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微表情,,教你窥视TA的心(共2篇)]心善表情包

善用微表情 ,教你窥视TA的心(共2篇)

善用微表情 ,教你窥视TA的心(共2篇) 第1篇:微表情教你窥视TA的心 美剧《千谎百计》(Lie to Me)中的主人公有一项逆天神技:只凭一个人的 表情变化就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说谎,而且正确率高达100%!撇开编剧给主角 开挂的成分,靠察言观色真的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吗微表情心理学告诉 你,可以的哟。

微表情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

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 和猫。提出请求的时候,玛丽显得愉悦而放松,不时眯起眼睛微笑,摆出一副撒 娇的模样,主治医生认为这表明她的抑郁症已无大碍,便同意了。谁知玛丽在回 家之后,竟用了3种方法试图自杀,幸好未遂。这一案例引起了埃克曼的重视, 他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 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 后来,埃克曼将其称为“微表情”。

表情可以造假,微表情却不会说谎。因为普通表情持续时间一般在1/2 秒到5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这就让人有时间掩饰真实想法;而微表情 持续的时间却只有1/25秒到1/5秒,它往往是内心想法的无意识流露,你根本就意 识不到它的出现,更别说作假了。微表情往往和欺骗(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联 系在一起,当人们脸上有微表情一闪而过时,说明他们很可能在试图刻意隐瞒某 种心理活动。

如今,微表情心理学已被“悄悄”地运用在许多工作中,比如听起来很 高大上的测谎。与测谎仪、吐真剂等相比,微表情测谎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不会对 测谎对象产生任何干扰,通过摄像机或计算机系统,就可采集到最自然的表情进 行分析,因此相当真实可靠。再如反恐。眼神犀利的便衣叔叔受过专业训练,他 们在机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巡逻,通过人们脸上的微表情判断,谁是善 良市民,谁是恐怖分子。

鉴于微表情是如此的善于“卖队友”,某橙觉得还是赶紧多了解它为妙 ——既可避免自己被它出卖,也可锻造出一双火眼金睛,在人际交往中瞬间“看 穿对方的心肝脾肺肾”。下面某橙将分享一些自己收集到的微表情所透露的心理密码。不过在 此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典型的正常表情是什么样子(温馨提示:欢迎自备镜 子,自觉练习)—— 高 兴 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 眼睛尾部形成“鱼尾纹”。(所以,一个人微笑时若眼角没有皱纹,你可要小心—— 此人是在假笑!而如果边眨眼睛边微笑,说明他是真的幸福指数爆棚,高兴得笑 了出来。) 轻 蔑 轻蔑的著名特征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如果 听了你的话对方嘴角轻微上扬而又瞬间恢复,不管他嘴上怎么说,你一定已经被 他鄙视了。) 害 怕 害怕时,嘴巴和眼睛会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伤 心 表情特征有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等。

愤 怒 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 恶 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等。

惊 讶 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基础知识灌输完毕,“微表情读心术”讲座正式开始(温馨提示:以下 内容别让老师看到,嘿嘿)—— NO.1 呔!休想撒谎 ◆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出现超过1秒,意味着它们是装出来的。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可能是在装。

◆嘴唇向左扬起往往是假笑。因为超过70%的真实感受会由右脸暴露。

◆对方向你撒谎时,会注视你的眼睛,希望跟你有更多的眼神交流(这 是为了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判断你是否相信了他的谎言)。

◆对方中断与你的眼神交流时有两种可能:如果眼睛向左看,那么是 在回忆;如果向右看,则是在思考谎话。因为回忆时眼球是朝向左下方的,而说谎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NO.2 我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意味着你问到关键点了。

◆下巴用力,意思是“我生气了”。

◆低着头、手抚额头作擦汗状,表示羞愧。

◆瘪嘴是经典的犯错表情,意味着对自己的话没信心。抿嘴则是表示 模棱两可的经典动作。

◆抬起右边的眉毛,表示有疑问。

NO.3 辅助技能 除了微表情,微反应和微语义也是窥探人心的有用线索。微反应是指 细微的身体小动作,微语义则是只言片语后的真实意思。

◆大发脾气的人,如果大吼大叫的同时用手猛拍桌子,那就是真怒;
如果两者一前一后发生,那他很可能是在装。

◆肢体阻抗,后退一步,意味着此人刚才说的话不可信。

◆对问题生硬地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例如:“你去过他家吗”“我 没去过他家。” ◆一个人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时,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 构好的顺序说,但却无法倒叙重复。

◆撒谎时人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是一种自我安慰、让自 己安心的姿态。抚摸自己的手也是类似意思。

◆向某人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他对自己的话不自信 (注:不自信的时候不一定会单肩抖动,但单肩抖动时一定是不自信的)。

◆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不安的表现。

◆对方说话很急,并使用手臂或物体将你与他隔开,表示他很焦虑。

◆害怕时手会先变凉,这是生理上的逃跑反应所致:血液从上肢流到 腿部,以便随时开溜。

作者:程橙 来源:学苑创造·C版 2017年2期 第2篇:善用微表情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信息加工过程紧密相关,它无法伪造,不受意识 控制,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真实情感,但却很难为人们所察觉。“微表情”最短可持 续1/25秒,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却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情绪。跟普通的面部 表情相比不同的是,微表情很少能够装出来,它完全能够反映出人类共有的厌恶、 愤怒、恐惧、悲伤、幸福、惊讶以及轻蔑这七种情绪特征。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从捕捉学生微表情的变化推测 其心理变化,那么教育教学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一、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养成随时关注学生微表情的习惯,教 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一次在我的课堂上,一个平时比较认真的女孩子,听着听着课,突然 眉头越皱越紧,一只手开始捂着肚子。我一看情况不对,轻轻走到她的身边,俯 下身问她有什么问题,她说是痛经。我吩咐同学们先看一会书,把她带到了隔壁 的办公室,泡了一杯红糖茶给她,让她在办公室休息一下,又返身进入教室讲课。

