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化【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化、文化分化不断加剧。在 此基础上,传播分化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就我国传播学研究领域而言,传播分化 是一个新问题。研究者虽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大众传播分化的现实,但对传播 分化的内涵,以及由传播分化所引起的传播冲突、传播失衡等问题,显然没有得 到足够的重视,尚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对传播分化的基本内涵、传播 分化的形态及现实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当代社会;
传播分化 传播活动成为当代信息社会人们的主要活动,我国当代社会也正经历着一 场巨大的裂变。这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变革加 剧,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新的社会阶层正在迅速崛起和形成。正是政治、 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促进了社会分化,在社会分层中,职业是社会阶层分化的 核心因素。[1] 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社会的文化分化也日益加剧,各个阶 层在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消费方式。在 社会文化分化的基础上,传播分化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但是,究竟什么是传播分 化,它的内涵和基本型态是什么,传播分化有什么具体表现等。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目前的研究并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

一、传播分化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传播分化?我们认为,所谓传播分化,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 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有效应用,以及传播主体对传播资源占有的不同,从而 导致的社会不同的传播主体之间的异质化,并由此产生的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化现 象。传播分化具体表现为传播差距、传播区隔、传播分异等现象,以及这种传播 差距、区隔、分异进一步分化和加剧的趋势。实际上,在传播分化概念中,具体 包括三层涵义:其一,传播分化首先表现为作为社会存在状态的传播差距、区隔、 分异等传播现象。也就是说,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如地区、群体、 文化、职业等社会阶层不同的传播差距;
产生了诸如在媒介价值、媒介生态、媒 介资源等领域,将传播整体系统分割为不同的次级系统的传播区隔,以及传播功 能的异质性特征不断强化的传播分异现象。其二,传播分化还体现为这种传播差 距、区隔、分异等现象具有明确的加大及进一步促生新的分化的趋势。其三,传 播分化引起了某些特定的社会分化,它是当代社会传播发展在社会层面的表现, 并由此而引起的不同的传播主体之间的如贫富分化、阶层分化、文化分化等一系列的社会分化。

传播分化和社会分化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社会学理论中,分化常用来 表述社会变迁的过程,这个概念涉及到原本由一种社会体制运行的诸多社会活动 分裂为由不同的社会体制来制约。分化的历史过程表征了一个社会的各部分越来 越明显的专门化趋势,进而导致了该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异质性。有学者指出,分 化是社会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重要动力,尽管这种现象在传统社会也存 在,但是到了现代阶段,分化明显加剧,成为现代性的重要标志。[2] 显然,社 会分化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十分突出,社会分化也是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标志。

社会分化理论为我们系统研究传播分化提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同时,传播分化 也是社会分化的有机组成,不能把传播分化与社会分化割裂开来。我们关于传播 分化的传播差距、区隔、分异等现象的描述,实际上也源自于社会学研究对分化 概念的界定和总结

就传播学理论本身看,虽然没有人专门提出传播分化的概念,并专门就此 进行更深层次的内涵分析。但对于这一理论问题,在传播思想的发展中其实早就 有所认识,并作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传播学研究中的“知沟理论”、“信息沟理论” 可以说较早地认识到和明确提出了传播分化的问题。知沟、信息沟理论已充分认 识到传播分化中的信息差距问题,为传播分化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 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分化现象,罗杰斯在其著作《创新的扩散》中也有所认识,他 认为,在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创新的扩散一般会引起更大的社会经济差 距。英国著名传播学家麦奎尔就深刻地认识到了传播和社会变迁的问题,麦奎尔 认为,关于大众传播和社会中发生的其他变迁之间关系的趋向和牢固程度,一个 核心问题就是:传媒是社会变迁的原因,还是结构?传媒在哪里发挥影响,它们 也就在哪里引起变迁。两种主要变迁是,要么就是选择社会集中化,要么就是选 择社会分化。麦奎尔认识到大众传播对传统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等的控制和分化的作用。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影响深远的“公共 领域”理论,其实也涉及到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化的问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认识到公共领域“结构性的变化”问题,他对“公共领域”在 19世纪的衰落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强调了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结构的分化。此 外,在传播学受众研究理论中,传播分化问题也有具体的体现。[3] 首先是作为 社会类别的受众研究,强调受众的差异性,力图通过社会在分化过程中所形成的 种种社会类别来区分研究受众。其次,还有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受众研究,强调受 众群体的差异性,但与社会群体的分类要素来源于社会学不同,该理论视野与文 化学或者说文化人类学有着直接联系。研究者尽管没有系统地对传播分化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深层次分析,但都 从各自的理论体系和认识角度出发,涉及到了传播分化的问题,并且也都有很深 刻的认识。在他们的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清晰的,这就是传播分化和社会 分化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和互动性,社会分化影响传播分化,而传播分化则加剧社 会分化,同时又转化为社会分化的动因,这一认识为我们研究传播分化提供了逻 辑的起点和理论分析的视角。

