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篇1:巴西会议 毛尔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 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 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 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29日在巴西召开中央政治 局会议,着重研究教育与宣传问题,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李维汉、 凯丰等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于24日将毛儿盖会议决定电告张国焘。中央政治局 于9月2日在巴西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张 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凯丰、陈昌浩、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李富 春、徐向前、傅钟、李卓然、邓发等。周恩来因病未参加会议。
9月9日上午,张国焘给陈昌浩来了份密电,参谋长叶剑英首先看到此 电,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 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这一阴谋,立即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 博古随即赶到了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
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抗拒中央命 令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张国焘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的危险处境。
毛泽东等同志一致认为,在此种危急关头,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 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为了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 方针,同时为了给整个红军北上开辟道路,会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红一、 三军、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到阿西集合,继续北上,向甘南前 进,并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一军在原地等待。会议 还决定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挥,并委托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为 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 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党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三军、军委纵队和红军大学一部,离开巴西迅速北进,于9月11日晚陆续到达甘南俄界(今甘肃迭部县高吉村),与先期到达的红 一军会合。
这次匆匆开始、匆匆结束的会议就是着名的“巴西会议”。巴西会议又 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 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篇2:毛儿盖会议 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在毛儿盖召集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非法审 查中央路线,公开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当时,敌人正加紧在南线进犯 红军,造成对红军后方的严重威胁。据此,党中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决定将 红军主力集中到右路,主攻班佑。党中央于1935年8月15日电示张国焘:“一、四 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掩护后方前进”,“目前应专力北 向”。19日,张国焘致电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一面同意中央15日的行动计划;一 面却强调攻取阿坝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 盖举行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 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 12人。朱德和张国焘因在前方指挥左路军攻阿坝,未能参加会议。周恩来因重病 也未到会。
毛泽东首先在会上作关于夏洮战役后的行动问题报告。指出:我们到 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行动方向:一向陕西,一向青海、新疆、宁夏方向。报 告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其理由有四点:
1.从敌情来说,如我们向黄河以西,敌人则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 我们限在黄河以西。这个地区虽然大,但多是草地、沙漠、人口也很少,将会发 生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迅速攻破敌人迫我向黄河以西的封锁计划,第一步 占洮河流域,第二步占天水一带,第三步在平凉一带击敌,向陕西发展。求得在 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2.从地形来说,由兰州至潼关一带地域广大,我们需要在广大的区域 建立政权,创造后方。
3.从经济条件来说,西北要比黄河以东差,同时气候寒冷,给养困难。4.从民族条件来说,黄河以西大部是回族、蒙族,汉族很少,我们到 西边去,只能扩大回民的人民革命军,而不能扩大红军本身。
基于上述四方面条件,红军主力应向黄河以东,支队向黄河以西去破 坏敌人的封锁计划。报告指出:夏洮战役的目的,主要是得到洮河流域的东岸。
我们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因为这一区域,背靠草地,四 川军阀很难来;西北靠黄河,便于作战;同时又可以黄河以西为退路。将来向东大 大发展时,后方应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
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在发言中,一致同意毛 泽东的报告。他们认为向东是转入新的形势;向西是军事上及政治上的退却。这 个问题是关系于前途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左路军一定要向右路军靠拢。
但与会者也充分估计到左路军不来与右路会合的可能性。
毛泽东作会议讨论结论时再次强调: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如果不采 取积极方针,将要给敌人迫向西。所以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左路军应 向右路军靠拢,我们应坚决坚持向东打,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不应以一 些困难而转移向西。
会议最后通过由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作为对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关 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的补充。
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根据敌我情况,为实现两河口会议的决定,要求主力部队迅速占 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 大地区,为苏维埃运动继续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
二、开辟甘陕地区,不论目前与将来之发展上,都是有利的,而且依 据我们现有的力量,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为着实现这个战略决定,当前的夏洮战役是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关 键。因此,应力争控制洮河,首先是洮河东岸地区,粉碎敌人兰州、松潘封锁线 之计划,以处于有利的机动地位,而便利于继续战胜敌人。“集结最大限度的主 力于这个主要方向,坚决与果敢作战,灵活与巧妙的机动,是这个战役胜利之保 证。”四、“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 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 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 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
