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乐学古诗的一把金钥匙
诵读乐学古诗的一把金钥匙 潘 琴 古诗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总会给人一种“言有尽而 意无穷”的特点。由此看来,吟诵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蕴,内 化其中的思想,将其升华并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1. 诵读要“授之以渔” 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要灵活多 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小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 中难以准确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体精 神,作为古诗的“第一读者”,首先感发自我的生命,诉之 于自我的感情,用诗歌强烈深沉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之产生 共鸣,受到感动,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他们的生命 情趣,从而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理性教育,感悟人生真谛, 形成自己良好的情感素养。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 接近歌唱的诵读,如今要完全像古人一样进行古诗词的吟诵 是不可能了,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呢? (1)把握诗词的节奏 节奏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 的现象。一首诗中各句诗的节奏相同或大体相同,读起来就 会产生一种畅通感和舒适感,而词的节奏的错综变化又给人 一种新鲜感。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以分 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
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
(2)注意语调、声调 (3)读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 每首古诗词的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或昂扬激越或低沉 悲凉;
或痛心悲愤或恬淡宁静。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 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感的波动。古 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读的环节,让那些文字符号转为可 感的声音形象,读出感情,最后主客体感互为交融,完成情 感教育。
2. 诵读形式要多变 (1)模仿式诵读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 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 关注的事物往往具有新鲜性、有趣性,以形象记忆为擅长, 乐于模仿。
古诗教学中,可让学生诵读古诗时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 并模仿古人诵读时的样子,让学生或摇头晃脑式诵读,或边 踱步边诵读,此方法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2)竞赛式诵读 小学生喜欢竞争,在竞争中他们容易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竞争与愉悦的状态中,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渐找回来了。
心理学家J.M. 索里说:“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的 工作要做得多些。” 竞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对一” 式个体竞赛、“小组对小组”式团体竞赛(此时还可以让男 生与女生进行竞赛)、“一人对多人”式的竞赛、师生竞赛。
(3)想象式诵读 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画面。首先,在诵读古诗时,先要通过想象去理解诗词中单 个字词蕴含的丰富信息,比如对于描写人物的字词,要能想 象到它里面所包含的立体可感的动作、行为、情态、神貌等 内容。对于描写景物的字词,要想象多它所蕴含的色彩、声 音、动静、力度等信息。其次,诵读古诗时,还应该把诗词 中所写之景组合想象成一幅立体可感的画面,这样才能对诗 词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生 活经验,让他们把自己带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再现画面,加 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去诵 读,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悟诗人的情感,如李绅写的《悯农》 就较适合使用此法诵读。
(4)联系式诵读 联系即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联系式诵读即教者在古诗 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古诗进行诵读。例如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诵 读同一主题的送别诗,这样比对着诵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意蕴。此 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用不当可能会抑制学生学习古诗 的乐趣。此方法只适合于高年级。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在这样的诵读中喜欢上了古 诗,从此能踏上阅读古典文学的征途,相信这样会让学生的 精神家园变得更富足,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