导致传播分化的动因,其实就是社会分化。反之,传播分化也促进社会分 化,社会分化和传播分化具有明确的互动性。陈卫星指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通过传播技术的普及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中介作用,传播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 网络铭文。传播手段不仅仅是生产力内部的范畴,同时也编制和构筑了生产关系, 维持和加强了生产领域当中的一般状态。传播工具对社会转型产生的撞击作用在 于,重新构建社会空间。”[4] 也就是说,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播成为社会分 化的中介和载体,同时通过传播,社会空间又得以重构。因此,就其发生看,传 播分化是社会转型中社会分化的结果。而就其结果看,传播分化又是社会发展和 社会转型的必要因素,是社会发展中社会现代性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认为, 在任何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必然产生裂变,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的价值、文化、 政治、经济等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形态的分化现象,传播分化就是这种分化中 的主导形式。特别是在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传播分化自然而然是社 会分化的主要载体和催化剂。传播分化伴随着社会分化而发生,加速社会分化的 进程,促成了社会分化过程中各社会阶层的形成。同时,传播分化又体现着社会 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分化。从深层次看,伴随着传播分化,社会文化在其系统内部 产生冲突,形成新的文化因子,促成异质文化的生成,从而导致文化分化。在此 基础上,社会文化本身也向异质性转化,也导致了不同的文化的产生。因此,传 播分化实际也是社会分化的一种形式。

二、传播分化的具体形态 就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看,传播本身的快速发展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并生 的。我国传媒业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传播 差距、传播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媒介报道的社会歧视,等等。这些传播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现象,其实都和传播分化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传播分化的基本内涵包括现象层面的传播差距、子系统分化的传播区隔和 异质性分化的传播分异。以传播差距、传播区隔、传播分异为基点,为了更明确具体地研究传播分化,我们还有必要分析传播分化的具体形态。对此问题,国内 研究者大都从社会分化的角度出发,直接借用了社会分化研究取得的理论观点, 主要从社会阶层分化来分析传播分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俞虹依据陆学艺等对中 国社会现阶段社会阶层的划分,从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力的角度,将当代中国社会 各阶层结构划分为强势集团、中间阶层和弱势群体三大部分。围绕这三大社会群 体,段京肃通过分析各社会群体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指出:“在社会阶层出 现了新的分化以后,媒介必须适应新出现的各个阶层的实际需求,否则媒介就失去 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换句话说,在现阶段,每一个媒介都要找到最 需要自己的阶层,并尽全力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5]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 了社会分化尤其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对媒介需求的变化,并指出媒介必须要适应这 种变化。但问题的根本在于,媒介本身也在促动着社会的分化,社会分化和传播 分化表现为互动关系,传播分化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诸如此类的问题则 是他们的研究所没有深究的地方。因此,我们不但要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更要从 全方位的透视我国当代社会传播分化问题,并对其具体形态进行描述。总括起来 看,传播分化在政治意识、文化观念、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有所表现, 下面我们主要从传播价值、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地域性差异等 来描述传播分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而言,传播分化主要表现在内在分化和外在分 化两个方面,并由此形成具体的形态。

