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

谈激发学生求知欲

谈激发学生求知欲 袁 兰 四川省犍为县敖家中心小学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 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求知欲,逐 步引导学生学习,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键是要培养好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极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比较枯燥。

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低段的小学生, 缺乏自觉性,要想使他们掌握知识,教师的任务就非常艰巨。

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求知欲,逐步引导学 生学习,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键是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 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 最佳方法和手段,教师没有激情,方法、手段,学生就没有 兴趣,学生学得也就贫乏无力。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 要原因在于教师有没有创设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 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不受束缚,环境不受影响,那么如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为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顾教书, 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重视学习兴趣的 激发,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师生关系平等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地发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引导, 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学生,心中应有每个孩子的 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无微不致地关心体贴学生,是教育 的血和肉,师生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它渗透着师生间情感 的交流,理性的共建教学交往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 师生通过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正体现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应当放下架子,摆正师生 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深入学生生活,维护他们的 利益,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 如乐知者"。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的感情直接影响这名学生 的学习,看得起我,我就为他好好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 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在心理上唤起学生的亲近感,拉近 师生距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新知识的引入能否 引起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能否学好这堂 课的知识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 材内容,收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料,开展带有趣味性 的数学活动,在学生由于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迫切想知道结 果时,选择时机将新课引入,这样,即使是接受能力较差、 学习自觉性不太强的学生,也会产生想听一听的念头。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叫枯燥抽象,我在这一堂课开始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条线一端栓一个小球, 手拿着线的另一端,让小球在空中划圆,让同学观看后回 答: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老师在甩小球;
有的同学 说:小球在空中飞。此时,老师进一步问:球在空中划了一 个什么图形?有的同学回答:划的是一个圆。老师随即揭题。

并根据这个实验向学生讲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 径的关系,这样,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听这堂枯燥而抽象 的课时注意力相当集中,效果很好。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 我们老师引入教学内容时力求通俗些、形象些、生动些、有 趣些,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3.启发引导,激发思维火花 一旦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教学中我们就不失时机, 因势利导有意识地设"障"置"疑",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激发 其思维,备课时老师就要有的放矢,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 计各样问题,用以引起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愿望。

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出示"38÷5=?后 提问:在竖式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待学生回答后,接着 问:该商几?学生回答商7,有的学生回答商6.老师立即组 织讨论:究竟该商6还是7,为什么?同学纷纷讨论后老师肯 定商7是正确的。指名说为什么商6是错误的。然后老师说 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30余8,用6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待同学讨论后,老师说明5 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

这样一次接一次,一层接一层的设问启发,使学生思维活跃, 对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较好,这样上课有劲、有活力。学起来 轻松,记得牢。

由此可见,学生能不能学好这堂课,教师的引导、激发 学生进行思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 们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大致只能集中在15-20分钟时间 内,如果让他们干巴巴的听。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再出色, 学生照样开小差。所以老师的启发设问,不仅在教学与学生 基础之间起了"桥梁"作用,而且对学生起了"拧紧思维发条" 的作用。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作用。

4."悬念"的结尾,激发探求心 新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进行简单归纳小结,而教师 则留一个尾巴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意味未 尽,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这样既是一个复习 巩固旧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为新知识打伏笔的过程。

例如:在教5的乘法口诀时,在新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5的乘法口诀问:如果把5的乘法口诀中的 一五、二五、三五……中的五改成六,那么将是一个样的结 果。下课后,学生们自发地开展讨论:有的同学说:把一五、 二五、三五……中的五改成六就成了一六、二六、三六……。

有的同学说: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反应快的同学说:这就成了六的乘法口诀了。长期这样教学,所教班级的讨论风 气越来越浓,连学习最差的学生也抢着发言。

由此可见,好胜是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只要我们教师 对学生的要强心善于捕捉,对后进生不歧视冷落,而是热忱 的帮助,积极引导,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他们对数学就会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快的提高学习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