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冲击下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
慕课冲击下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 摘要:慕课(MOOC)对高职院校相对薄弱的文化素质课 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学习相 关领域最顶尖大师的课程与讲座,还能够参与在线讨论与交 流。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鼓 励支持校本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原创知识产 权的课程内容;要重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类课程开发与解 读,为地方文化繁荣和保护地域性传统文化;
要加强科普教 育和知识产权教育方面课程的开发与推进;
要引进网络文化 素质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与研讨活动;
要强调文化素质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学习与修身和做人做事 相结合。
高职院校开设文化素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 道德精神、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科技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开设课程开拓学生视野,吸 引青年学生关注人的存在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 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思考与关注, 将天赋与发展和社会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最终促进个人发展 与贡献社会相结合的社会效益。然而,由谁来开设课程?开 设哪些课程?近年来已成为文化素质课程专家与教育实践 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但被《TIME》杂志称为“MOOC元年”的新时代,又给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颠覆式冲击。文 化素质课程的开设与建设必须面对这种大规模开放网络课 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对课堂教学吸引力的 影响。
一、MOOC来临,高职文化素质课程建设难题是什么 MOOC是信息技术进步和人类知识技能分享方式创新的 产物。李青,王涛(2012)认为,它是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 巨型开放课程模式,相比传统开放性课程,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易于使用;
第二,免费试用;
第三,工具资源多元化;
第四,自主学习;
第五,社会性构建。[1]杨劲松,谢双媛, 朱伟文,方小楠(2014)指出,MOOC是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 共享新模式,有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两种基础,具有载体优势、学术社交优势、知识传播优势和 新媒体等方面的优势。[2] MOOC对学习者而言,意味着知识信息的海洋以及一起航 行的同伴,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经验和领域的超越,意味着和 地球村上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逐梦想。但是MOOC也意味着自 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行动,持之以恒的学习行动 能力,坚强的意志已经被充分地规划和时间安排。MOOC对善 于学习、进取以及创新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更广阔平台上发展自己天赋和创新能力的机遇。发起一门课程并 采用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进行知识技能分享,只要有真才实学, 有学习者跟随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领域。MOOC对很多循规蹈 矩的普通教师来说是一种灾难,学校课程的吸引力本身就不 高,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的课程, 那么教师存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在哪里呢?仅靠学分来“控 制”学生不是长久之策。可见,MOOC所体现的是刺激所有教 师改变观念,肩负学习者和课程创造者双重角色,重新审视 自我,制定人生规划,学习知识与技能、创造知识与技术和 分享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MOOC时代,高职文化素质课程仍要建设,但需要正视课 程建设的难题:首先,课程开设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吸引 力;
其次,课程开设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增加;
再次,哪些课程能够引进MOOC理念;
最后,能够创新出具有 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而要应对这些难题 和挑战,需要富有梦想的教师和学习激情的学生。高职文化 素质课程不是教师编写教材上课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创造并在自我教育和文化素质提升基础上的文 化影响力推广。
文化素质课程解决的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问题,而是师 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的问题,而其关键的恰恰是行为问题。文化素质不是博古通今的知识和滔滔不绝的辩论, 而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人的素质高低是取决于 做了什么事情,而非说了什么话。因此,高职文化素质课程 是要通过师生教学过程和师生交往的人格感染,形成一定的 社会交往关系和社会资本。所有课程开设的目的都是为了促 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然而,由谁开设?开设哪些内容? 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何吸引学生深度卷入课程学习?这些 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国家教育部连续出台多个政策,都是关于教师 的师德、教师卓越发展的政策。这说明信息技术不会让德行 优秀的教师失去职业,只会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失去 职业。高职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在培养教师方面需要继续加大 力度,让专业教师明白文化素质课程的理念、意义和作用, 吸引更多教师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更欢迎专业课教师采用多 元化的方法进行文化素质课程的改革。
二、MOOC能导致现实中“大学课堂”消失吗 持“学校消亡论”观点的教育理论家会用MOOC来佐证自 己的观点。一些悲观的专家认为即便“学校不消亡”也会在 全球范围内减少,尤其是世界范围内的“生源大战”,因为 各个国家都面临少子化和老年社会的挑战。MOOC对现实中“大学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能够促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 的反思和改革,虽不知能否令“大学课堂”消失,但至少会 导致某些“课堂的消失”。
