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

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 平的最重要标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 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关键是教学 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论、传输教学内容、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也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被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来运用。案 例教学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学,哈佛大学在法学、医学、商学等专业教 学中相继引入案例教学,20世纪30年代开始,公共管理教学领域也逐步采用了案 例教学,并开展了案例的编撰与建库工作。案例教学比较适合公共管理教学的需 要,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作用。

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成效,是一个值 得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对于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 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 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 学。”[2]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 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 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形成学生学以致用与自 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3]。在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 中,参与探索和实践的学校与老师越来越多,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研究 性教学模式,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 果。

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成为老师们选择 的主要教学方法。虽然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在思维、能力和特征上存在一定的 差异,但它们目标趋同、手段兼容[4]。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 但不限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也可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但也不限于研究性学习。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地位,其意义体现 在:
1. 案例教学契合了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教学与 研究的有机融合。1998年,博耶委员会出台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 学蓝图》报告,提出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 为基础的教学模式[5]。高校开展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为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 提供了有效途径。而案例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公共管理理论,而 应该服务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形成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 学法。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民主政治建设状况来看,公共管理教育 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 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公共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 教学应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公共管理是什么,基本理论和 方法有哪些?第二层次:知道了公共管理大概是什么后,还要了解公共管理为什 么是这样。既要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公共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又要 了解这些理论、制度、程序背后的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观,更要知悉决定这些价 值观和公共精神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等。

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公共管理应当是 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综合集成 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是研究性 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多向度融合。

2. 案例教学体现了研究性教学的“学习革命”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的理念,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 [2]。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导入与一定公共管理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公共管理情境,分析问题,研拟解决方案。案例教学可以使学 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由单纯记录变应对思考,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6]。

3. 案例教学着眼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开展基于问题 解决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最好途径[7]。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包括案例教学 在内的九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能力培养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论显示,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居首位[8]。公共管理案例来源于实践,“作为对于特 定公共管理情景的描述,公共管理案例一般是以管理中的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 陈述的方式来制成的。”[9]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教学强调参与、合作、互动、交流,有助于构建研究性教学 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2]。而 案例教学强调师生良性互动,造就师生主体间性交往关系[10]。在公共管理案例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则“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交 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交互、平等,实现教学相长。

二、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受到以下因 素的制约:
1. 教学案例因素。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案例。公共管理教学 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11]能否提供一定 数量的具有真实情境、能够引发争论的教学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 讨论中来,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目前研究性教学过程 中的案例教学有时变成了“举例”教学。“举例”是为了陈述、说明或印证已讲的理 论知识,而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表现出明显的问题意识,虽然案例情境是真实 的,但通过合理的编排,案例本身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途 径、效果等可以广泛深入地加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公共管理教 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11]。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都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 教学案例,这对案例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各高校非常 重视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材、案例汇编等出版数量持续增多。但从目前情况看, 本土化案例数量仍显不足。由于国情、制度等不同,引进的西方公共管理案例与 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很难紧密关联。案例质量也参差不齐,高水平的案例编写与开 发队伍缺乏。相当多的案例选材不准,案例应具有的典型性、时代性、冲突性不 够,问题意识不强,启发性引导性不高。

2. 教师自身因素。研究性教學指向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这是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应转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的 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 进者[2]。

案例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内驱力,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和学习特点出发,建构起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情境的教学过程。这对教师的教 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是筛选与编撰教学案例的能力。选择教学案例,应考虑质和量两 个方面,包括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 知识背景的匹配度、时间安排等等。除了现成的可用案例外,教师也可结合自己 的科研,开展公共管理实践调查,以第一手材料为基础,自己编撰案例。编写一 个合适的案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需要认真思考案例主题、谋篇布局、问 题设计,也要同时编写教学手册,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细化每个教学环节。当然 不需要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较高的案例编撰能力,现在不少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案例 研究与编撰机构,由专业人员开发案例,供教学使用,案例编撰也逐步向专业化 方向发展。

其次是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虽然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角 色,但教师仍是对整个案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教 什么”很重要,“如何去教”更为重要。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互动效 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有时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时只注重教 学任务的完成,而很少留出教学生成的空间;
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反馈,而没有根 据课堂讨论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教学现场的把 控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3. 学生自身因素。案例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和研究性学习。一个真实的、紧密结合实践问题的、具有较强启发性、争议性的 案例,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探 究与研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有 效途径。

教学案例应尽可能基于学生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但学生的知识背景、 社会经验等差异较大,对于案例的理解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嵌 入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公共管理理论工具和恰当的分析框架 去研讨问题,才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4. 时间与空间因素。案例教学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在公共管理 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安排要有合理的次数,不能一味强调案例教学的课时 数量。案例教学过程耗时较长,而总课时又有限,如何妥善安排,充分保证理论 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相互支持,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

开展案例教学,空间因素也很重要。学生分组讨论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室, 桌椅最好是能移动的。有些案例教学需要布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这对教室的空间 布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推进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需关注的重点 1. 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有 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但案例 教学需要事先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挑选、教学过程的设计、讨论问题的 提炼、教学场景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也较多,付出的精力也多。案 例教学也面临着理论的系统性不够等方面的质疑。案例教学拓展到课后,也增大 了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的复杂性。很有可能,案例教學费时费力却很难取得良好 效果。这些方面都使得案例教学在具体应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引发了不少争议。

这就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主动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持之以恒地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

2. 注重提升教师案例编写与教学设计水平。无论是案例选择与编写, 还是案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师都是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案例,在谋篇布局、 起承转合、逻辑构架等方面都很有讲究,这需要教师有挑选或编写合适案例的能 力与技巧。这种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实践才能形成,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 案例编写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与交流。案例教学重在互动,难也在互动。案例 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驾驭课堂、掌握讨论节奏的能力。教师不仅 要对案例教学过程各环节各阶段事先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还要对案例讨论中可 能出现的走向准备好不同的预案。因此,教师既要当好“行动者”,又要当好“研 究者”[11],不断增强管理实务经验,并对实践观察的现象进行深刻思考与分析。

3. 注重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完成后,应对案例教学效果 进行评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究竟好不好,应该最终由学生说了算。

应贯穿学生学习效果导向的评估原则,着重分析案例对培养目标达成、学生对教 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分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他方面素质(如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等的影响效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案例教学质量实施持续改进。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永远“在路上”,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中应用的规 律也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深入认识。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推动研究性教学改 革,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