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作者变化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作者变化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研究主题的确定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二)文学家、作家等群体政治身份状况及其变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1版教科书选人了胡适的作品。作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在提倡白话文的革命中做出了 卓越贡献,他不仅是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同 样成果卓著。曾在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然而,因 其跟随国民党赴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掀起了一场声势 浩大的“批胡”运动,胡适由学界泰斗变成了声名狼藉的“洋 奴买办文人”,无论其作品是否有益于学生精神成长,都不 可能人选教科书。1986年,在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下,胡适得 以恢复名誉。‘10]其散文《我的母亲》入选语文教科书。1.鲁迅作品数量基本稳定,减少了战斗性杂文,增加 了文质兼美的小说与散文 鲁迅先生的作品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鲁迅的思想具 有锋利的批判性,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拨动心弦的艺术魅力, 而且具有启人心智的思想内涵;
不仅教人如何作文,而且教 人如何做人。既能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色,又能帮助学生打 好精神底气。所以,鲁迅作品进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 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1]民国时期的国文教 材已大量选人鲁迅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去留增删几乎成为社会政治文化变革的晴雨表。改革 开放后六个版本教科书中,鲁迅作品入选数量稳定在7~9篇, 未出现鲁迅作品“大撤退”现象。然而,入选篇目在课程改 革前后变动较大,保留了三篇小说(《社戏》《故乡》《孔 乙己》)与两篇叙事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野先生》),删除了批判性、战斗性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增加了叙事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风筝》和抒情性散文《雪》。教材编者的解释是:“由于 多方面原因,过去的教材受政治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 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选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 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不喜欢鲁迅。其实,鲁 迅作品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入选 篇目“从过去‘投枪,.匕首,式的作品,转变为更有文化 内涵,更让学生喜欢的作品。”[12] 2.鲁迅作品的解读由标准化、政治化走向差异化、人 性化 时代风云的变革不仅影响鲁迅作品的入选数量与篇目, 也改变着鲁迅作品的解读。教科书文本解释的重要依据是与 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或《教师教学用书》,每一版教参 的阐释不仅是符合当时政治教化需要的“合法”解读,也成 为理解文本的标准答案。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经典篇目,78、82、87版《教学参 考书》给出的是政治教化倾向浓厚的权威解读——“含蓄而深刻地批评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 缚”;
93版《教师教学用书》突破了解读唯一性,没有提供 课文主题,而是阐述了课文主旨是否意在批评封建教育制度 的几种不同见解;
重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始于新课程改革, 01、11版教科书在课后练习中呈现了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三 种说法,相关《教师教学用书》则指出“三种说法都有一定 的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l3], 而教材编者则建议:“将这些见解讲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课 文做出自己的理解。”[14]类似这种从注重课文政治教化功 能转向关注作品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解读倾向,也体现在 《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课文的导读中。概括而言, 语文教科书关于鲁迅作品的理解,突破了定于一尊的标准化、 庸俗化、政治化阐释,倡导对作品本身的独特性、深刻性、 多义性品味。
2.作家群体政治身份变化:由相对单一走向多样并存 文学家、作家、诗人等群体以创作经典文学作品为己任, 其成果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创作过程也必然受到所属 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在政治统帅一切的年代,文学家、作家 等群体的创作必须坚持文学的“党性原则”,以体现国家意 志、政治意志为其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创作的文学 作品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特质。因此,拥有中共党员身份的 “革命作家”“人民作家”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教科书的入 选者。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的78版教科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来临,各 种思想流派、学说观点纷纷涌现,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与接受路径 不同于从前,主流意识形态一元排他性主宰社会的局面不复 存在,其致思取向由斗争性转向包容性,思想文化建设则从 “舆论一律”走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种转型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群体的创作意图,表现在其作品相对 减弱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强化了人文性和审美性;
而且改 变了语文教科书选人作家群体的状况,表现为以教条式宣传 说教、作品空洞乏味的作家群体逐步退出教科书,而那些在 文学领域颇有造诣、其作品富有丰富人文内涵、极高审美价 值、对青少年人格养成及个性发展具有正向作用的作家群体, 逐渐获得入选教科书的资格,且人数越来越多。文学家、作 家群体的政治身份变化从排斥异己走向兼收并蓄,其变化呈 现出多样性、包容性。
3.文本内容解释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谁的作品能够选人教科书并得到传播、如何解释作品的 意义,是特定历史阶段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价值信念 的选择与控制结果。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奥勒姆所说“任何社 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 其制度的思想。”[20]教科书则是可以有效运用的重要灌输 手段。
参考文献:[1]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忠敬, 译__E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第二版序言). [2]黄忠敬.意识形态与课程——论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J]. 外国教育研究,2003(5):15,15. [3]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l.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9-94. [4]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2:5. [6]’F毓麟.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 担当 [J].科学,1993(2):4. [7]尹传红.中国科幻百年(中)[Jl.中国科技月报, 2000(4):4-7. [8]郑文光.战神的后裔[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 95. [9]邹诗鹏.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及其历 史效应[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1):39-49. [10]潘晓凌,等.胡适“回家”-1949年以来北大学术 交流首次冠名“胡适”[Nl.南方周末,2010-5-13. [11]陈漱渝.播撒鲁迅精神的种子—~关于教材中的鲁 迅[Jl.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
122-130. [12]顾之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五单元[EB/OL]. http://www. pep. com. cn/czyw/jszx/tbj xzy/ qs /jcyj x/jcyd /201009/t20100q14_892129. htm [1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 下册[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14]王本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 版)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一单元[EB/OI.]. http:// www. pep. com. cn/czyw/j szx/tbj xzy/j cj s/j cjj -1 -1-1 -l/201009/t20100914_892146. htm [15]石鸥,石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l.教育研究, 2012(4):92-97. [16]张定淮,涂春光.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政 治文化转型[Jl.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68-74.刘少杰,新形势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型[J].学习与 探索,2009(5):88-93.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EB/OI.]. http://www. pep. com. cn/czyw/j szx/tbj xzy/kb/kcbz,/20 1203/t20120313_11074 25. htm [18]张定淮,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政治文化转 型[Jl.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68-7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EB/OI.l. http://www. pep. com. cn/czyw/j szx/tbj xzy/kb/kcbz/201203/t20120313_1 107423. htm[20]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 和实践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