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 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 仅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能让学生在生活 中寻找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从教 学过程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教学用语生活化这三方面 来探索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关键词:生活化;
科学教学;
中学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将科学教学生活 化,除去科学的神秘面纱,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科学就在 我们身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提高 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因此,必须将生活化的 教学方式应用到中学科学教学当中,切实提高科学教学的效 率。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可 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科学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 更加轻松活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 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一)将生活事例导入新课程教学 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将生活事 例导入新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 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 实物、拍摄的视频、事例等。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一 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了三个视频,分别是站在地上拍摄正在 行驶的汽车、坐在汽车中拍摄路边的风景、坐在汽车上拍摄 另一辆运动的汽车。刚开始播放视频时,就吸引了很多学生 的注意力,在短时间里学生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学生通 过观看视频,再次体验生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 学习到了科学知识。再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笔者将 梳子、笛子、装有不同水的饮料瓶连同音叉、分贝仪一起带 入教室,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化的教学仪器后,十分兴奋,很 快就进入了课堂学习当中。
(二)用生活体验感受新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将知识点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能够将原 本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有趣的知识。这不仅能让 学生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平视、俯 视、仰视的特点”时,笔者先播放了一张小溪的照片,让学 生思考潭水是不是真的像看起来这么浅。为了让学生体验的 更加真切,笔者在烧杯中放几块小石子,加些水,让学生从 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进行观察。通过实际观察,学生 发现仰视水平面变高、俯视水平面变低、平视水平面不变。
再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时,笔者设计了一 个模拟实验。将水盆中注满水,并将小鱼模型放在水盆底部,让学生用长竹签来刺小鱼的眼睛,学生纷纷进行了尝试,经 过多次尝试却刺不中的切身体验,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由于 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的科学知识。
(三)用生活问题练习巩固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疑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就感。因此,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同 时,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要尽 可能地设置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当前一些比较流行、 热点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 调查实践与科学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进行科学探讨和科学实验。
例如,学习完“沸腾”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烧一壶开水, 再次通过生活体验,观察水在烧开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水 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时的现象等,让学生对白汽成因、 水壶温度的变化、能量的转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再 如,学习了“物质的酸碱性”后,笔者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 学生利用PH试纸查一查、找一找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并加 以归类。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拓展新 知识,开拓新视野。
二、实验器材生活化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将学生熟知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实验就可以变 得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实性、 趣味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 密切关系。生活中的实验器材种类非常多,学生的实验场地 也不受限制,实验时间的选择也更自由,与传统实验相比显 得更为方便,更易操作。
(一)让生活用品作为仪器替代品 将生活用品带入课堂,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 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实验仪器,增强学生对实 验过程的亲近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内容。例如,在学 习“声音的传播”时,笔者用注射器和蜂鸣器制成的演示仪 代替了教材中的玻璃罩;
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两个板刷 示意摩擦力的方向;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用碳酸 饮料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实验室搬出校园 科学实验不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只要条件许可, 随地、随时都可以进行。教师可利用生活物品创造实验条件, 将实验室搬到校外。例如,用消毒的双氧水和马铃薯完成氧 气的抽取;
用牵牛花和酒精自制酸碱指示剂,鉴别白醋和发 酵粉(小苏打)溶液;
用爷爷的老花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等。
教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课后多动手实验,尽可能地给学生创 造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动手 的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用语生活化 (一)利用生活化语言解释科学概念、原理或规律 在科学学习当中,有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等在文字表 述上高度严密而精炼,但对学生来说,这些表述比较抽象、 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处理不当,学生 就很容易对科学学习产生恐惧、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应当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程度出发, 将那些深奥的、晦涩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来进行描 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光 的反射”时,学生经常难以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会习惯性地误认为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光线和界面的夹角。为 此,笔者将法线比喻成“法官”,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由“法 官”来确认的,所以要找到它们,先要找到“法官”(法线),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再如,在学习“光 的折射规律”时,教材中对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的表述 十分拗口,致使学生常常混淆,笔者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 简化与归纳,得出了“两角不等,空角为大”的结论,有利 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 述,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更能提高其学习科学的 兴趣。
(二)利用生活化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放松、活跃的科学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英国教育家威廉雅斯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 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教师应当利用好生活化语言,使教学过程更加幽默风趣,更 能引导、启发学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 用“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来说明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
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 说明遗传现象。再如,在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 念”时,笔者将溶液的饱和度比喻为学生的吃饭能力,饱和 表示饭已经吃饱,不能再吃了。不饱和表示饭还没吃饱,还 能继续吃。不同的学生饭量不同,同一个人吃饭可以吃两碗, 但吃面只能吃一碗,用来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 能力不同,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四、结语 将生活体验带入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 习。将教学过程置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能够让学生在生 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将科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 生活,让科学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参考资料:
[1]陈国华.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 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研究为例[J].学周刊,2015(9):2. [2]周洁.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语言生活化[D].成都:四川 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