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办学层次,地方高校都将系 部改设为二级学院,这样一来,二级学院的权利及职责有了 一定的独立性。然而,通过研究发现,二级学院在很多方面 所得到的权力仍非常有限,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多方面仍不能 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性培养仍然受到很大的 限制,教学管理的效率及效能受到极大压制,可见,在这样 的状况下,要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目标非常困难。(一)教学管理自主权的缺乏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下放学校部分教学管理权 力,扩大二级教学管理权力,使二级学院真正拥有教学管理 的“自主权”,使其作为“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 的调动,使二级学院实现自主管理,以期在现有办学条件下, 发掘人的积极因素,释放管理体制所束缚的“红利”。[1] 但在地方高校推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校、院管 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权责规定不明确,教务处管理权限的 下放随意性强,而且下放的权限多是操作性的工作任务,任 务下放而权利不下放,二级学院只是“办事员”的角色,有 时尽管权限下放,但后续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使得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的自主权“有名无实”。[2]许多地方高校都为 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自身教学管理经验欠缺,另一方面, 一时难以消化现代管理理念,长此以往,二级学院养成了对上级教务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依赖心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 应付的状态。这种依赖、安于现状的心理最终导致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即使管理工作有 改进,但收效甚微。[3] (二)教学管理制度刚柔不济 地方高校套用和沿袭老牌名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 程设置现象严重,在学生学籍管理、课程考试要求、教学计 划等方面,地方高校也存在互相套用的现象,未充分结合学 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发展需求来定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考试。教学过分注重对人才统一标 准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难以实现,在教学 管理上的突出表现是课堂管理制度不灵活、课程选修自由度 不高、课程评价不合理。此外,二级学院在制定教学管理制 度时,未考虑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教学资源、师生状况来建 立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学校层面的制度,甚至全盘 照搬其他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于是导致二级学院制定 的有关制度适用性较差,因为其脱离了二级学院的自身实际, 这些缺乏可操作性、灵活性和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未真正起 到激励、引导和指向的作用。
(三)考核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过程中大都未建立目标考核体系,现 有目标考核制度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的重要工作是教学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但反馈信息的采集渠道狭窄、单一、刻板,这些渠道主要为期中、 期末教学检查时查验教案、作业、实训报告、教学进度表等。
而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的渠道是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表、信 息反馈表、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这些渠道采集到的信息, 可定量分析的信息少,部分问题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分 析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改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得 不到落实。学生评教也只是对任课教师进行期末评教打分, 对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课程设置的科学 性等并不能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最后的评价结果对于课程教 学质量及专业发展实际难以进行真实反映。倘若长期如此, 教学效果的评价就会流于形式,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激励与竞争。[4] (四)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工作效率偏低 在教学管理上,二级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 在。对上级通知总是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达和执行,对二级 学院一些基本情况总是无法按时汇总、整理、总结和上报, 鉴于此,在材料提交时间上,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 员为防止拖拉和延后,不得不提前,并不时催促上交相关材 料,只有这样,有关工作才能完成。这势必导致个别教师和 学生我行我素,对学校、二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通知、 要求等不屑一顾,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必然受到影响。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因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 须以教学作为有力保证。高校的生命力在于高质量的教学管 理,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又依赖于各二级学院整体教学管理水 平得提升。因此,地方高校在招生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 况下,要了解社会需求,进行校企、校地的深度融合,以培 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所有这些都要以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 理模式为基础。
(一)简政放权,理清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关系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教务处应转变观念,把管 理重心下移,简政放权,将微观、事务型的管理工作权限下 放到二级学院,着重发挥教务处的指导、监督与协调作用,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服务、质量监控、资源保障等方面。二 级学院应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激活自身教学管理活力,确立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以理清学校、二级学院在教 学管理中的关系为前提来确立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就教学 管理而言,学校与二级学院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责、权关系, 因为“责和权相一致,这是提高管理效率所绝对要求的”。
[5]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对教学活 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与监控,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及专 业特点、协调育人平台与教学资源情况,打造自身独具特色 的教学管理风格。学校通过配套的规章制度与办事程序,将 教务处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教学管理责任进行清晰的分工界 定,尤其要界定清楚临时性、突发性工作的处理原则以及一些重叠的管理功能归属。通过建立责任明晰的规章制度,明 晰教务处与二级学院的责、权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 办事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就职责而言,教务处及有关职能部门教学管理应在宏观 上进行调控,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话语空间,教务处及有关 职能部门的核心职责是制定学校层面的发展规划,出台教学 管理制度,协调指导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监督评估教学 质量。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二级学院,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创 新管理模式,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当家作主”的 意识深入研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从二级学院办学实际 情况出发,制定可操作行强且能付诸实施的措施方案,并严 格执行。就权利而言,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合理分权, 充分授权”,[6]学校要进一步将教学、教科研、财务、 人事的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二级教学管理的主体 作用。如果二级学院只有管理职责担当,没有充分的权力运 行,要想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将困难重重。
(二)推进机制联动改革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学校与二级学院机制 的联动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地将教务处 和二级学院的责、权进行加减运算,而是要通盘考虑教学管 理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平衡职能部门间的权力,另一方 面,要释放因权力束缚所带来的教学管理效益,部门利益必 须彻底打破。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将管理岗位进行重新设置或调整,倘若教学管理的实施仅在教务处和二 级学院之间唱独角戏,则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红利” 很可能遗失殆尽,最终走回传统教学管理的老路。同时,二 级学院在加强教学管理力量的基础上,必须使教学秘书的地 位得到大幅提升。尽管许多地方高校实施的是二级学院为主 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但各二级学院大多仍然采用传统做法, 教学管理实行“四人制”,具体表现为院长主持,副院长分 管,教学秘书传达,教研室主任落实,限于人事编制,二级 学院教学秘书由一人承担,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承揽了 很多常规教学管理任务,教学秘书不但工作繁重,而且工作 压力与利益分配不符,同时“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 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7]也无法满足,因此,创新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机制联动改革成为必然。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了保障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二级学院自身学科专 业特点应给予充分考虑,使自身的目标评价与激励机制体现 出其应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级学院在不违反学校相关规 章制度前提下,在自身教学管理责任目标指引下,出台重点 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优质课程主讲教师制、新教师导师制、 教师听课制、教学方法改革奖励制、考核方式改革奖励制、 产教融合中间人奖励制、创新创业导师制等制度,制定理论 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同 时,健全和完善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系统,以教学评价反馈信息为依据,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 结果,对教师实施奖惩,使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获得进一步强 化,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
(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管理组成了二级学院教学质 量监控系统。教学计划、教材选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期末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由该监控系统进行全程动 态监控。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健全,它需要采集和处理 各类教学信息。各类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通过二级教学 督导制度、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座谈、学 生评教等途径进行,对教育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然后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进行分类处理,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及时决策处理教学质 量信息。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力措施是对各主要 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反馈。在“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下, 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即理论环节、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等环节,并制定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有“标准” 可依。
三、结语 高校效能的最大发挥,关键在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 它承担着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的职能。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院教育效能”,从而促进高校的不 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蔡成梅.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 模式探析: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2]喻建晖.新建本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 讨:以新余学院经管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3). [3]银海强.校、院二级管理中教学管理重心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6(09). [4]李山,唐海燕,陈鸿雁.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与 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