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龄教育】什么是混龄教育

浅谈混龄教育

浅谈混龄教育 一、混龄教育的好处 (一)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起的交往环境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比较喜欢和大孩子玩,混龄的教育 就是大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活动。提供了一种能让幼 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年龄大的孩子充分展示了自 我,同时也学会了照顾弟弟妹妹。这些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很 难学到的。

(二)培养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力 独生子女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打破 了常规的平行班,在混龄班的活动中为独生子女能创造了一 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儿 童交往环境的缺陷,有效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 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特征的产生。

(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幼儿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时,他们往往是用 单音加手势来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则恰好能被年龄在 三四岁之间并刚刚克服语言困难的孩子们理解,这是大人所 不能办到的。因此在混龄孩子们的社交圈里,他们会把不同 家庭的习惯表现出来,从而丰富孩子的语言结构和表达能力。

谈起混龄教育,在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社会领域也提出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 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这恰恰强调了幼儿园阶段行为习惯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 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 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 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蒙台梭利看混龄班:混龄班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 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 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 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者重复,从而 督促自己要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

(五)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西安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认为,孩子们得不到被人需要的 快乐,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且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 的倾向。混龄班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群 体生活机会,培养孩子团体意识,有利于孩子心智成熟,这 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使他们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二、混龄教育的现状 综观我国的混龄教育(我国以前一般称之为混合班), 也有许多年的历史与经验,但是我国的混龄编班主要出于以 下原因及考虑: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幼儿园所 需的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
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村落之间的 距离较远,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入园;
受国家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以及职工 下岗等原因,使一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出现了招生不足、或 师资缺乏的情况。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童无兄弟姐 妹的情况已经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家长的思考,所以 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也开始出现了积极的混龄教育研究, 但付诸实践的几乎没有。

研究表明,混龄教育的组织模式为幼儿创设了更自然的 教育生态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认知等多 方面发展。因此,当目前我国独身子女社会化成为一个被社 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时,许多城市幼儿园开始了混龄教育的探 索与尝试。然而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我国的许多农村幼儿园 却依然由于受到生源、师资、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得 不被动采取混龄编班的组织形式。本研究试图深入实践中去 调查处于这种被动局面中的农村学前混龄教育的现状及其 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农 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意义仅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和 空间等资源来缓解客观问题,而未能实现对混龄班中幼儿不 同能力和经验的有效使用并促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合作以 及这种合作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农村教育者对混龄教育缺乏正确的理念和认识;
(二)农村幼 儿园混龄教育的目标制定未能突破传统同龄教育模式的限 制;
(三)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内容选择缺乏适宜性;
(四)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存在较大的“同龄化”倾向;
(五)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评价理念滞后;
(六)农村幼 儿园混龄教育缺乏有力的师资支持。鉴于农村幼儿园混龄教 育的现状以及混龄教育的自身特点,本研究对农村幼儿园混 龄教育理念革新、混龄教育的目标制定、混龄教育的内容选 择、混龄教育的实施、混龄教育的评价理念以及混龄教育与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 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三、混龄教育的方法 对学前教育的师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作为一名混龄班的教师,不能象以往那样地带领儿童, 她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能根据儿童不同的 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又能针对全体的共同特点进行 教育;
她还要能够运用各种方法使班级儿童异龄互动,共同 促进,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传统的集体教育的形式已明显的落后。

混龄教育中更多地需要采取开放式的、个别化的教育, 让儿童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

“儿童教育儿童”。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教育儿童之外,要充分 地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 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儿童身心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娟.幼儿教师对混龄教育课程实施的认识的现状及分析华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