(一)内在分化。所谓内在分化,主要是指传播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 形态等内在因素产生的分化现象。它是隐性的分化,表现为潜在的变化,但对传 播分化起着决定性和主导的作用。

1、价值形态分化。

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价值取向是其基本的出发点,任何传播 活动都有其目的和价值判断的立场,都包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并因此对社会文化 产生影响。早期的传播学者更多地倾向于传播对社会价值建构的正面作用,更强 调传播的价值整合意义。如美国传播学者帕克就认为,作为整体的传播,使社会 团体走向联合、一致和完整。它修正、规范了竞争,产生出道德秩序。显然,他 认为正是传播从正面建构社会价值,使不同的价值走向一致。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当代社会呈现价值多元化的态势,社会发展 表现为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状态。如雷洪认为,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价值观基点的 转变和特征是:(1)由制度化核心意义转变为利益性核心意义;
(2)由身份性意义 转变为功利性意义;
(3)由明显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意义转变为经济性、物质性意义;
(4)国家或社会一重性意义转变为个人、群体、集团、国家多重意义;
(5) 单一的制度安排意义转变为市场化与制度安排双重意义;
(6)简单的效用和意义 转变为复杂的效用和意义。[6] 从理论上看,价值多元化应该是一个转型社会的 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使得社会 价值的多元化分化具体表现出来,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价值观分化为即此即彼 的多元价值并存的状态。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产生,大众传播媒介也明显呈现出 了价值分化的情形。不但大众媒介本身表现出价值多元化的倾向,而且人们对媒 介的需求、认识、理解和判断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就媒介的价值取向来看,出现 了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并存的状态,如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民族化等等,各种价 值体系一并产生并不断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大众传播价值观正在走向两极分化, 传播正在分化出其负面的、否定性的价值形态来,基本价值变得模糊,各种相对 主义观念大行其道。实际上,正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普及,传统的价值体系产生了 分异,即在传统的价值的基础上,分化出了异质性因素,传播是促成这种分化的 直接动因。也正因为传播分化,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多元价值的认同,这其实是分 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分化的前提。当然,这种认同有肯定的、积极的一面,也 有否定的、消极的认同,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在当前商业化 的冲击下,我国大众传媒的道德价值权威受到挑战。大众媒介为了追求商业利益, 不惜以牺牲社会的基本价值为代价,猎奇色情、宣示苦难、侵犯隐私、社会歧视 等等有损于社会基本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报道,成为争夺媒介市场的手段。

2、文化形态分化。

传播分化还表现在文化形态意义上的分化。就文化层面而言,我国当代传 播分化主要表现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全球文化和本 土文化、主导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形态的分化。

关于文化形态层面的传播分化,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工业化和现代性的发生 和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类的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文化工业 化,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推波助澜地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形成和扩散,并 且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首先表现为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在当前 中国的审美文化当中,虽然存在着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元格局, 但人们不难发现,大众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猛, 它不但在其生产和流通的规模上超过了任何其他文化,而且还在以各种‘文化暴 力’方式掠夺其他文化资源。这就造成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甚至主导文化的‘殖 民化’,在这里主要是指大众文化以各种方式利用来自其他文化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最终改造成为适合于大众文化逻辑的共享性的文化。”[7] 从传播分化的角度 看,这段论述就很好地阐明了文化形态的分化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 的加快,消费主义文化也正在兴起,大众文化随之成为文化的主流形态,大众文 化和精英文化的分化和冲突,在传播分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同时,伴随着现代 化的发展,传播现代性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和分化。在全 球化背景下,大众媒介促成了全球文化的蔓延,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和分 化加剧,这也共同引发了主导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分化。所有这些问题,都 成为传播分化的焦点。例如,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我国当代大众传媒中大众 文化对精英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形态的呈现殖民化态势,就是传播分化在文化形态 分化层面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