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品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教师品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他的认识能力、情绪 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学 生面对教师的时间最多,而教师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职业 群体经常被人们冠以“春蚕”、“人类灵魂工程师”、“路 标”这样的称呼,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知 识、道德的典范,特别是教师品行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这在 心理学中被称为“角色期待”。这样的期待已经延续了几千 年,人们效仿着各自的老师,并形成一种行为定式。因此, 教师品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充自身的认识能力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依靠教师传授而学习知识,所以教师 承担着系统地、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文化科学知识、指导学生 学习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教师的学习态度也就直接影响 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师,在其讲授知识如何理解和掌 握时,会将其好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 掌握了好方法,养成了好习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还证明:
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自己的专业,以饱满的情绪 带领学生去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正如赞 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 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将自己的激情全心地 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就会达到吸引、激发并使学生建立起持久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 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扩充认识能力的目的,就要让他们拥有 强烈的学习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行为规范的榜样 学生将教师视为是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将教师树立为自 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眼中成人世界的代表,其言行举止、 态度等都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好的教师榜样,给 学生留下公平、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
相 反,差的教师“榜样”会导致学生心理上、行为上的缺失。
我曾经教过一个上课经常迟到的学生,他的班主任也因为这 件事经常找他谈话。我问他原因,他对我说:“老师自己都 不守时,凭什么要求我不迟到!”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更 加清楚地意识到教师应在自身行为规范方面努力严格要求 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三、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意志力和品格结合的体现,是一个人 内在心智的反映,多是通过后天汲取、总结而形成的。它对 于一个人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大多是因为 之前的意志力不够,学习成绩不好,才到职业学校学习一门 技术,为今后的生活找到一个保障。但不能说此时他们的意 志品质已完全形成、不可改变了。中职期间学生的可塑性非 常强,他们的观察力在此时也是高峰,并且他们将此阶段视 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因此他们会主动、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时,老师就 是他们最好、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好的意 志品质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今后 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学生从教师的人格形象中塑造自己的气质和性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里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 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学生在学习阶段 接触最多的、最有影响力的人就是他们的老师,学生按照老 师的气质、性格等影响去处理事情、理解生活、培养习惯最 终形成自身的气质和性格。在我的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大多数中职学生因为厌学才到职业学校学习。从成为职校生 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一种自卑心理,很多人甚至对“大学”、 “学习”、“领导”、“打工”这样的词很恐惧、反感,逆 反心理较强,并且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对生活的追求也很少, 整日无所事事,打不起精神。有的班主任为人积极上进、宽 容、有责任心,她的学生在其谆谆教导和自身行为潜移默化 的引导下,逐渐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他们开始积极面对生 活,进取向上,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受各 科老师的赞许,在日后的工作中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相 反,有的班主任为人懒散、自私、缺乏进取心,她的学生在 平时的小事中学着她的样子散漫、斤斤计较,课堂上恣意扰 乱课堂秩序,令科任老师谈班色变。经常听到老教师这样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也许就是这个道 理吧。这虽然是一句很直白的话,但其中的道理却发人深 省:做为教师,应该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拥 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优秀的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发 展奠定基础。综上所述,“学高当师,身正为范”,教师不 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传递给 学生,让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