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夯实人才基础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夯实人才基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要加快构建中国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队伍,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夯实人才基础。一、营造外部环境,建设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当然 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深化管理体制 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实施哲学 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形成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人 才遴选制度,建立规范的奖励体系,形成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良好激励机 制;
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研究成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使用, 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聚天下 英才而用之;
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氛围,大力提倡搞大学问、真学问,营造 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等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政策 保障和支持力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远大计来抓。
二、激发内在动力,担负光荣使命 培养和造就一支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更离 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当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抓住机 遇、勇立潮头、加倍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 《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 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第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志向和传统。新形势下,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協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 大有作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 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 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第二,切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 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 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 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脱离了人民,我国的 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第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提升原创能力。“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勇于探索,前提是要掌握探索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提升原创能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着力点。当代中国正经历着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广大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 践丰富中国理论,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第四,具备开阔的世界眼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睿智的未来眼光。眼 界决定境界。所谓世界眼光,要求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的 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同时,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 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所谓深邃的历史眼光,要求 “以史为鉴”,善于结合历史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从而更好地前进。
所谓睿智的未来眼光,要求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思考和研究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正如《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 所强调的,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 来,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创新发展哲 学社会科学”。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时代。繁 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 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 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引下,只要各级党委切实履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 领导责任,繁荣发展、引导管理“两手抓”,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为人民 做学问的理想,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就一定能够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入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