近期媒体报导,高校为了提高现实课堂的出席率,采用 各种“奇招”:固定座位、坐席卡、点名软件,都是采用强 制的手法约束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从短期效果看,能够取得 一些出勤率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并非良策。全校范 围内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才是关键,让学生成为课堂学 习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才是“治本”之策。出勤率提高并 不能杜绝学生“精神逃课”,关键的还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 中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而不单单是听课。
MOOC不会导致现实中“大学课堂”的消失,但是会促进 现实中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机制,即好的 课堂依然爆满,吸引力弱的课程逐渐消失。这对教育管理者 和教师来说是机遇,全面提升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机遇。随 着好的教师和好的课程越来越多,学生经过MOOC的学习也会 对传统课堂有些新认识,当虚拟课堂新鲜感消失之后,就会 对现实的课堂重新产生兴趣,从而对课程建设提出自己的想 法与看法。
三、在MOOC时代,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该如何建设在MOOC时代,高职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目的仍然是强调 人的德性培养和实践智慧的养成,这种精神是继承15世纪以 来人文教育的传统,在工具越来越先进、机器越来越智能化 的时代,人的智慧启迪和创造力开发显得更加重要。从课程 建设目标上,主要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自我 成长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和社会规则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上 有较大提升,能在人生道路的关键处作出合理的选择,并能 承担各种复杂的社会角色,能够在面对人生问题时有希望和 力量经历并创造性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一 是支持教师学习并开发个人原创有知识产权的教学内容;
二 是重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类课程开发,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开发富有特色文化和区域民俗精神的课程;
三是加强科普和 知识产权教育方面的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和知识 产权意识;
四是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学习资源,例如网络课程, 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网络课程+现实作业+网络辅导”的多元 化新课程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对学生个性的重视和因 材施教,并采用“传统+科技+碎片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 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支持与引导教学。考 核评价上,强调多方位、多主体参与的立体式评价,即教师 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反馈等方式混合式的综合 评价,尤其是重视行为表现而非仅仅作业成绩。
高职文化素质课程开发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谁来制定哪些课程内容作为关键核心课程?不同专家 有不同的看法意见和观点,甚至有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事 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超载,人们存在多元化 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合理的,也会面对“选择恐惧症” 等现实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开发需要面对的 问题就是寻找最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最有特色的文化基础。因 为价值共识是多元文化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沟 通交汇,需要有理解和认识基础,否则多元文化并存是不可 能的。高职文化素质课程的标准制定,需要从某些支柱基础 上,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价值共识、普世价值等基础之 上,从某些支点出发,将知识和技能拓展开来,并重视知识 和技能之间的联结,在此基础上个体学习就变得充满好奇和 探索的新途径,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 在MOOC时代,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需 要关注。
第一,文化素质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育。从教育的历史 过程来看,“教师即课程”这种说法有现实意义,教师的思 想观念、想象力和教学方法能够创造课程。因此,教师关于 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方法和思路的培训与交流学习非常重要。
要重视和国内外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开发的教师一起交流 和学习,了解通识课程的意义、目的、课程方式和教学效果, 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开发中,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改革,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改进措施,并针对学生 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对国家教育政策的传达、学 习和研讨活动,很多政策都是针对目前存在比较严重或者需 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例如,2014年教师节以来,针对教师的 政策相继出台,“卓越教师计划”“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政策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加详细 和具体的指导。教师的发展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对教师德性、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等全方位的指导政策, 为教师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机遇。
