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还原快乐作文还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情景还原快乐作文还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

情景还原快乐作文还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 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 的条件。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 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

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 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 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 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 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死记硬背的去仿范文,按照一 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 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 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 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 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 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为此,我对作文教学作过种种尝试。先是请学生打草稿 作修改;
后又是精批细改,加强面批;
接着利用课前三分钟 请学生轮流演讲……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效果不大。

我在不断反思中悟出:光是小打小闹,还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应当在作文教学模式上作大胆地改革。从事 语文教学以来,我注意回避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死胡同”, 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学生找到了自己所 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于 是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我 暂且称它为“快乐作文”。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可以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 快乐作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是智力训练的启动力,并且是信 息输入和输出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情感。需要的意识越强烈, 智力的发展潜力就越大;
当需要的意识减弱时,智力活动就 会随之减弱。作文是一项训练学生智力及其它能力的活动。

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另一方面,它能够提 高学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想象、操作能力并能最终诱导 出人类最高的创造能力。因此,适当地把握住需要这一情感 因素,就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完成作文的真正目的。

二、生活性原则。人们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这句话既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现实的触发,学生能迸发出思维 的火花吗?学生写作的源泉唯有在贴近自己生活的土壤中 产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快乐作文应当 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学生投入生活,开拓视野,发展兴趣 爱好,关心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观点,从而沟通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体现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上,我们首先要让学生 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调 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然后开启写作的 灵感之门。

三、创见性原则。语言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唯有新 鲜活泼的语言,才有语言的价值和魅力。科学实验证明:注 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功能增强,纷繁的语言信息被检索提炼, 进行特殊组合,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这就是创见。学生的 大脑功能正处于青春活力中,大量地输入信息,触发的机会 非常多。他们的大脑里没框框,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敢 想敢说,因而容易产生创见。也许,学生的这种创见在社会 大范围里是早已出现的,但在快乐作文过程中,对学生的智 力训练和智力发展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学生的思想 达到一定高度的结果。因此,能够触发出新的见解,迸射出 新鲜活泼的语言。我们要爱护学生的新思路,并要加强开辟 新思路的练习。

快乐作文的三个原则都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 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 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而其训练 方法需要讲究有新意,能吸引学生。下面就列举几个基本方 法。

1.模仿训练法。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模仿应 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达到新的高度。

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赞美白杨树,就 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 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段 话的确值得学生模仿。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找出 这段话的基本框架“我赞美……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尤 其象征了……”,尔后用松树替代白杨树,请学生找找松树 的外形与内在有何联系,松树与什么人物有何内在联系。经 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松树与解放军战士、革命先烈等人 物有内在的相似之处。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饶有兴 趣地仿写起来。这样,虽看得出受了课文影响,却找不出其 生硬的痕迹;
在潜移默化之中,快乐作文的目的也便达到了。

2.联想训练法。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 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 形象和新结论。譬如,我请学生用26个不同的符号代替26个 英文字母,然后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姓名,接着用这些符号替 代姓名中出现的英文字母。这样,自己的姓名不再是英文了, 而是无奇不有的符号。然后请学生把这个联想过程写下来。

这样,若干对象的有机组合,使这些对象在一个新的关系中 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到新鲜而 有趣,有了写作的冲动。

3.求异训练法。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我们往 往重视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 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就会进入求异思维。比如在 进行审题训练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 中看到特殊。以《我的第一任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 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 一年级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 念的范围,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在这里,“老师”的范围完全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凡是给 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 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父母亲不是自己第一任老师么?但 仅仅是父母亲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 小狗,只要是它给了我第一次深刻的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 为第一任老师么?选材如此,构思、表现形式等也是一样。

总之,致力于新发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都可以是快乐作文 的根源。

4.发散训练法。它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 体阐述。这种训练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 感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写法,要尽兴而写。比如,我们 在课堂上完全可设定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 人物,伸开双手,撑开双脚,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 右手想要努力去抓住另一根绳子,然而他却够不着。于是老 师问学生,如果这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该有多少种办 法呢?学生们自然会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对打结的办法也各不相同。然后教师把握住这一契机,请学生自取题目,将 课堂上的活动记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出主意想办法之后 有了一种写作激情,而思考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所写的内容 也丰富多彩,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5.集中训练法。发散和集中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过分强调或忽视其中某一点 都不足取。而要确定有价值的新发现必须要有相对的集中, 若光是莫衷一是,那么也无法确定何谓有价值了。因而在各 抒己见之后必须要趋向相对的一致。比如,学生在作文《乐 在其中——记一堂××课》时,学生写“开心”“笑声不断” “诙谐”,写“很严肃,但获得很多知识”,“很费气力和 精神,却收获很大”都可以;
但有一点非常明显,“乐”的 内涵必须有共同特征,那就是有启发、有收益。切不能让学 生离开这一内涵泛泛而谈。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 学生抒发,作文就变成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快乐作文就是为 了摆脱这一无形的束缚,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的。几年实践 下来,我觉得如下几方面确实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快乐作文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快乐 作文给学生设置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 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 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也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 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去 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情绪,引起他们的写作冲动。

(二)快乐作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形成写 作氛围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他们的思维 不断地与旧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 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体现新的 认识。

(三)对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严肃认 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 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快乐 作文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 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