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先生【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的方式分析】

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的方式分析

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的方式分析 让我们先来说一说“上课须知”的来历及其内容。启 功先生(1912—2005),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家、 书画家和文物鉴定家。他高中未毕业,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 学,只好以担任临时教馆先生和卖画来熬日子。1933年,21 岁的启功经他祖父的老世交傅增湘介绍,认识了著名史学家、 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当年秋季开学后,陈垣先生 帮启功找到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位。

(1)教中学生与在私塾里教几个小孩有区别,一个教 师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师生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 对立。

(2)对学生不能偏爱偏恶,不许讥诮、挖苦学生。

(3)对学生应以鼓励夸奖为主。从淘气的或成绩不好 的学生身上要尽力找一些好处,并加以夸奖。

(4)不能发脾气。你发一通脾气,尽管有效,若以后 有更糟的事情发生,又如何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脾气后无 效果,又怎么下台阶?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就是师表,要 获得学生的佩服。

(5)教一个课时的内容要把这一课时的各方面都预备 到,要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问题。

(6)批改作文时,不要改太多,改多了你不如替他写 一篇。改多了学生也不会看。要改作文中重要关键处。

(7)要有教书日记。把自己和学生的某些缺点都记录下来,包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8)讲解作文时,要举出事例作讲解。缺点尽量在课 后个别交谈,缺点改进了,学生有所进步的,在课堂上尽量 表扬。

(9)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是坐在讲台上,学生总在 台下听,成了套子。学生打哈欠,或者在抄作业,或者在看 小说,你讲得多么卖力也是白费。不仅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 间走动,讲课时候,写了板书后也可走下讲台看看。既回头 看一眼板书效果怎样,也看看学生会不会记笔记。有不会的 或写错了字的学生,在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被指点的人来 讲,会有较深的印记。旁边的学生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 你了。

这个“上课须知”应该说是课堂教学的ABC,笔者曾虔 诚地读过多遍,也郑重地推荐给其他教师读。有时边读边想, 这一“上课须知”究竟蕴含着什么教育、教学的原理?它有 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在此,笔者不惴浅陋,想扼要谈谈陈垣 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之一:现代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如何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陈垣先生认为和谐、民主和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 主要取决于教师这一主体,教师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上应发 挥主导作用。他说: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样子”就是“榜样”,就是“楷模”,这一个词实在传神,它 不仅要求教师在衣着和言行上要得体,而且要求教师在做事、 做人和做学问方面都得有一个正经的样子;
只有教师有了教 师的“样子”,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经过耳濡目染熏陶的学 生自然也有学生的“样子”,遵守学生守则,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是在追求各自“样子”中逐渐建立起来。正如美国著名 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 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 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3]如何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 情?教师就要有“样子”,有了“样子”,教师才能做中学 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次,陈垣先生认为教师要坚持“师德为先”的教育理 念,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要有爱 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师要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 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在陈垣先生看来,这是构建良好 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因此,在“读书须知”中,他 一直强调:对学生不能偏爱偏恶,不许讥诮、挖苦学生,“以 鼓励夸奖为主”,“不能发脾气”等。

为什么陈垣先生多次敬告启功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 人格,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教师坚持这样做,不仅可以赢得学 生的佩服,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教师不这样做,而是一味地挖苦、贬低学生,势必导致学生的反抗、叛逆,到时他们不仅反对教师, 反对学校,而且反对整个世界,后果是学生毁了,社会不稳 定因素增加。这种类的例子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很多的。

教育价值之二: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有效?如何才能教 得有效? 时下,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福建师范大 学余文森教授著有《有效教学十讲》,这些富有浓郁理论和 实践气息的著作有效地指导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在20世纪30 年代,有效教学这一理论尽管还未诞生,但有效教学的实践 其实已经存在了。什么是有效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 在“上课须知”中,陈垣先生早已提出了他对有效教学的理 解和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具体策略。