第二,鼓励支持校本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开发,尤其是教 师原创知识产权的课程内容。知识社会中,知识产权的竞争 是最有价值的竞争。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社会影响 力的关键因素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战略不 仅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支持鼓励 和激发教师开发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内容,在校企合 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形成自己的课程教材 和新知识与技能。吸引学生参与原创性知识技能的创造,体 验对文化和知识的继承、吸收、创造和应用,尤其是在社会 生活方式改善和对社会文化的繁荣丰富方面。知识社会和自 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很多青年教师的天赋和创造力很好的空 间和发展机会,只要有想法有新意有研究和成果,就能够通 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因此,制定鼓励教师发展的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开发政策是高职院校在 MOOC时代的一种重要战略。
第三,重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类课程开发与解读,为 地方文化繁荣和保护地域性传统文化而努力。高职院校的学 生多数来自本地,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和探索类课程,有助于 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地域文化和传统生活的价值。通过 对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类课程的开发,使得学生认识传统文 化价值在新时代下的变化及其产生的文化新质。而越是具有 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和民俗,就越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地域 文化和民俗文化在MOOC中缺乏,却对学生生活成长非常有价 值的知识和技能。近现代的中国,很多人已经养成盲目追求 “洋气”的心态,对地域文化和民俗认识不够深刻,这是民 众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对文化价值中的“古董”缺乏 鉴赏能力的表现。因此,开发此类课程也是应对MOOC挑战很 好的方法之一。
第四,加强科普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方面课程的开发与 推进。知识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有新思维,这是社会 主义法治的一部分,却恰恰是学校教育比较忽视的一部分。
很多人以“不知者不为过”作为借口掩饰侵权问题,而在法 治社会中,侵权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对师生进行知识 产权的认识、理解和普及教育类的课程内容非常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有知识产权意识和重视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 也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在课堂教学和工作中贯穿这种坚 持独立创作和团队创作的精神,坚持维护自己的创新创造力 和改进能力。重视科技创新类和创造激发创造学以及知识产 权法和国际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视知识和技 能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建立网状联结,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和 技能的兴趣和应用练习机会。
第五,引进网络文化素质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翻 转课堂”教学与研讨活动。课程开发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方法, 引进网络课程,并鼓励教师参与网络课程教学和指导,不失 为一种积极有效的丰富文化素质课程的方法。网络文化素质 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优势,为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在企 业实践期间学习课程带来很多便利,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由值班教师在线指导作业和回答 问题,通过作业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这也为 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一种学习基础, 也是高职院校本身对MOOC的应用和发展。李立勋在《北京商 报》中指出,“高校豪赌MOOC背后的较量”,北大清华都在 开发MOOC并且推出证书,课程认证再升级,课程的数量和开 发成本非常巨大。相较之下,高职院校没有那么多资源和实 力,但是也可以购买他们的知识产权来提升教学质量。第六,强调文化素质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学习与修身和 做人做事相结合。文化素质课程的核心是学生文化素质和生 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实践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在学校 的文化素质课程中,一定要学生去参与、体验、观察、改善 和创造,否则,课程的教学就是无效的。文化素质课程并非 知识传递,而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递,没有带来改善生活 和行为的文化素质课程是“伪课程”,而没有实践的学习也 是“伪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主体是学习知识 并使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人,知识本身是客观的,只有对知识 的学习、消化和应用甚至创新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学校 要为青年学生发展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 受知识的价值和技能提升的意义。
MOOC时代,学校的课程要更加重视师生关系和师生沟通, 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特别能传递爱和信仰的沟通交 流活动,这是MOOC无法替代的。高职院校虽然和企业距离很 近,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甚至达到“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的境界。但是,学校不是企业,师生不是“老板” 和“员工”的关系,也不是“雕塑师”和“雕塑”的关系,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朋友”“长辈”“引导者”“帮助者” “共同成长者”等更加平等和富有人情味的双向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1]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 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等MOOC:高校知识资源 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8 [3]李立勋高校豪赌MOOC背后的较量[N]北京商报, 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