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 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 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是培养学 生高尚情操、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那么,语文教师 应如何通过阅读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 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重视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 学中提高阅读能力,前提就是让学生爱上读书。每次接手新 班级时,笔者都会通过营造班级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阅读 的重要性。比如,除了在教室悬挂关于阅读的名人名言书画, 笔者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阅读指定的书目。

如一年级上学期阅读课的书目有:《可爱的鼠小弟》《爱心 树》《我喜欢书》等绘本故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到了下学期,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童话故事,如《吹牛 大王历险记》《贝洛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 遇记》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阅读的盲 目性。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笔者还开展了“好词 佳句大家分享”的读书活动,即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学生先阅读指定的书目,然后全班分成若干阅读小组,分享自己喜 欢的好词佳句及理由。最后,学生在小组内选出好词佳句, 并在班上讨论、分享,到了学期结束时再由笔者统计出哪个 小组推荐的好词佳句最多,并给予优胜组一定的奖励。这样 教学,迅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都喜欢上阅读, 阅读课也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一门课。

二、教会学生赏词析句 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 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由于学生 个性差异及生活经验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课上关注学 生的不同阅读反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 体验和感受,确保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比如,教学人教版语 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课时,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
“中彩时父亲有什么异样表现?”“如果中彩的人是你,你 会怎么做?”“父亲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难在哪里?”学 生在“角色互换”和讨论中理解了“父亲”的矛盾心情,体 会到了“父亲”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获得对道德的新 认识,即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教学,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是独特的、真实 的,比起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 之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学生的长期积累和学习,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积累阅读课教学经验,使学生爱 上阅读课,掌握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