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后作业环节保障历史教学实效_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

做好课后作业环节保障历史教学实效

做好课后作业环节保障历史教学实效 做好课后作业环节保障历史教学实效范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 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 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 来实现。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各种资源提高历史 教学的探究性,据笔者所了解,新课程实施几年以来,大多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但是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突破传统。

教师们在课后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不利于高中历 史探究性学习的进行: 缺乏原创性。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缺乏原创性,大多 时候实行“拿来主义”,没有去精挑细选,而是直接运用课 外辅导资料或教材上的习题。这些题目良芬不齐,直接拿来 做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探究性。

缺乏实践性.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大部分都是书面 作业,或一张试卷或几个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很少布置实践 性的题目。

缺乏针对性。大多数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全班一个要求,没有关注到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性,很少做到针对不同 层次学生的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反馈欠落实。部分老师在课后作业的处理方面存在一些 问题,如滞后性、没有全面批改、没有认真评析,从而严重 影响了学生做课后作业的积极性,课后探究性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 究性呢,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的 策略。

一、用好教材,合理加工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新授课的预习或已授 课的巩固,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必须立足于教材,加 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探究,而不是简单地运用现成的习题资 料。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有大量的历史材料和习题,如“学思 之窗”、“学习延伸”、’‘探究活动课”等等。这些史料 和习题都可以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所用,当然教师利用这些 材料并不能全盘照搬,而应该精挑细选、合理利用,甚至进 行必要的改编。在整合时既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 又要让问题具有探究性,给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简 单的问答、选择、背诵记忆。整合之后的作业可以采取多种 形式,如:探究性问答题、小论文、小型的调查报告、基础 知识巩固的填空题、选择题之类。以笔者在教完必修一第一 课《夏、商、两周的政治制度》和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两课之后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为例,在教完这两课之后,针对本班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得不够好的两大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选择了教材第十一页《本课 测评》部分的题目“比较两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这一题目 做了改编,改编之后的题目为:“从两种地方管理制度所盛 行的时代、首领产生的方式、与中央的关系、历史作用等几 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改编之后的题目相对于教材的 原始题目而言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在探究的时候能够 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题目贯穿其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合理地 利用,将这些课后作业改造为学生在历史课堂之外进行探究 学习的有效平台。

二、注重实践,激发兴趣 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要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究性,教 师要适当地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形式的课后作业。只有适当地 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形式的课后作业,才能让学生在课后到实 践中去探究,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更无从探究。现行高 中历史教材的设计也要求我们适当地进行课后实践活动,从 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历史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是 多样化的,如查找资料、采访一些专家和历史事件的经历者、 进行问卷调查、组织课外参观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 迹、遗址等)等等。笔者在教学中布置的课后实践活动作业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查找史料.历史学科素材丰富,包含古今中外、上 下数百万年、牵涉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生活等社 会方方面面,资料比较充足。具有必备的史料是进行探究性 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专题式的编排, 缺乏必要的通史知识,因此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查找史料的 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在一到两个 单元的教学中布置一次查找史料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 图书馆、网络等去查找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史料。例如在 学习必修一第一课((夏、商、两周的政治制度》时,为加强 学生对宗法制对中国现实生活影响的理解,笔者利用教材必 修一第七页《学习延伸》部分设计的实践活动题目是:课后 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查找自己姓氏的历史由来,有条件的可 以杏阅一下自己家族的家谱。

(二)课后参观。正如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 是当代史”,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 在在的。历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就应该 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历史。作为教师可以 布置一些参观活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置身于博物馆、历史 古迹之中。这种形式的课后实践活动要求历史老师善于挖掘 和利用本土历史。比如笔者在完成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 国经济结构与特点》的课堂教学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 解中国古代及近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我组织学生参观位了位于吴江市盛泽镇的吴江丝绸陈列馆,通过了解“绸都”盛 泽的丝织业发展历程,也让学生对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 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江南地区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也有一 个直观的认识。

