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及启示 斯坦福大学特色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及启示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及启示 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重大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教育部明确提出:“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 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 修课,纳入学分管理。”[1]作为享誉世界的创新创业型 大学,斯坦福大学一直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引 领着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 的特色之路对于我国高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斯坦福大学发展 (一)创新创业:斯坦福大学的成长发展之本 斯坦福大学的成长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创 建之初,她便烙上了创新创业的印记,以无畏精神突破了美 国高校当时严重的性别歧视局面,开启了男女合校的新风尚。

[2]随后的发展中,她虽历经数次危机,但每次都以勇敢 的创新创业精神化危为机。在经历1906 年洛杉矶大地震、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 世纪50 年代, 斯坦福大学迎来了发展新契机,于1951 年以土地出租方式 开启了大学科技园建设,柯达、通用、惠普等一大批电子企 业纷纷来园创业,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新风潮,成就了斯坦福 大学的腾飞奇迹。如果说硅谷是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那么 斯坦福大学便是硅谷的中心。据2012 年报告统计,约39900家活跃企业的根源都能追溯到斯坦福大学,这些企业创造了 约540 万个工作岗位和每年约2.7 万亿美元的收益。[3] 如今的斯坦福大学迎来了125 岁生日,从其历史发展来看, 她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突破中成长发展,也一直在不断的创 新和突破中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瞩目。[4] (二)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 成功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在斯坦福大学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 一种实践行动。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之路上,斯坦福大学 始终坚持创新与创业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创新研究推动创业 实践、以创业实践支撑创新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了 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创 新创业型人才,一所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多寡与高校 的成长发展高度相关。斯坦福大学现今享有世界一流大学的 美誉与其在各领域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强大影响力密 不可分。第九任校长卡斯帕尔(Gerhard Casper)曾言,斯 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在于坚持学术自由与开放、积极推进产 学研合作,以培养出真正的创新性人才。[5]早在建校之 初,斯坦福大学就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性人才的培养,确立了 “自由之风劲吹”的校训、鼓励师生自由开展教学和研究活 动,1925 年正式开设商学院[6],1967 年首次开设了专 门的创业教育课程[7],随后便不断拓展完善创业教育领 域。调查结果显示,斯坦福大学创业校友中,25%的技术创新者和创始人、60%的快速创业者(毕业3 年内就取得风投 资金的人)曾在校参加过创业课程,35%的技术创新者、40% 创始人、50%的快速创业者曾在校参加过创业挑战赛、科技 创业项目等。[8]如今,斯坦福大学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 的、产学研高度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建立了供各类 专业选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 学生提供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二、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 (一)博专并举: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于通识 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广博的综 合素养。[9]斯坦福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时非常注 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平衡。斯坦福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 了通识性教育范畴,尤其强调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培育。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是通过设置一门名称叫作“创新创 业”的课程就能达成的,它需要一种关照学生综合素养的通 识性教育。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学实施,斯坦福大学都始 终将这种创新创业的通识性教育思想贯穿其中,努力实现教 学与科研、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文科教育与理科教育的有 机结合。首先,建立了庞大的、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通识性 课程体系。以本科生教育为例,斯坦福大学共开设了四类通 识性教育课程,总计高达1686 门。[10]其次,打通了创 新创业教育的学科门类壁垒,设置安排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11],使得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有 了更多的思维碰撞与合作。第三,构建了以商学院为中心的 多学科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 资源、将创新创业扩展到商学院以外的其他院系,而且建立 了创新与创业职业证书制度(Stanford innovation andenterpris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12]。斯 坦福大学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倡导以科研创新推动创 业实践。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尤其注重学生科 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保障,创业是创新 的结果和载体,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充分地体现 了这样一种内在的理念逻辑。首先,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由地 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树立了知识型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观。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综合来看,其主 要是以高科技创业为主,普遍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含金量。

