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 除法例2、例3,教科书第51~52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 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 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等 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 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1.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呈现教学情境图:通过创设校 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
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展开 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 用意识,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教学例题2。①出示例2:
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 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②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 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 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③认识余数:23 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 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余数)④尝试列式:23÷5=4(组) ……3(盆)⑤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 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作有 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⑥小组 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⑦学生汇报。⑧列出竖式:
4→商 除数←5)23→被除数20→5和4的乘积 3→余数 (2)观察比较:看看我们前面学习的例1和现在学习的 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 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 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 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 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 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 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 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 厌烦情绪;
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 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 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 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 数是9,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7,除数有可能是什么 数? 3.游戏题:“猜猜看”。(图示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 形,猜一猜第8个是什么图形、第12个是什么图形。)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 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 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18个、第24个图形是什么吗?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 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不 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 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系 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会最深的是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