根据笔者的认知,不管是陈垣先生、吕思勉先生,还是 胡适先生、钱穆先生,大师们大都认为有效教学要具有“讲 述生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和“充满感动”的 “四动”特点。如在“上课须知”中,陈垣先生对“四动” 有简约的表达,如“讲述生动”,陈先生提出“讲解作文时, 要举出事例作讲解”,这是陈先生的一条教学经验;
又如“师 生互动”,陈先生提出“要疏通课堂空气”,“要在学生座 位间走动”,“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 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等,这些都是在提倡师生互动;
再如“学生主动”,“上课须知”中提到的“设想学生 会问什么问题”,学生“不怕来问了”等,都有鼓励学生主 动问学的意思;
关于“充满感动”,这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 界之一,既体现在教师为学生的不俗表现和点滴进步所感动, 也表现在学生为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精妙教学设计、适切 教学方法、富有激情的语言以及教育智慧所感动。“对于被 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从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学 生身上要尽力找一些好处,并加以夸奖”等,这都是令学生 感动的举措。

如何才能教得有效?陈垣先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

(1)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校是为学生而创办的,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教师 的根本价值就是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 有这一理念,有效教学便无从谈起。陈垣先生在“上课须知” 中比较多地贯彻了“学生为本”理念。

(2)坚持“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 (3)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前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双边教育活动,预 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基本诉求。陈 垣先生十分重视这一课堂教学特性,他说:教一个课时的内 容要把这一课时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要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问 题。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说:“……好像受业者所要知道的,他都能随时讲授出来。”[5]这都说明了陈先生在备课时详 细地做好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与安排,从而保证了 教学的有效性。

(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提出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 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氛围,学生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印象 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入课堂里来,师生展开无拘无束的探 讨,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探讨里去,发表自 己的意见,就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6]。陈先生也深知这 一教学原理,因此,他从不吝啬地鼓励学生提问,他说:“设 想学生会问什么问题”,“在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被指点 的人来讲,会有较深的印记。旁边的学生也会感觉兴趣,不 怕来问你了。” (5)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作文时,要举出事例作讲解。”陈垣先生十分注 重例谈教学法,他的学生李瑚在《我的老师陈垣先生》一文 中也有记述:他讲课有特点,不是死板地读讲义,而是依据 课本所讲内容,随时讲述具体的事例,无论是历史的知识, 写文章的方法,学术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都像随感式地 散发出来[7]。陈先生深知让知识与例子结合有两大好处:
一是因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转化, 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纳,二是讲述比较生动,有趣味。

他还批评一些教师说:有些教师批评学生不用心,或上课讲话,或睡觉者,分明是教师之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或教学不 得法[8]。

教育价值之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魅力?如何成为有魅 力的教师? 陈垣先生向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从“上课 须知”中能够略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之一斑。正如启 功先生说:他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足以成为后学的师表;

他所具有的品行,包括思想、行为、待人、对己,都光明正 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 陈先生在学术研究上虽无突出建树,但还是一个有魅力的教 育家、史学大师。

如何成为像陈垣先生那样有魅力的教师? (1)坚持职业理想,做到自尊自律,宽以待人 “感情不可对立”、“不能发脾气”、“不许讥诮、挖 苦学生”,从这些戒条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陈垣先生对 学生的关爱,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把教育祖国下一代看 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的崇高职业精神。“在讲台上即是 师表,要获得学生的佩服”、“回头看一眼自己的板书效果 如何”,在这些提示中我们同样能体会到陈先生是一个自尊 自律的名师。

(2)认识你自己,加强自我反思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 信条。作为著名教育家、史学大师的陈垣先生也十分重视对自己的认识,十分重视自我反思,并把它付诸于教学实践, 在“上课须知”中,他强调:要有教书日记。把自己和学生 的某些缺点,都记录下来,包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记下 以备比较。在此,他不仅指明自我反思的具体要求及其做法, 而且提出写“教课日记”的积极意义,即通过“比较”促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

(3)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在《谈谈 我的一些读书经验》一文中,陈垣先生认为:不管学什么专 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广度不够,就十分 像以管窥天,往往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 有掌握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 解决问题[9]。“上课须知”中说:“在讲台上即是师表”, 笔者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教师的终身学习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增加教育智慧、提高文化素养来赢 得学生的佩服。

(4)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有魅力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 师。教学风格是经过自己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 极提炼而逐渐形成的。“上课须知”是陈垣先生教学风格的 一个集中体现,反映了陈先生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明高,范桥.鲁迅散文(第二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32. [2][4][5][7][9][10]陈智超.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 陈恒的治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6:1、156、156、232、 3、135. [3]王承绪,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1:122. [6]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92. [8]陈垣.陈垣来往书信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0: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