毛儿盖会议是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的 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的行动方针,是对两河口决定的补充,对于明确红军 主力发展方向,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危险,起了积极的作用。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篇3:沙窝会议 由于敌情的变化,敌胡宗南主力集结松潘地区,张国焘即发生动摇, 主张主力走阿坝,另一部走班佑,结果延宕了部队北进的行动,失去了迅速攻打 松潘的战机。在这种情况下,1935年8月1日,中央军委放弃了原定的《松潘战役 计划》。3日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决定: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 消灭敌人主力,形成在甘肃南部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为执行这一计划,中央还 决定将1、4方面军主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左路军以4方面军之第9、31、33 和1方面军之第5、32军组成,由朱德、张国焘率领,从卓克基攻阿坝;右路军以1 方面军之第1、3军和4方面军之第4、30军组成,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从毛儿 盖攻班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为了推动张国焘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毛儿盖以 南的沙窝举行会议。1935年8月3日,由张闻天签发了《八月四日在沙窝召开政治 局会议》的通知。沙窝会议开了3天,8月4日至6日。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博古11人。会议 有两项议程:一是讨论1、4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讨论组织问题。
会上,张闻天首先作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决议草案的报告。在讨 论这一报告即第一项议程时,毛泽东首先发言,就决议草案作了补充说明。他着 重分析了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条件。指出有利条件是;1.西北地区的主要敌 人是蒋介石,他用全部力量来对付我们,但总的方面他的统治是削弱了。2.西北 地区: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统治最薄弱的地方;二是蒙、回、藏等少数民族 最集中的地方,他们的革命要求很强;3.是靠近苏联,受苏联影响大,且能得到政 治上物质上的帮助。这些特点于革命有利。困难条件是:人口稀少,物资缺乏, 少数民族和气候复杂等,但这些都是能够克服的。继之,朱德、邓发、凯丰、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周恩来、傅钟、 博古等相继发言。发言者赞同张闻天的报告,并对决议草案的内容提出一些补充 意见。同时,强调必须提高党在红军中的威信,认为这是增强红军战斗力的关键。
这实际上是不指名地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
张国焘在会上极力为其错误进行辩解,认为退出川陕根据地和在少数 民族地区建立联邦政府都是正确的。同时批评1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打 掩护战,有失败情绪,部队疲劳,纪律松弛,减员很大,应好好总结这方面的经 验教训。陈昌浩在发言中也为张国焘的错误辩护,声称张国焘“没有反党的意思”, 认为决议草案对张国焘的批评有些是“误会”。
张闻天就第一项议程的讨论作结论说:对决议案大家意见无大分歧, 同志们也都是一致的,这是1、4方面军胜利前进的保障。他还说:关于1方面军, 4方面军的批评是好的,是帮1方面军来纠正缺点的。但须注意可能发生的不好影 响,过分的批评会妨害团结的。
会议基本上通过了决议案,并责成政治局对决议案进行最后修改。
在进行第二项议程时,张闻天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一个吸收4方面军 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的名单。张国焘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的幌子下,提出增加4 方面军9人进政治局(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8人)。会议否决了张国焘的意见,决 定增补陈昌浩、周纯全2人为政治局委员。会议还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担任司令员 兼政委的1方面军司令部,由陈昌浩任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
8月5日,沙窝会议通过《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 决议》,共分七个部分,其要点如下:
一、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帝国主义更进一步侵略中国,特别是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制造“华北国”;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形势更加严重;国民党的统治 日益削弱和崩溃;苏维埃运动在南部中国虽遭受到部分损失,但广大的游击战争 继续坚持着,“尤其是1、4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川西北的会合,造成了中国苏维埃 运动在西北开展极大胜利的前途。一切这些,证明中国革命形势的依然存在,证 明苏维埃革命并未低落,而是继续发展着。” 二、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基本任务。重申两河口会议决定的北上 方针的正确性,强调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1、4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它将“推动整个中国革命前进与发展”。为了巩固根据地,规定了深入农民土地斗争,彻 底解决土地问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和群众武装,严厉镇压反革命等各项基本 政策。
三、关于加强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指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就没有苏维埃革命运动。”还肯定遵义会 议以后“在军事领导上无疑义的是完全正确的”,“完成了党中央预定的战略方针”。
四、关于1、4方面军的团结问题。强调加强1、4方面军团结的极端重 要性。指出:“目前在1、4方面军内部产生的某些个别问题,主要的是由于相互 了解的不够,缺乏对于1、4方面军的正确的估计。”并充分肯定了两个方面军的 成绩,认为:“1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最 后达到了与4方面军会合的预定目的,使蒋介石等进攻我们的计划完全失败。” 而“4方面军英勇善战,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等许多特长, 特别是部队中旺盛的攻击精神与战斗情绪,是现在1方面军应该学习的。”同时也 指出了两个方面军的弱点与不足。还强调坚持1、4方面军的团结是完成创造川陕 甘苏区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
五、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主要是承认民族的自决权,帮助 他们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
六、关于目前的中心工作。提出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动、军事政治教 育训练、严紧纪律、加紧阶级教育等当前12项中心工作,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七、关于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与两条战线的斗争。提出要开展反对 “左”右错误的两条战线斗争,特别要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如“对 于党中央所决定的战略方针表现怀疑”、“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 据地没有信心”、“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等等。只有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才 能够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取得苏维埃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
沙窝会议对于加强1、4方面军的统一领导与团结,坚定创建川陕甘根 据地的必胜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次会议也开始公开暴露出张国焘与 党中央的政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