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有典故的成语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一:妄自尊大的故事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 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在各路豪强中,公 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 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 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 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

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 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 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 赐马援官眼。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天下还在各豪 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大,有才于的人 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 的青眺,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东方(洛阳) 的光武帝那里去寻找出路。”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 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解释】妄:过分地;自:自己;尊:高贵;大:夸大。形容人过分狂妄 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实际并非如此。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二:巧取豪夺的故事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 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 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 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 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 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 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 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 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 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 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 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 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 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 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 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 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 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 了。

【解释】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 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三:一败涂地的故事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
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 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 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 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 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

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 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 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 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 你们另外选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解释】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 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看过古代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的还看了:1.古代的成语典故和释义精选 2.古代的成语典故和释义 3.古代成语典故和解释 4.古代的成语典故和解释 5.古代成语典故和解释的精选 6.古代的成语典故和出处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