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视频带进英语课堂
把小视频带进英语课堂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利用现代教 育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这条实施建议 与时俱进,充满“新”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 合与优化落到了实处,为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 推进,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子教材等现代信息 技术,早已引入课堂但却停留在早期的“课件”年代,课堂 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跟着“课件”走,缺乏实践,很难“动” 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笔者在课件设计的基础上, 聚焦“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尝试以镜头捕捉生活中最新鲜 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通过一个个来自生活的“小 视频”,打造具有浓浓生活味儿的英语课堂。一、趣味导入,捕捉生活微掠影 生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学素材。在“小视频”的教学 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上下一些功夫,用手中的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等工具,捕捉生活中与话题相关的 小镜头,找一些更加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生活掠影,将它 们变成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资料,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 生活趣味,激发学生心中的那抹童真童趣。在“小视频”的 制作中,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扣紧教学主题,围绕“教” 制造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本末倒置,把导人 环节设计得过于冗长,反倒使视频材料成了课堂的“鸡肋”。
因此,在导人情境中,教师设计的“小视频”要尽量做到小而精。镜头不多,但是要对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以趣味的 生活情境,又快又准地切人到教学主题。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Unit5“What do they do?”一课 时,教师以采访班级学生家长的形式,拍摄小视频,记录了 家长们各种各样的工作。同时,还让家长以反问的方式,提 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学生看到自己的爸 爸妈妈突然从生活中跳到课堂里,一下子都惊呆了,听到他 们抛出的问题,纷纷开始讨论。整个视频内容,诙谐有趣, 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为主角,更加具有生活趣味,在这样的话 题采访中,学生与家长之间既有沟通也有互动,学生在观看 小视频的过程中,自然地走进了本单元的讨论话题,而在家 长的反问中,又将话题从生活转回课堂,巧妙地实现了话题 的转移。
通过视频导人,生活由一个大而泛的形象,转变成一个 更加生动、具体的缩影,学生在“小视频”中往往能欣喜地 找到自己熟悉的身影,如此亲民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营造 出轻松温馨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在趣味化的生活影像中,诱 发他们“说”的渴望,扫除学生内心羞涩、畏难的消极情绪。
二、设计情境,制造生活小话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是英 语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唱“独 角戏”的无奈,往往是抛出一个话题或几个问题,学生怯生 生地围绕教材中的一个点,说上几句,便无事可做。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说,只是把教材中现有的几句话说完后,不 知道再说什么了,话题难以进行,便结束了小组讨论。这样 的讨论有名无实,冷场又尴尬,不仅学生high不起来,就连 教师也深感惆怅。这时,“小视频”就能起到制造话题,缓 解尴尬气氛的有效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 基础上,拍摄与话题相关的生活视频,在原有教材话题的基 础上,制造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情境,为学生的开 口表达提供灵感,弥补他们在英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上经验 不足的缺陷,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活话题讨 论,提高课堂教学张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come to school?"时,在“Matchand say”这个小活动中,教师 除了引导学生按照语篇内容,完成连线任务,还播放了一个 课前录制的小视频“How do theycome to school?”在这个 视频中,教师将“they”的范围,从教材转移到生活中,以 采访的形式,调查了身边同学及老师到达学校的交通方式, 并且帮助学生们拓展了“say”的范围,让学生讨论的范围 从课本上的几幅画,延伸到生活中和熟悉的人中,这样,话 题的范围拓宽.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视频的 内容展开讨论,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模拟视频,以 采访的形式,大胆地展开探究实践。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8“How are you?" 这单元时,教师本色出演,邀请班级两名学生,出演了学生因感冒向“我”请假的通话录音。这个通话录音,以情境重 现的形式,呈现了班级学生生病请假的过程,并开展了听录 音、猜声音、猜病情的小游戏,鼓励学生通过听录音,猜一 猜电话中请假的分别是班级哪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 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讨论中。对于这种形式新颖,内容又 贴近生活的视频与音频,学生表现得更有兴趣,这也为生活 话题的嵌入与教学话题的展开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三、任务留白,设计生活小实验 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标准,可 见,“用英语”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归宿,而培养学生用英 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英语的生活化,则是教学的 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用” 英语的机会,尤其是创造“用”英语的学习平台,除了常见 的话题讨论、对话练习、阅读活动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来自 生活的小任务,如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用 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3“A healthy diet” 一课的口语训练中,教师模拟央视二套的综艺节目《是真的 吗?》,创设“Is it true?”的生活实验室。在这个实验 室中,教师播放了班级三位学生早、中、晚三餐的就餐情况, 鼓励学生以“健康饮食”展开探究,说说自己对他们饮食安 排的看法,评一评他们的饮食安排是否真的健康、科学、合 理,并分享自己一天的饮食安排。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就食物的营养安排及搭配发 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则火眼金睛地就他们的就餐方式, 如饭前先喝汤、是否挑食、是否暴饮暴食等,进行了讨论。
在这个探究任务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模拟“Is it true?”的节目形式,就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就连平日不爱 参与的学生,也表现得很活跃。可见,生活化、趣味化的探 究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3“Asking the way”这 单元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寻找到达学校的绿色通道”的生 活小实验。在这个小实验中,教师结合一张学校周边的地形 图,要求学生从各个地点出发,寻找一条到达学校的最佳道 路。在这个小实验中,教师引导各小组通过情景模拟的对话 方式,开展指路与问路实践,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探究生活 中的问题。
总之,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是新时代背 景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在这样强烈的教学信号下,如何 将更具活力的信息技术,从生活中引入课堂,焕发课堂的生 命力,是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小视频”短小精悍,又富 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 共鸣,这也为教师制造话题、创设任务、开展活动带来了更 多的机会。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小视频”,构造生活课堂就 不再是一句空话,它将生活浓缩成一个个小视频,形成了课 堂中活灵活现的“微生活”。[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