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小哲理故事】励志哲理小故事

励志小哲理故事

励志小哲理故事 励志哲理小故事是认识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启迪智慧人生的一把 钥匙,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励志小哲理故事。

励志小哲理故事1:临渊羡鱼 做事,有明确的目的很必要,而实现目的之手段更为必要,否则,目 的就是空幻、不切实际的,犹如临渊羡鱼。

阿智喜欢游泳,也喜欢教别人游泳,不过,他带出来的徒弟只有两个 ——一个是他的侄子、另一个便是儿子小智。

要说阿智自己当年学游泳时,可费了好大的周折:从上小学开始一直 到上高中,几乎年年都学游泳,愣是没有学会。

后来,他才知道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敢到深水里去,只要脚能够 着底儿,就只能是“走泳”,却很难学会游泳。明白了这个理儿后,他毅然地去了 深水区,奇怪,仅仅扑腾了几下之后,他就能游起来了。原来会与不会游泳之间, 也就这么一丁点儿的距离。

阿智教侄子学游泳时,办法很简单:他背着上高中的侄子在深水区里 游,两人都划水,结果侄子很快就学会了。

小智学游泳也走过不小的弯路,他生性怕水,连过腰深的水都发憷。

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游泳,阿智给小智报过两次少儿游泳班,也没有学会。后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智看见了少儿游泳班怎样教孩子游泳:从头到尾都是让孩子 们在浅水里带着泳圈练习。

“这样教孩子游泳,一点儿实战性都没有,孩子的脚能挨着地,划水 动作纵然再熟练,却不会产生自己浮起来的感觉,到了深水里照样还得沉底儿!” 看明白了之后,阿智再也不让小智参加游泳班了,他要亲自当师傅。

阿智这个师傅绝对有水平,他仅用了三次便教会小智游泳。

第一次,先让小智在浅水区熟悉了一会儿蛙泳动作,然后带着他去了深水区。由于浅水区和深水区之间是逐渐过渡的,阿智带着小智走到距浅水区大 约几米远的地方,孩子已经够不着底了。阿智告诉他:使劲朝着浅水区游,要不 然就得喝水。这一招儿真管用,阿智一撒手,小智便拼命地游向浅水区。等他挨 着地面后,阿智又让他游回来。如此,反复了数次。

第二次,仍然使用头一次的方法,只是游的距离拉长了。

第三次,让小智直接在深水区里游,阿智陪在旁边。起初,从泳池这 头游到那头,歇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会儿,便可以不停地游一个来回,至此,小 智已经会游泳了。

阿智还曾经教过朋友的孩子学游泳,只是那个身高将近一米八的中学 生说什么也不敢去深水区,所以,阿智放弃了教他的念头。不敢去深水区的人, 肯定学不会游泳! 每次去游泳时,阿智看见不少大人教孩子学游泳,几乎全套着游泳圈, 有的还带着浮板。阿智善意地告诉那些家长:这样熟悉划水动作还行,但是很难 教会孩子游泳!别带任何有浮力的工具,而且还得去深水区游,很快就能学会。

其实,学游泳、尤其是小孩子学游泳,就跟孩子学站立、学走路一样, 很简单。试想:若想孩子学站立,却让其在软垫儿上学,定然不成;若想孩子学 走路,却不让其下地,亦是枉然。这是因为目的与手段不一致。

那么,想学会游泳,却不去深水区,岂非目的与手段不一致吗其结果 不也如同临渊羡鱼吗! 励志小哲理故事2:老石匠的三徒弟 一个老石匠收了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都上进,手艺也都不错。老石 匠年轻的时候留了一手绝技,如今年老了,想把这门绝技传授给他们其中一个。

这一天,老石匠把三个徒弟叫到跟前,让他们去山上各找一块石块, 大小形状随意,可一定是心里中意的。

三个徒弟一起上了山,到了山上分道扬镳各自去寻找心中的石块 大徒弟仔细寻找了三天,他找到了一块光滑如玉大小如手掌样的石头。

他高兴极了,心想师傅看了一定喜欢,于是拿着石头快步下山。二徒弟找到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形状很好,纹理细,就是比较坚 硬,他心想师傅让我们选择石块一定是想考我们功力,我背这块石头下山,师傅 定会喜欢,于是他费力地把石块背下了山。

小徒弟,仔细观察,并用手一一掂量,最后选择了一块不大不小样子 又黑又丑的石块,拿回来的路上他想好了这块石头可能雕刻出的多种形状。

老石匠一一看过他们带回来的石块后,问小徒弟:“你为什么选择一 块又黑又丑的石块拿回来你看你大师兄二师兄找到的石块多漂亮。” 小徒弟答道:“我这块石块是又黑又丑,可是它很坚实,不会在打磨 的时候出现裂痕。而我大师兄那块石块是漂亮可惜石块的硬度不够。” “我同意你说的话!但是你这块和你二师兄的相比,他的要比你的硬很 多,为什么你不选择他那块形状好的” 小徒弟思索片刻,回答:“二师兄找到的石块是样子好,又硬,可是 石块的样子好,就会对雕刻起到限制作用,而它的硬度太硬也很难雕刻。” 老石匠听了喜上眉梢,赞叹地说:“不错,能够仔细观察,不被外表 迷惑,一心只想要雕出好作品是当石匠的料!” 最后老石匠把绝技传给了小徒弟。

励志小哲理故事3:算术 那还是小宝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年级已经学过了加减法,开始学乘法 了。小宝的数学学得挺溜儿,一般的题很快就能算出来,而且他挺愿意在别人面 前展示自己的计算水平,时常地缠着爸爸、妈妈或叔叔、阿姨给他出数学题。

有一次,小宝的舅舅来家里玩,被小宝给缠住了。小宝知道舅舅是工 程师,数学肯定好,就非要舅舅给他出数学题。

于是,舅舅便出了几道加法题,小宝算得很快、也很准确;然后,舅 舅又出了几道减法题,小宝依然准确地算了出来。

接下来,舅舅问小宝:“我再给你出一道难一点儿的题,乘法的,行不行” “没问题,我会算,你出吧。”小宝信心十足地答道。

“一只小鸭子有几条腿”舅舅问。

“两条。”小宝立即答道,随后他失望地说:“这也不是数学题呀” 舅舅说:“别急,后面就是计算:那么,三只小鸭子有几条腿” “六条。”小宝回答。

“一只五岁的鸭子有几条腿”舅舅马上又问。

“十条……”小宝刚回答到这里,猛地明白了过来,舅舅是在故意绕他, 这根本不是数学题,而是在考他生活常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了,他羞得满 脸通红,低着头不说话了。这时,他听见舅舅说:“记住,离开生活、生产实际 的数学就失去了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