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学视觉下英语教学探索
传播美学视觉下英语教学探索 乐不是一种瞬间的心情之乐,而是对学习的持久之乐, 学生的乐可以有两种形式:学习内容之外和学习内容之内。教师的幽默,优美的语言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是一种乐。
教师所讲内容精辟入里,循循善诱,排忧解惑,也是一种乐。
前者是外在美,后者是内在美。只有两者结合,课堂教学传 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即真的角度 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逻辑问题,语言表达是讲究逻辑 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逻辑错误。而 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没有发现目标与的逻辑之美。教育是一 门致用之学,同时也是培养心智的学问,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是主要内容之一,而语言运用的过程与语言存在千丝万缕 的联系。二是思维问题,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学家兼人 类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 (BenjaminWhorf)研究表明,不同的民族,语言决定思维, 一个民族的语言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而皮亚杰则认 为,思维决定了语言。较为中庸的观点是列夫•维果茨基, 他认为语言和思维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而由根据美国语 言学家卡普兰(RobertKaplan)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是曲线式(indirection)的,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其思维方式是直线式(linear)。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 异,对于欣赏语言的美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受到我们汉语思维的影响。例如汉 语的思维讲究对称,前呼后应。而一旦英语出现于汉语较大 的差异时,学生往往会犯错误。用关系句来说明:虽然.但 是..;
尽管..但是..,英语中用了although就不能再用but, 这种现象由于不对称,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很大的困难,往 往会犯错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在于对句子进行逻辑结构 分析: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主从句的位置等等。因此,学 会欣赏外语的逻辑之美,培养目的语的表达思维,在英语教 学中是必不可少。
2东西方师生关系,即善的角度 善是伦理道德。而伦理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从 师生关系即可见一斑。教育过程当中,师生关系紧张,传播 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师生之间的误会往往是一方“冒犯” 另一方开始的。例如,中国的老师对学生不听话的现象而大 发雷霆。认为这是对师道之亵渎,对教师之大不敬。殊不知, 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起到了一定影响,普遍认 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总是高 高在上的,以睥睨众生的态度面对学生。这样的态度简而言 之就是无言之中,灌输着一种不平等的道德,是等级社会的 反映。而在西方,教师与学生,往往围成一团,平等相待。
教师虽然学识超过学生,但知识与智慧并不等量齐观。知识 的生成与创新上,教师并不比学生有更多发言权。从根本上 讲,西方的上述关系是一种民主关系。从等级和民主的关系出发。可以看出这两种关系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 性质。等级关系的传播,传播者往往是教师,传播模式是单 向传播,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之中,传播模式是双向传播。
另外,信息传播的单项与双向甚至多向存在巨大的差异。即 前者信息量是预设的,教师在课堂外准备的内容就是课堂上 传授的内容。而民主的师生关系当中,传播的信息不是固定 不变的,由于受众具有与信息发布者同样的权利,或者说受 众本身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不用的思想碰撞就必然会改 变教学的预设,生成新的知识。
3结论 传播美学的研究在我国目前研究并不多。但是传播美学 对传播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传播行为之一的外语教学 活动,深入开展对其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传播美 学的视域中探讨了英语教学传播。从中西方跨文的角度展开。
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教学活动的美,教学活动的真, 教学活动的善。教学活动的美主要从汉英语言美之差异入手。
教学的真主要从语言之逻辑入手,教学的善,由于涉及到人 伦关系,主要从师生关系入手。全文虽然涉及面广,但篇幅 有限,只能略述一二。对传播的美学仍然是一个值得学界深 入探讨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