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 经典哲理散文精选

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

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 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篇一:心灵的选择 人生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美丑、善恶、悲欢、离合、生死、爱恨的 选择,或许会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炼狱般的折磨,甚至滴下淋漓的血点,但只要我 们能够把握心灵之机,作出正确的抉择,就会觉得此生无怨无悔。

一、亲情至重 在外打工的丈夫突然接到妻子的电报,三岁的儿子在连续数日的高烧 后被确诊为白血病。妻子让丈夫尽快回来,好好陪陪孩子!丈夫转身就向火车站 跑去。也是心里过于急切,稍不留神,他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当场撞翻在地, 双腿粉碎性骨折,血流了一片。肇事司机跳下汽车要把他送到医院去。可他竟强 忍着疼痛,拖着一只断腿冲着司机说道:“还是请你把我送到火车站吧,我的儿 子比我要紧!” 在生命的垂危时刻,他的选择是:回家照看自己的儿子。

二、法重如山 检察长坐在沙发上,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人也仿佛苍老了许多。

四十年前,战场上,弹火横飞。随着一声枪响,他倒下了。可在他身 上还压了一个人。他一看是班长,原来是班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替他挡住了子弹 ……班长临死之前只说了一句话:“帮我照顾好我的儿子——云……” 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也渐渐泛出了白光。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猛地 把手里的烟摁灭在烟灰缸里,然后展开了桌上的判决书,只见上面写道:云,现 年……因犯贪污罪被判处……他提起了笔,在下面写道“同意”,然后又在“检察 长”一栏中签下自己的名字…… 在情与法的矛盾中,检察长的选择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血沃中华 1941年秋,日军重重包围的狼牙山顶峰,屹立着五位优秀中华好儿男。

班长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峰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 本帝国主义!”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惊动天地,气壮山河。

在生命和民族大义之间,壮士的选择是:为中华民族献出生命和热血。

骨肉亲情、法律尊严、民族大义------,是心灵之机的要端,是我们每 次进行心灵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处,把握这些要端,就能使我们的心灵选择沿着 正确的方向,走向未来,走向永恒。

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篇二:沉重的醒悟 我是否真如那厌世的冰凌般玩世不恭我是否真如那逃避纷争的隐士 般不负责任 是吗 我承认,宁愿生活在18世纪的古埃及废墟里,也不愿在这充满面纱的 现实中。真的不负责任多好!没有责任就没有痛苦。喜欢与世无争,喜欢世外桃 源。

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我,曾经的话语,曾经的人,而今已面目全非, 我失去的太多了。我的心,我的梦,我的魂,都已遗失在过去。谁又记得过去的 笑语,谁又同我一起寻找迷失的自我。试问:“我”今在哪—— 抬头无语问青天! 甘心沉沦吗点燃希望之灯,亮出正义之剑。街旁枯草还迎风颤晃,生 命也并未枯竭。生命的长卷中并不只是秃树,也有绿洲啊! 相似的满夜星空又一次来临,过去的种种四处浮动。有过笑,有过痛, 也有过悔。过去的幼稚,过去的无知,过去的骄傲,过去的自负,是我心灵的痛 处!为何不再看我,为何不再眷顾我,你这样的走,在这岁月的印记中留下的只 有悔恨和泪水。一切的一切,来临和结束,我不懂也不想懂。倘若再给我个机会, 我会选择我曾放弃的。