其次,重视专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成果的转化,激发教 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斯坦福大学于1970 年成立技术 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这是美 国历史上第一个技术授权办公室,此后还设置了专门的知识 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第三,强化专业课程设 置的前沿性和引领性,严格评估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 的专业课程学习。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严格的教师考核制度和 学生考试制度,每年因专业考试不及格而重修的学生比例都 在20%以上。(二)产教一体: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于研究 学习与实践探索 与诸多大学不同的是,斯坦福大学积极倡导实用主义的 教育观,坚持寻求教育的生产性功能,认为研究学习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实践探索。第一任校长斯塔尔乔丹(David Starr Jordan)曾明确指出:“斯坦福不会像旧的教派学院一样使 学生与世隔绝,而要使他们为实际世界的生活做准备。” [13]提到斯坦福,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硅谷,斯坦福与硅谷 的产教一体关系便是这种认知理念的最直接体现。创新创业 教育应当跳脱出书斋式教育的藩篱,建构成为研究学习与实 践探索深度融合的综合载体。为此,斯坦福大学积极整合校 内和校外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了一个集研究学 习与实践探索于一体的立体化平台,研究学习不再局限于课 堂,教师教学不再局限于理论讲解。第一,设置创新创业类 研究基金和创新创业类扶持奖励基金,在校学生可以申请休 学自主创业。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类研究基金和扶持奖励 基金来源渠道多元,种类名目众多,申请过程公开透明,学 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网络平台提交申请材料,申请程序简 单快捷。第二,引进外部教学资源,聘请各界成功人士现身 说法、案例教学,感召和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如E-Corner 在线讲座项目[14]等。斯坦福大学在各领域培养了诸多创 新创业型人才,这些宝贵的校友资源构成了斯坦福创新创业 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给斯坦福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以无形和有形支持。第三,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知识与 资金的有机结合,积极为在校学生的知识成果转化和创业实 践探索提供优质服务。斯坦福大学位居硅谷的核心,集人才、 知识与资金于一体,在校企合作、人才、知识与资金有机结 合方面有得天独厚优势。第四,整合课程资源,转变教育观 念,将课堂搬进企业,将企业融入课堂。[15]斯坦福大学 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设立了专门的“ 创业宿舍” (Entrepreneurship Dorms)项目,在校学生创业比例位列 美国高校前列,其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课程教学内容取 材便利,课堂教学效果方便检验。

(三)供需结合: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于个体 发展与市场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两个市场:一是高校内部市场, 高校是服务供给方,学生是服务需求方;
二是高校外部市场, 高校是人才供给方,社会是人才需求方。为妥善处理两个市 场内部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关系以及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斯 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重点 突破。首先,关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提供 精细化教育服务。目前,斯坦福大学设有医学院、工程学院、 商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等七 大学院,每一个学院内部都会根据学科属性特征和学生个体 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以工程学院为例, 早在1996 年,该院就已开始实施一项名为“斯坦福技术创业计划”( STVP)的项目,而且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研 究中心,该中心主要针对其学科属性特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和课程研发。[16]其次,通过和企业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 追踪市场前沿、推进科研创新,主动开辟和引领市场需求。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对市场的被动适应和迎合, 而是一种主动的开辟和引领。现阶段,斯坦福大学各个学院 都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密切的长效合作关系, 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紧贴市场需求, 触发科研创新,从而更好地开辟和引领市场发展。据统计斯 坦福大学与企业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多达120 个以上。第三, 贯通高校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内在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 化的协同发展。斯坦福大学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了学科专业的 动态调整机制,并且根据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及时更新和开 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课程,实现了个体发展与市场需求的 充分对接。