(三)调查观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用好 身边的“活历史”,那就更能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布置调查观察式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了解身边“活历史”的 重要途径。布置学生课后调查观察作业时,教师应该给予学 生必要的规划和指导,特别是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观察的主 要内容、步骤和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完必修二第五单元《中 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后,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向父母或 爷爷奶奶了解自己家庭最近三十年来在衣、食、住、行等方 面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直接地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 生活的巨大变化。再如笔者在教完必修二嵘世界经济全球化 趋势》一课后,发现较多同学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不是 很清楚,于是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街上去观察作为经 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影 响,并把自己看到的国外品牌记录下来,回校后与同学们一 起交流分享。同学们记录了很多,有国外的知名餐饮店如肯 德基、麦当劳、味千拉面等,有国外品牌的衣服、汽车之类 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指出哪些是全球化的表现,哪些 不是。通过自己的课后调查观察,大部分同学对经济全球化 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三、结合热点,注重情景 结合热点设计题目是现今历史高考中非常注重的方面, 《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明确强调:考查内容的 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 “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都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善于开 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人一些“热点”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让他们在课后作业 中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探究问题。

例如笔者2009年执教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势》时,正处于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在学完 这一课之后利用这一热点的问题,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查 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世界各主要国家在面对 1929年 一1933年经济大萧条和当前金融危机后采取的主要应对措 施有何不同?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 因。同学们通过对这道课后作业的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 全球化影响的认识。

热点问题有很多,但要教师用心去发现,为我所用,不 仅应用于课堂教学,也要用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从而让学生 在课后有兴趣去了解和探究这些新知识、新材料。当然,我 们在利用热点问题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教材, 尽量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思考的角度,避免出现空中楼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任务分工,合作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课后作业这个环节提 高历史学习的探究性,教师还应改变“大一统“式的课后作 业布置方式。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不同学 生完成不同任务,合作探究。课后作业的完成也可以分组进 行,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作业,小组成员之间一起合作探究。

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每册一 课的“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尤为重要。由于活动探究课一般 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的,因此设计作 业时更要注重任务分工与合作性。

如笔者2010年在执教人教版必修二第76页一77页活动 探究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一21世纪初)》一课时, 选择了以笔者学校所在地江苏吴江市近代以来教育的普及 和发展这一角度来了解民生变化的一个侧面。在布置课后探 究作业时,我将全班48位同学分成四组,四组同学利用五一 假期完成四项不同的任务。第一组同学在老师协助下到吴江 市档案馆查找吴江地区20世纪初以来各等级教育普及率的 情况,并按照晚晴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等几个 阶段进行整理。第二组同学利用一个上午到吴江市区永康路 步行街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行人受教育程度情况等, 调查问卷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的,要求该组同学在调查数据收集好之后进行整理,算出各项比例数据。第三组同学在 家里访问自己的长辈受教育的情况,并形成文字以邮件形式 发给本组组长。第四组同学查找自己的小学初中母校发展 的历史,了解母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这些调查采访任 务完成之后,由各组组长协调整理,回校后将各组的成果交 给老师,老师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由全班同学共享,并合 作探究总结吴江教育近代以的发展特征及其原因。

五.评价多元,反馈及时 要提高课后作业推动高历史学习探究性的作用,还必须 注意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反馈。只有评价 合理、反馈及时才能趁热打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对高中历史课后作业的评价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历史课后作业的评价形式应该 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简单的“好与坏”或者说“多少分”。

比如除了传统的分数、等级形式的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展 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评估课后作业。例如笔者在处理前 文所提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这道课后习题的评价时,在 自己全面批阅每个同学的作业的前提下,让同桌之间互相阅 读对方的答案,并要求用红笔写出对方答案的最大亮点,通 过这种形式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主要问题,发现不同于自 己的一些观点。再如最近两年我在批改课后作业后,经常把 同一问题不同学生做的答案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让学生在 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或同伴的答案进行点评。(二)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在评价高中历史课后作业时不 仅要关注作业的结果还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热情。这种评价方法在实践性、开 放性的课后作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高中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 环节,既是进行课前预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 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探究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从自己教学 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课后作业这个平台,为提高高中历 史学习的探究性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