曾飞过,翱翔过,成功过,辉煌过。当头顶上的光圈逐渐暗淡,可曾 想到过结束也曾有过誓言,那光环还会发光。曾以漠然的目光望这世界,曾以憎 恨回报着深深的爱。怨过天,尤过人,现在呢不一样的时刻,不一样的梦;不一样的时刻,不一样的我。怀疑过人 生,怀疑过命运,痛恨过自我,伤害过朋友。当一切再来临的时候,我是否踏着 以往的足迹,无知地走下去呢人生不过是一串省略号,留下无限深思,谁人能懂 崇拜过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羡慕过乌托邦式的精神 家园。曾想过放弃,可我并非圣人;也想过解脱,可我已罪孽深重,伤害了曾关 心我的人,我怎可以再去伤害,那因我而伤痕累累的心呢我给别人的伤害已经足 够了,宁愿自己心碎,自己痛,所有的伤我愿一人承担,总有一天我会接受心灵 的审判! 一切又都过去了,再也没有理由犹豫,再也没有理由彷徨。那昨夜星 辰已调残;那昨日的风也以吹去了幼稚和无知;那昨日的笑与泪也以变为印记化为 石;一切的一切已成过眼流烟。不再追悔,痛着的曾经最美。

又一次开始,又一次来临,也昭示着又一次希望。不再把时光托付流 水,不再耽于不快。驾起理想的帆船,扬起青春的风帆,承载信心,另辟新航线。

背上行囊,追逐梦想。

再望夜空,已是满天繁星。

沉重的过去,追忆中的醒悟…… 流行经典现代哲理散文篇三:说“善” 近读《格言联璧》一书,不仅赞叹其说“善”之精彩。

善,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标准之一,自古以来,论说者众。《说 文解字》曰:“善者,吉也”;《周易》曰:“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周易·系辞下》 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老子 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荀子·宥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 恶者,天报之以祸”;刘备《诫子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蔡邕《女训》曰:“心一朝不修善,则邪恶入之”;张商英《素书》曰:“福在积善, 祸在积恶”…… 纵观全书,笔者认为,金缨先生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善”的深意,启 迪人们弃恶扬“善”,从“善”做人。一要有善“念”。作者推崇“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 耕之有余”的理念,认为“见己不是,万善之门”、“开卷有益,作善降祥”、“势可 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惠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
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劝人“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慕 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疑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 二要发善“心”。作者认为“作德日休,为善最乐”、“为善欲人知,善 处即是恶根”、“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勉励人们“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善毋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感慨“迅速,即使读书行善,能有几多” 三要吐善“言”。作者弘扬“谈人之善,泽于膏沐”的观点,劝勉大家“极 于扬善而勇于去奸”、“乐道己善,不如乐道人善”;认为“谈心性外,宁谈结果,可 以劝善”、“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通过对比“古今学者”,得出结论: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并进一步 劝诫大家“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 四要做善“事”。作者倡导“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身行善事, 须防错了一件”的理念,对“做善事”感受颇深,认为为善须“尽心力”,“如缘无枝 之树,才住脚,便下坠”、“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善须“从俭 约”,“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为善乃“分内事”,当“动心忍性,静以矣之,更行 一切善,以翰旋之。” 五要致善“用”。作者晓畅“以作善降祥为受用”的道理,从多个方面进 行阐释:就处境而言,认为“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 更苦”;就施为而言,认为“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就权变而言,认为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用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 善驭之而已矣”;就借势而言,认为“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势者就势,善用智者就 智,善用财者就财”;就改过而言,认为“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
就修身而言,认为“善处身者,必善处世,不善处世,贼身者也;善处世者,必严 修身,不严修身,媚世者也。” 六要成善“人”。作者立足“迁善改为以作圣”的宏愿,认为“善不自伐, 盛德之事”,因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认为“善体黎庶情,此 谓民之父母;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因为“为善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之, 朋友乡党敬之,虽鬼神亦阴相之”;认为“为善最乐”,因为“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 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鬼神福祚之,身后传诵之”;同时告诫人们“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因为“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 善之大戒也。” 《颜氏家训》曰:“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 则遗其泽。” 《格言联璧》系金缨先生选录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别刻单行之 本。全书近600句,见“善”字68处,其劝人“弃恶扬善”之警言佳句不下200处,堪 称劝“善”奇书,值得吾辈后学细嚼慢品,耐心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