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议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 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 出:“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课 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 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包含看、听、想、说、做五个方面,它是学生 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数学学习中,学 生在课堂上能认真的看老师的演示、板书与动作,认真倾听 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专心想学习的内容、问题,主动 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 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 饱满、语言清晰、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 胜,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要求学生倾听别人发 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
要积极回 答老师的提问或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想想是否正确, 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或问题。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学生 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是学生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学 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二、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数学教 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为 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作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养成课 前预习阅读、课内新授后阅读、课后复习阅读等习惯。阅读 时,教师要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借助于课堂阅 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要求学生数学阅读时要独立、 认真细致,不能依赖教师或别人读题。对学生来说,学校的 学习总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良好 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就是由于 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对 需要解答的练习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 定解题的策略。对不同题型的练习,要有不同的审题方法。
如判断题,要弄清题里每一个字、词、符号的含义,与已掌 握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
做选择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 求,在求出正确答案后直接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间接 进行选择。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作 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好处, 积累审题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 技能、体现能力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 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 查、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要让学生养成认真 做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规范与 要求,书写要正确、整洁、规范、美观,并给予适度的评价。
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自我 检查、自我评价的训练。凡是学生自我检查后订正的错题, 教师要给以鼓励。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 业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的 坏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
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 发、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与内化,这是谁 也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 学生做到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 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感悟的过程,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幼稚可笑或离题万里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 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学会思考、分析 并逐步能提出一些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 提出问题要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 有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愿意与伙伴交流,交流又会促进 思考。这样,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 思考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 样有助于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 生能力的发展。
总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 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数学 学习活动中,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 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