(四)协同推进: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于制度 建设与文化塑造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高校、 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力量,形成内在凝聚力和推 动力,构建生态综合发展体。斯坦福大学以制度建设和文化 塑造为关键突破口,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层面来协同推进, 从而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硅谷。在斯坦福大学125 年的发展历 史中,创新创业早已内化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渗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具体实施来看,斯坦福大学首先依 法制定了《董事会章程》《评议会宪章》《行政管理指南》 等规范性文件,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三大文件主要明确了高 校、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的关系,倡导学术 自由、鼓励创新创业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而且给创新创业 教育的具体实施预留有较大的制度空间。其次,成立了产业 合作办公室、技术许可办公室、技术创业中心、创业研究中 心、社会创新中心等诸多官方性组织机构和创业学生商业协 会、风险资本俱乐部、亚太学生创业协会、拉美创业协会等 诸多民间性组织机构,从官方层面和民间层面协同推进创新 创业教育。[17]第三,培育了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特色校 园文化。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是一种自发的、自 下而上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三、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强化创新创业的通识性特征,纠正创新创业教育 的功利化倾向 与斯坦福大学的内生性驱动不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实施主要是基于政府政策要求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提升 的外部推动[18],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当前,追求“短、 平、快”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名目繁多,但实际效果却有待 考量;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和比例虽然在不断攀升,但创 业的质量和影响力却有待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和 课程设置虽逐步完善,但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却普遍不高。创新创业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需要合适的机遇和 条件,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及其基本素养才是创新创业 教育的关键所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精神及其基本素 养,即使在校期间没能创新创业,那么毕业以后也仍然可以 大有作为。我国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由现阶段的外 部推动转向内部驱动,更加关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其基本 素养的培育,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意识,进 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完善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平台,避免创新创业教育 的过度理论化 创新创业的实践属性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走出书 本、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单纯的知识传授式教 育很难满足创新创业的实践属性。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还处于尝试性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问题非常 突出,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于一种口号化的呐 喊或者象征性地开设几门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传授式课程。

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的体验式、实践性教学,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地方政府 等联合研究中心等,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平台。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平台,一方面要建立高校、企业 等多元主体之间的立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
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力,为学生 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三)建立创新创业的对接性机制,实现个体发展与市 场需求的结构平衡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盲目跟风、 整齐划一的同质化倾向。斯坦福大学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时 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坚持为学生服务,而且主动开 辟和引领市场需求,很好地处理了个体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 系,从而有效避免了个体发展差异性被忽略、培育出的学生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局面的出现。建立创新创业的对接性机制 应避免盲目跟风,一方面要处理好高校内部市场中创新创业 教育服务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关系,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多元 化需求;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高校外部市场中人才供给方与人 才需求方的关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需求。

(四)注重创新创业的协同性推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 的生态综合发展体 当前,我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 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发展的主体性意 识缺失。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校的“独舞”,它既需要内部 生态系统的完善,也需要外部生态系统的支持。[19]我国 高校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时可借鉴斯坦福大学的协同 推进模式,协同国家、地方、高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多 方主体力量,从制度与文化层面来打造具有地方、学校和产 业特色的生态综合发展体。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贯彻落实。整体来看,国家应避免整齐划一式的盲 目推进,给予高校充分的自主性空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
//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 _223786.html,2016-1-8. [2] History of Stanford:
The Birth of theUniversity [EB/OL]. http:
//www.stanford.edu/about/history/index.html, 2016-1-12. [3]Charles E. Eesley,William F. Miller. Impact:
Stanford University’s Economic Impact via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R]. Stanford University,2012:13. [4]125 Stories:Stanford 125 Starts Here [EB/OL].http://125.stanford.edu/125- stanford- stories/index.html,2016-1-12. [5][美]G·卡斯帕尔. 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J]. 夏洪流,周刚译. 高等教育研究,1999,(3):1. [6]The Stanford GSB Experience:Our history [EB/OL].http://www.gsb.stanford.edu/stanford-gsb-experience/news -history/history,2016-1-12. [7]施冠群,刘林青.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 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6):81. [8]Charles E. Eesley,William F. Miller. Impact:
Stanford University’s Economic Impact via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R]. Stanford University,2012:8. [9] Saskia J.M., Harkema, Henk Schout.Incorporating Student- Centred Learning in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uropean Journalof Education,2008,(4):513. [10]强海燕. 世界一流大学人文课程之比较——以哈 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 2012,(11):22. [11] Stanfor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ertificate: Certificate Courses [EB/OL]. http:
//create.stanford.edu/courses/certificate-courses.p hp,2016-2-14. [12] Certificate Overview:Stanford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EB/OL]. http://create.stanford.edu/,2016-2-11. [13][美]丽贝·卡洛温. 创建冷战大学——斯坦福 大学的转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 [14]Martin J. Bliemel. Getting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to Students’Heads[J].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2014,(2):236. [15]E-corner: Build your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EB/OL]. http://ecorner.stanford.edu/,2016-2-13. [16] STVP:
The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at Stanford Engineering [EB/OL]. http:
//stvp.stanford.edu/,2016-1-19. [17]Stanford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
MemberOrganizations [EB/OL]. https:
//sen.stanford.edu/#members,20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