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科融合丰富语文课堂
注重学科融合丰富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 学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对增强语文课程的整体效 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 选择适合的辅助策略,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丰富课堂教学 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它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说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 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 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 要的语文素养。”可见,多与其他课程融合,对增强语文课 程的整体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与音乐相融合,情境渲染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看的艺术,而音乐是听的艺术。让高雅 的音乐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可使语文教学达到潜入心扉、 润人心田的目的。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歌词,比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二年级下册的 《快乐的节日》等,学唱歌曲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之一。再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我们爱你啊,中国》,而音乐课的第一课竟然是《中国中国我爱你》,音乐 课与语文课的内容是如此接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相同 题材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结合给他们带来的体验会更深刻。
歌声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深情的歌声里,在激扬的朗 读中,祖国的富饶强盛,历史的悠久绵长,成就的辉煌灿烂, 学生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还能用音乐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文中描写琴声的 语言精致生动,可如果没有悠扬的音乐让学生聆听,那再美 的语句都显得苍白。教学时我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然后不 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关注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由“曲随 情生”迁移到“情动辞发”。读着文字,品着音乐,这绝对 是一顿精神大餐。
配乐作为课文朗读的一种情感渲染道具,也是语文课上 经常使用的。真情的朗读与美妙的音乐合璧,既可以渲染气 氛,又能使朗读者的语言表达得到情绪上的依托。如在《清 平乐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等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 可让学生欣赏配乐演唱,将轻松欣赏与用心体悟相结合,这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汉语言文 字的魅力。
二、与美术相融合,图画助力语文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尽管语文 教师费尽心思,但是学生依然觉得无处下笔。将美术与习作教学有机融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习作素 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的很大原因是缺乏想象力。可根据学 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借助视觉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喜欢用笔涂涂画画,在他 们笔下每一次涂鸦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但由于年纪小,缺 乏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表达时往往条理不清或者词不达 意。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练习2》中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方 法画自己的小手,画完后可请大家发挥想象,在图画上添上 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学生有的在大拇指处画上眼睛, 小手图案变成了一只可爱的鸟;
有的在手指上加上树,缀上 花,小手就成了连绵的山脉;
还有的将手指描成形态各异的 手指娃娃……学生边画边说,就在这愉快的画画说说中,自 然而然地经历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既激发了兴 趣,又为写话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小学阶段的习作练习,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写 画结合,既降低了取材的难度,同时也放缓了习作的坡度, 而且还不断融入学生新的想象和创造。最后学生交上来的作 品,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做成册子, 让他们相互传阅,这样既有亲切感,又有成就感。
三、与体育相融合,游戏丰富语文 在玩中学语文,一定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高高 兴兴地上语文课。如果词语本身是体育活动的名称,适时将其与体育课相融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这部分课本 内容,肯定比让学生读词记词翻字典等要学得快。比如苏教 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2》中有两组表示体育器械的词,光 靠教师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到位。若带着他们亲眼见见这 些器械,并请体育教师当场示范一下,那效果绝不是口头讲 解可以做到的。另外,对于一些表示运动的词串,也可以通 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最常用的“我做你来猜”。游 戏前,先把要学习的词语分别写在卡片上,然后,一个人看 过词语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学生 来猜。当学生尽情游戏时,根本不用教师强调,他们自然而 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投篮球的“投”、打排球的“打”是提 手旁,而跳高、跳远的“跳”、踢足球的“踢”是足字旁。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在玩的过程臼想想 还有哪些用手或用脚完成的动作,如此相机补充应运而生。
四、与科学相融合,动手体验语文 当课文在介绍科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抽象的解释, 学生很难准确理解。这时,可以结合科学课上的实验来化解。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晚上的“太阳”》一文,全文最 吸引学生的地方应该是爱迪生想出办法的那段文字,但仅凭 文章中几句话的描述,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多的局限性。若能 亲自动手去试一试,那结果就大不相同了。教师可以把科学 教材中“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搬进课堂,找来相应的实验 器材,设计好实验流程:先不用镜子,在点燃的蜡烛前用黑色纸遮光,然后放镜子作比较。学生发现光线比原来亮了许 多,然后再增加镜子继续反射,亮度逐渐递增。细心的学生 还观察到用镜子反射,除了增加亮度以外,还可以调节光的 角度,课堂上他们一个个劲头十足。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像《苹果里的 五角星》(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等,教师都可以带着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摸索、自己发现,这份独特的体验定能 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印记。
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结、互补及渗透,既丰富了语文课堂 的教学模式,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 展学生的能力。多学科的巧妙融合,恰似引入语文教学的一 溪活水,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浅谈[J].教 师,2011(15):30. [2]徐芳.他山之石可以攻“语”——“科际互动”能 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J].江苏教育,2013(33):34-35. (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