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职课改

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YLW.NET代 写论文 1选择权利的回归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 的获取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只关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 性而忽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2]作为新一轮中职课改的 核心,要求改变以往学生课程选择的被动局面,要在专业和 课程选择上赋予学生更多权利,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让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被肯定和存在的价值。

此外,为打破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瓶颈,浙江省选择 性课改方案要求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至少为学生提供两次 选择机会: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 符合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3] 2课程结构的完善 随着选择性课改对选修课程比例的增加,旧有的课程体 系将被彻底打乱,中职课程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社会 面前。首先,交叉性与多样化是课程内容的突出体现。选择 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

“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
“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属于校本课程。[4]自选课程模块的设置学生能 够自选多种课程,与本专业的课程知识内容互相交叉、融合、 吸收。其次,课程的学制不再单一将出现多学期制。课程编 制也更加复杂,需要编制人员不仅要考虑公共必修课、公共 选修课所占合理比例,还要考虑课程所修期限,学科交叉等。

最后,条理性与科学化是选择性课改的要求。明确核心课程 中的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自选课程中的限定选修课與 自由选修课,制定科学的核心课程与自选课程教学时数比例, 无一不体现课程结构的更加系统合理。

3学习方式的构建 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选择 的有效落实,此次改革学生将从本专业集体上课演变成不同 专业不同学生集体上课。在选择性课改理念引领下教学组织 方式将大胆尝试以小组学习为媒介的“做中学”、“学中做”, 以及体现“理实一体”的探究式学习;
[5]积极引导组织中 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的放矢地开展“导生制”、 “导学案”等学习方式的探索,构建诸如产学研一体化、小 发明小创造活动、社会调研等实践平台,努力开发学生的潜 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让组内同学之间 的展示与评价,交流与讨论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新常态。4学习责任的激发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态度都附庸于家 长和教师,在学习目的上态度不明确,对学校的课程大纲、 教学内容、学习进程和评价标准缺少自主和选择权,一系列 的多米诺效应导致学生对“为什么学”和“学什么”这一深 层次而又重要的问题缺乏见解和自我思考。选择性课改的重 大意义就是打破这种学习被动局面,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 开发课程,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校的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和 评价之中,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知道为何而 学,怎样而学,梳理自我的学习责任意识。

二、面对新变化的思考 选择性课改的提出将给课程体系带来全方位、多方面的 影响。它提出的新理念,使得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从对象上看,涉及学生、教师、政府、企业、家长等各方面。

例如,如何在尊重学生选择权利的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学水平 和师资现状,平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供给需求,合理配置课 程资源;
这要求针对毕业和就业的学生,课程目标的设置需 要注重理实结合,充分考虑就业方向;
对继续深造的学生, 课程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精细度和 专业度。选择性课改打破了传统课程结构,实施“学分制”管理, 所有课程参照学时数规定相应的学分,规定学生毕业最低学 分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 质量评价方式,包括课程完成即给学分,课程完成经书面考 试合格后给学分,课程完成通过相关的技能考核或产品制作 合格后给学分。相应的课程评价必须要做出新的、针对性的 调整,必须将评价的有效性与发展性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反 馈来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此外,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 课程评价的标准要建立在他们的选课意愿以及个体的期望 值之上;
除学生自我评价,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也 需要占据一部分比例;
评价方式也不能仅停留于书面评价, 学生的成果展示、才艺表演、作品发布等都要融入整个评价 体系之中,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科学化趋势呼之欲出。

三、应对变化的策略 1构建多向互动的网络选课平台 浙江省选择性课改最大的亮点在于突破了学生单一发 展的瓶颈,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6]构建完善的选课平台 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在强大的科学技术下,构建网络双 向选择平台,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及科技多方面的支持。教师需要向网络平台提供自己的课程资源,建立属于自己的 课程方向,介绍课程内容,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平台供学生选 择。学生首要任务是根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来选择相应课 程,并且各学科的选课标准要根据学校的学分要求进行,修 完一门课程可以及时登录自己的学号在网络平台给课程或 教师打分,及时反馈课程效果及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作为网 络平台的强大后盾,需要提供足够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并确保 网络平台的搭建,通过联系网络制作的专业人士并提供本校 专业课程体系来构建网络平台。[7]双向互动体现在学校与 家长之间,网络平台可以专门设立家长登录入口,让每一位 学生家长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的上课选课情况,及时与任课教 师沟通联系。

2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 选择性课改的最大亮点就是“选择性”,如何根据学生 的特点做出正确选择是这次改革的关键问题。新生入学后, 学校对部分提出专业调整的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开展第 一次专业选择。

第二次选择:通过一年的专业体验和适应性学习,解决 高一学生入学时很多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随意性问题。学生 对专业有基本认识,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学习,学生对自 己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基本规划,在第二学期结束,让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升学或就业,选择就业的学生确定自己的专业 方向。此次选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选择明确发展方向。此后 通过采用“小班化”模式,进行一学年的有针对性的专业项 目化教学,充分提高就业学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 与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岗位技能进行无缝对接,为学生就 业打下基础,[8]同时为部分有需求学生提供出国学习培训 选择。

第三次选择:通过两年专业学习,学生修改完善个人职 业生涯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第三次选择,允许一部分学生在 升学与就业以及专业方向上做出调整。在动态选择中,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进取精神和适合性。确定就业方向的学生 可根据个人需求直接选择实习就业模块。同时,也可选择校 企合作办学项目,实施“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帮 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发展方向。

3建立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生的学习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学生成长导师制 则是成功课改的保障。建立学生成长导师队伍,即由班主任、 德育教师和职业指导师为主体的学生成长导师队伍,学校将 完善相关制度,结合省课改要求,建立健全学生成长导师职 责任务,并组织培训,以有效提升导师的水平,保证课改的有效实现。[9]成长导师制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相互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第一学期结束时,学校将组织师生进行成长导 师的双向选择。一旦确立了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原则上 导师将在接下来的学期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具体实施步骤 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选择性课改的实施对学生来说是一大福音,不仅解决了 学生选择的瓶颈,同时也促进教育朝着更加公平、合理、人 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选择性课改的实施,学校 应带头响应政策,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准,调动师生关注度, 为教师创造课改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课改的平台。教师,可 以说是选择性课改的主力军,需要教师提供意见提供资源并 且亲身实践。学生,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应当积极参与,反 馈自己的宝贵意见以便更好的调整选择性课改实施的方略。

中职课改的实施,不是两个人或一两所学校的事情它需要每 所中职学校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楼梦红.“五改三建”推进中职“选择性”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4(10):8. [2]朱求胜.“选择性”课改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2015 (27):44. [3]李钊.对中职动漫专业“选择性”课改的思考[J].职 教通讯,2015(12):13. [4]曹小其.给学生以可选择的未来:中职课改的探索与 实践[J].职业,2015(11). [5]张萍萍,刘叶海.关于选择性课改促进会计专业发展 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6]贺陆军.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择性”课改的 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5(7Z):14. [7]王泳涛.20世紀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选择性的发 展历程及启示[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8]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 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9]何建军.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