下课后,我去办公室看她,她说好多了,然后红着脸跟我说了声“谢谢”,就又回 教室上下一节课了。从那以后,我的课上她听讲更加认真。课后也愿意跟我交流, 有什么烦恼、开心的事情都乐意跟我分享,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如果教师不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又不善于引导,将会导致不良的教 育效果。

一次在某位教师的课堂上,有个平时很优秀的男生趴在桌上。教师很 恼火,让他起来回答问题,该生很不情愿地站起来,当然问题也没回答上来。教师更加失望,开始批评他,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这时边上的学生轻轻地对教师 说了句“他外婆去世了”,听到这句话,教师想安慰他一下,就说:“人死不能复 生,你外婆若地下有知,肯定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你要振作一点。”听到教 师的话,该生眼里噙满了眼泪,脸上的表情更加痛苦。教师不知道他与外婆的感 情特别深厚,外婆的去世对他来讲意味着天塌了,他还承受不起失去亲人之痛。

这时的他需要的是长辈(教师)的共情,陪他默默怀念逝去的亲人,而不是高高在 上说教。

此事对该生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对这个教师不满,上课也 不好好听,成绩下滑,后来经过班主任的多次谈心教育才逐渐进入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微表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有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有助于教师打开学生的心扉,化解危机 现在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班级授课制,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 师要在上课时识别学生的微表情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是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教师善于运用微表情,效果就会明显得多。

今年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有一名男生跑到我的办公室,非常焦急 地跟我说快要考试了,他一点也进入不了状态,注意力不能集中,问我该怎么办。

我请他坐下来,让他把具体情况跟我说说。在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 他有三个姿势经常出现,一是摸鼻子,二是单肩耸动,三是说完后就紧抿嘴唇。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紧抿 嘴唇且避免接触他人眼光,心中可能有秘密不想透露。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 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在第一次谈话中,他只是请教我怎样提高注意力,并没有对我说明原 因(问他他也不说,只是不断重复那三个动作)。捕捉到他的这三个微表情后,我 知道他还会来找我。

果然,过了两天,他又来找我了,谈了几分钟后,他就跟我说了他的 痛苦,原来他是遇到了感情困惑。他一直喜欢的女同学“爱上了”他的同桌,而且 有时还当着他的面表现得非常亲密,这让他受不了,有时恨不得冲上去打她两个 耳光。所以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他在说出这一切时,眼里泛起了泪花,痛苦使他脸上的表情有点扭曲。

我静静地听他叙述,不时投以安抚的眼神。

等他情绪平复下来后,我跟他说起了10年前我当班主任时一位与他有 类似经历的男生的处理方法,与他交流了高中阶段该如何把握男女生关系的看法, 并且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比如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男孩子都应该有责任和 担当。但显然他还是对那个女孩的“移情别恋”耿耿于怀。

谈话结束后,我让他回去写写他所认识的那个女孩,把他认为她的优 点和缺点都写出来,第二天交给我。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他把写得满满的一张纸交给了我,我看到在纸上 有好几处都写了“太傻”两字,并且还有深深的划痕。可见他心里的愤怒。

我看完后,与他再一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爱与不爱,喜欢或不喜 欢都是一个人的自由。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对方高兴,而不是强人所难, 据为己有。爱一定是要负责的。”他也跟我谈了他的心路历程。当初他从农村考 进城里的重点高中,就是想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没想到遇到了他以前 的小学同学,然后 两个人就慢慢走近,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女孩 子“移情别恋”,让他痛苦不堪。在谈话过程中,他反复用到“那个××”之类的字眼, 我知道他想与她划清界限了。第三次谈话后,他就没来找我了。过了一段时间, 我向班主任询问他的近况,班主任根本不知道他发生过这样的“情感灾难”,只是 发现他比以前认真多了,还主动要求坐在讲台边上,成绩也有所上升。听了班主 任的话,我知道他已从感情的伤痛中慢慢走出来了。

三、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能多关注学生的微表 情变化,教育的效果会得到提升。比如,有些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常常咬住自己 的下嘴唇,这是怀疑自己、贬低自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应注重提升学 生的自信,而不能说打击学生的话。如果跟教师交流时,学生的双臂交叉放在胸 前,表示排斥、拒绝对方,不愿与教师接触,有点自高自大。而这时如果教师还 苦口婆心地唠叨不休,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时教师应该先取得学生的信任, 打开学生的心扉,再进行教育。而如果学生跟你讲话时张大眼睛看着你,那就是 同意继续交流,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效果就会是平时的几倍甚至更多。

总之,作为教师,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而情感体验处于疾风暴雨期的 中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慧眼,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 形,捕捉微表情,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以心育心,使心与心碰撞,和谐共振, 奏出教育的最美乐章! 作者:阮巧玲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