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案例剖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案例剖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热点 课题。文章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抽样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甘肃省环县红星小学每年 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特别多,这些孩子往往学习基础 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客观问 题的长期存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我为了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 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希望了解孩子及家长的需求, 以进一步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帮助学生不断 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 近年来,政府虽然在环县县城先后配套新建了三所中小 学,但是“入学难”依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最大 问题。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县城当地户口,在县城没有固 定住所,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务工情况变化,流动性大。因此, 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择校时,一部分家长表示“做了多 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一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 曾“遭受到学校拒绝”。这就说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入学选择学校是一个很大问题和难题。2.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大多知识层次及认知水平较低,加上 务工忙等因素影响,部分家长从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甚 至不会辅导,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方面产生影响。
3.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进城务工人员在精神上对孩子的关爱不足,很少注意培 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进城务工人员随 迁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并不高,而 老师就更低。孩子与家长、老师缺乏沟通,而这种情绪的长 期积累,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案例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生活相对贫乏 的偏远农村,这部分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城里的 生活,他们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此外,快节 奏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一时半会难以 适应,从而导致成绩差。
石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生现就读于甘肃省环县 红星小学三年级。他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懒于思考,从 来不做家庭作业;
课后也从不读书复习,自觉复习几乎没有 过,知识无法巩固掌握,学习成绩不理想;
个人卫生习惯差, 不剪指甲,不常换衣服,甚至有时还戴着“黑项圈”,影响 了班级的精神风貌。
于是我走进石同学的家中,了解其家庭现状,以便和她进行真实的沟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石同学家长受文化程 度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导致家庭 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也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 而且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喝好就 行。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和家长商量,三方必须有密切的联 系,我要做家长的“好帮手”、孩子的“好朋友”。在平时 生活中多关心这个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给她讲人生的 道理。当孩子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我按捺住自己的脾气,不 责骂,不体罚,静下心辅导孩子,找出她存在的问题。一次 又一次的家访,一遍又一遍的辅导,她终于改掉了以前学习 的坏习惯。看到孩子的进步,我非常有成就感。我想,有太 多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付出耐心,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牵 着他们的手慢慢前进。教育是门慢艺术,请静等花开。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1.政府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工作职能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出台专门的方针政策,投入必要的 资金,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农民城建设,给外来 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给其子女提供教育机会,发 展公共服务业。
2.学校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 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倾注更多的爱。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实到班级任课 教师身上,在生活、学习上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爱,并把这 一项工作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关爱活 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我认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 谈话,哪怕是拍一下学生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都是体现 老师关爱的形式。老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关爱的形式,缩短师 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要在生活上予 以帮助,使学生能将老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如果社会多一份投入和关怀,家庭多一份监管和教育, 学校多一份沟通和爱护,我们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会和其 他学生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