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我 们老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的体现;
既是一个载体,教学 中就必须充分利用。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文 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文 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 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 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备课中语文老师要打开自 己的心灵,要去教参之弊,去教材分析之弊,去他人言述之 弊,要让自己的精神、胸怀、心情敞开,要始终保持对文本 言语的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文本熟了,理解深了,有个性了, 上课就能很好的驾驭。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很多资料都认为课文主 旨是史铁生怀念母亲,怀念母亲对他的爱,但实际上这篇文 章的怀念,还可以是母亲对他说的那句──“好好儿活”。
史铁生现在用他的笔书写着“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激励着他。教学时我们应让学生感受、理解“好好儿活”的含 义。这样的解读,就是一种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阅读。课上 要抓核心,就应抓文本的解读,提高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真正走进文本,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达到“通体透 明,形神兼备”的目标。
总之,我们重视母语教育,教学中要细读文本,让学生 充分体验、感悟语言,理解母语所蕴含的价值和审美意义, 领略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进而更 好的学习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