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时俱进【书法教育应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创新】

书法教育应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创新

书法教育应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创新 书法是一门内含丰厚、形式独特的写字艺术,其源远流 长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走到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 时代,写字被键盘部分取代,书法几乎更是被边缘化。书法. 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人都有传承发扬的责任和义务, 一尤其是大、中、小学生,应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从 书法历史中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以及那个时代的气息。书法 是文字与技法的结合,是意义符号与艺术符号、审美价值与 实用价值的结合体,传达出每一代人的心理与生命状态。书 法虽然以抽象的形式出现,通过结构、姿势、韵律、笔力、 章法传达写字人的情感生命,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

一、书法的思想价值 书法艺术因其朦胧迷人的思想性而具有深厚独特的感 染力,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练习书写技巧,体味“人笔合一” 的快乐,感受内心精神世界的宁静。在这功利肆虐的浮躁社 会,人之心性难得一静,沉入书法,一撇一捺一横一竖手心 合一,笔随心走,这一刻屏心静气神态安详,烦恼不安、忧 虑疲劳一扫而光,气和心平宁静如水,身体上益于防病延年, 健康长寿,心理上怡情养志,放松紧张疲惫,得到暂时的安 宁放松。书法能使人快速进入理想的和谐境界,远离红尘喧 嚣,人品中的诚信、刚正、友情、德行得以滋养生长,不被 利益诱惑所蒙蔽,更显超凡脱俗。人在书法练习中学会思考 人生社会,性格随之逐渐改变,在规规矩矩的书写中懂规矩又不拘泥于规矩,摹其形更得其神,尊重前人又超越前人, 是书法艺术传承创新的根本。

二、书法的审美意义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美的理念永远不变,字形美赏 心悦目,字意美发人深思,书法的审美在于视觉的冲击、心 灵的调节,审美带来的愉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审美不同于 满足生理需求的快感,书法的审美价值根植于中国人的自然 观、社会伦理观,以及“和”为美的思想习惯,书法字体讲 究和谐,人的内心、人的生活、人与人、人与自然只有达到 和谐才是最美。书法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书法文字的日常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丰富了社会 生活。

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书法能有效增强民族 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益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扬, 并能感悟民族精神与文化性格的塑造。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书 法完善人生,充实人生,了解历史,创新未来,用毛笔书写 横平竖直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艺术,从宇宙万物、仁义至理、 社会特征,体现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书法艺术不仅具有经 济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生练习书法淡泊名 利可防止身心受功利伤害。书法艺术超越了技法直至心性, 扬子说:“书,心画。”人一切行为由心主宰,培养学生善 良、温和、爱国敬业之心,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涵,有益于学生展示生命境界,提升哲学意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书法的教育创新 创新是超越,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 打着各个时代的烙印,晋朝人的书法讲究韵律,唐朝讲究技 法,宋人讲究意境,元明朝讲究字态,但万变不离其宗,书 法表现形式再变,内在的本质不变,历经沧桑年代久远,其 服务社会制度、反映时代精神的宗旨不变。“书法创作绝不 是凭空臆想,聚墨成形,任笔为体,书法不只是艺术,单纯 当艺术,必然转向形式构图、美术造形或非文字艺术,也就 脱离了书法的本源,泯灭了书法的人文精神。”因而书法创 新必须继承传统书法的内在精华,不把书法当作抽象的语言 符号,学习中领会前人所表达的思维情感甚至生命灵魂,对 其轻重、曲直、浓淡、疏密、方圆等运笔技法加以模拟、继 承、改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书法艺术创新需要融合学习,世界是个多民族的组合, 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魅力艺术,只有互相学习,互相融 合,互补长短,才能创新发展。书法艺术也是一样,不可能 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书法教育不能照搬古人的书法艺术、 拒绝外来的艺术冲击,也不能抛弃民族书法精华,崇尚西方 外来文化,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否则便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死板教条束缚太多,难以突破传统有所创新, 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脱离实际不是真正的创新。书法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书法中“天人合一”的伟大实践智慧值得后人去艺术升华,用书法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世界了解中华,感 受书法之美,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文 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书法教育任 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