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教育群众掌握群众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
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教育群众掌握群众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 批判性 社会思潮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 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 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 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1\]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更加 深入,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物质生活发生转变等多重因素 的影响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其中不乏错误思潮干扰人们 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甚至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造 成一定冲击。而此时如果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重要手段的 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没能对错误理论和思潮进 行有力批判,无疑会产生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批判 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属性的要 求,也是回应社会现实状况的需要。不破不立,作为一门年 轻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建设自己、发展 自己,并且进一步推动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在 批判错误思潮中教育群众、掌握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实现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 展提供支撑。一、理论渊源:思想政治教育源自批判的理论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核心观点,都来源于马克 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马克 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受教育者的 头脑。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中逐步建立并创新发展的,甚 至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 同各类错误思潮斗争的历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 征和生命源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而具有批判的基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都反映了批判思想 在其产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处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 彻底批判精神。这也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的理论基 础”\[2\]。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 面,这种实践活动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客观存 在。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 会用不同的理论和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维护 本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就逐步 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尽管当时还 没有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专门的概念,但实际上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正如列宁所言,“工人本来也不可 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3\]。无产阶级最终实现意识觉醒并走上国际舞台,离不 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人们可能简单地把共产主义运动与罢工、暴动等武装革命等同,却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 实:革命行动的产生需要革命观念的指导,而观念的形成需 要有效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革命实践却高于实践,原因在于实 践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注重对人民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逐步走上理论化、学科化的道路。在 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初期,由于现实条件和理论发展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更多作为一种优良传统,教育也多是根据经验 开展。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虽然没有达到理论的 高度,却也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方法。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点为教育活动的开 展及其理论化、学科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 基础。
2.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生命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调就是对同时代错误理论和思潮 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批判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可以 说,没有批判,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重要特征和生命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首先体现在理论本身是在批判的 基础上产生的。从理论本身而言,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而这一理论体系正是经典作家在分别批判 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 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发 现了辩证法“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在批判费尔巴哈及 其他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作用的主要 缺点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及私 有制生产关系中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批判圣西门 等人的不足中实现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从行文 风格来看,翻开马克思的著作,一股清新的批判之风迎面而 来。题目上很多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批判,如《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等,语言上辛辣幽默,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就以一种精炼而又生动的语言深深地影 响着读者,其开篇便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 洲游荡”[4]。
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保持了自身 的强大生命力。19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同党内外错误思 想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机会主义、自由主义、教条主义等 思潮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党的事业,由此产生了《共产主义运 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经 典文献。也正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正确的思想逐步被 广为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反映了批判思想在其产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处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 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也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的理论基础。
二、现实需要:批判是应对当今错误思潮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 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 会实践活动。”\[5\]而这种影响,应该包括正面引导和反 面批判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只要引导社会成员养 成预期的思想品德即可,但在社会存在多种思潮特别是存在 错误思潮的情况下,就必须先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让人们 认识到问题所在,惟其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正向引导环境。
1.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容易产生混乱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 关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重大变革,而现实世界的变革往往意 味着思想领域的同步动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现实 领域的深刻变革,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社会思 潮、不同文化价值纵横交织,相互激荡,争相夺占人们的头 脑,挑战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力、整合力。由于社会的变革 与分化,社会各界、各阶层在进行各种选择时都面临许多未 知和矛盾,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 价值等社会思潮总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对主流价值观念造成冲击。特别是在高等院校,青年大学生是文化 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各类 思潮竞相争夺的重要对象,但青年学生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 容易受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根据相关调研显示,高校学生 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具体观点认同度并不高,但也有一些观点 在高校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有多数高校学生选择认同其中 的某些观点。有些观点的认同度甚至超过半数以上,说明这 些观点依然在高校有较大的市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6\] 2.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已经受到一定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无产阶级 取得政权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让工人意识到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的压迫性,唤醒人民的革命意识。无产阶级取 得政权以后,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成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 对立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首要功能就是回应社会思潮对 主流价值观的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合法性的争夺” 中取得胜利。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 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 土尽责。\[7\]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存在着此消彼 长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并不是风平浪 静,一片坦途。以近年来发生的事件为例,个别央视主持人 在外事场合辱骂开国领袖被曝光、不良商家营销炒作“烧烤”侮辱烈士邱少云,刘胡兰和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也遭到 抹黑。这些事件的共通点就是同属于历史虚无主义挑衅行径,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 准,以新媒体为平台,抓住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的所谓“细 节”和局部曲折做文章。学术探讨的外衣下有着明确的政治 诉求,“它常以‘理性思考’、‘重新评价’等为名否定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从而达到否定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进而乱史灭国的目的。” \[8\]根本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想否定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反思历史”为名,行“搞乱人心” 之实。
三、未来发展:正确思想在批判错误思潮中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其具有 批判的理论基因和社会有批判错误思潮的现实需要,还因为 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也是正确思想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毛 泽东就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 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9\] 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巩固马克思主 义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并最终教育群众掌握群众,促进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在批判错误思潮中争取学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多年来,成就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张耀灿教授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本质、 规律、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四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本质方面 还没形成更为科学、准确的表述;
规律方面有数量、层次等 问题还没达成共识;
基本范畴方面探讨不够;
研究范式方面 学界理解不一致,也欠科学。\[10\]而这些只是几个比较迫 切的理论问题,还有外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质疑、对 学科元理论的认识、学科建设的标准等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 步研究。
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不同,尽管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阶级产生以来古今中外普遍 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却十分 年轻,相对而言,学科化的道路才刚刚起步。而且最初只是 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学科的建制和 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 对政策具有较强依附性的中国特色的学科,这基本可以成为 一个共识。这一点也是学科受到批评和质疑的一个很大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只是作为政策的“发声筒”和政府的“宣 传机”而存在,其理论前沿和问题意识不够强,没能在重大 问题面前主动出击。一般而言,理论应该是在总结实践的基 础上超越实践,走在现实的前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由 依附式发展到独立式发展的转变,必须要直面各种社会思潮, 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推出自己,走上前台。同时在批判中 反思自身的不足,吸取其他思潮在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一些优点,实现自身的成长成熟,成为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关怀的 学问。
2.在批判错误思潮中引领社会思潮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认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 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且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体现的是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 思潮本质上就是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发展。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 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发展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历经革命、 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党和国家的 指导思想。但也不能忽视错误思潮对主流价值观的消解作用, 当周围都充斥着谎言,真理就难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是在同 所有其他意识形态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才获得主导地位,也只 有继续进行这种斗争才能保持这个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要不断适应中国实践的需求,就要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权。只 有坚持批判的传统,在批判中不断发出“好声音”,才能夺 得并保持领导权,科学的批判精神与社会思潮的引领有着深 度的理论契合。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实现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 交锋,才能使正确的思想取得主导地位,引领思想文化的社 会潮流。
3.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教育掌握群众 参考文献 \[1\]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2\]徐春燕,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的马克思 主义求证\[J\].思想教育研究,2013(5):17-21. \[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