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文化故事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篇一:一丘之貉(hè)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dàn),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 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 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 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盛,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 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 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与太仆长荣 (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矛盾。
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 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 白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 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 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结果就被太仆长荣向汉 宣帝告了状,杨惮被免职了。
貉,是一种状似狐的动物,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一 丘之貂”这句成语,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篇二:励精图治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 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 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 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 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宣帝的心意。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 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篇三:苏武牧羊 太初四年冬,匈奴单于为与汉修好,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 等人。天汉元年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 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 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 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 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 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荒无人烟的地方, 放牧羝(dī)羊。始元二年,匈奴新单于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 释放苏武。始元六年,苏武等九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jī)留匈奴十九年, 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 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篇四: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 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 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 大的。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这里 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口罗!” 有一次,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 年多的艰难跋(bá)涉,汉史才到达滇(diān)国,见到滇王套羌(qiāng)。滇王曾不无 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zhǎn)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 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 典故。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篇五: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 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 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 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 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 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 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 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