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
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 1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与重心变迁 农家书屋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实施的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之 一,2003年酝酿推动,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2009年加速推进,2012年提 前完成全国布点工作。1.1建设初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破解衣民“买书难、借 书难、读书难”的问题。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倡导和推动“三衣”读物的出版发行,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衣家书屋的设想,2005年开始在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开展 试点工作。2005年11月,中央“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 于进一步加强衣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三衣”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增加衣 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发展衣民书社等衣民 自助读书组织,为衣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 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部署衣村文化建设时提出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 助,衣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的要求,支持衣民群众开办衣家书屋。这是“衣家 书屋”在政府重要文件中首次出现。
在衣家书屋工程立项之初,其设计是在衣村建立出版物发行流通体系, 主要解决衣民“买书难、看书难”问题,建设重心是图书销售。
1.2全面推开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衣业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八个部委联合发 布《关于印发衣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部署“十一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内 实施衣家书屋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是新衣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民心工程。以此为标志,衣家书屋由“衣民群众开办”的“衣民自助读书组织”演变为 政府主导的衣村文化建设重大工程。200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央“两办”发布《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 若干意见》,衣家书屋仍是要求重点加强建设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9年, 中央又做出批示,要求衣家书屋工程建设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衣家书屋建设 由此驶入快车道,成为满足衣民文化需要、保障衣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根据《衣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衣家书屋的阶段性建设目标是着力 解决衣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由立项设计之初重在图书销售,拓展 为图书销售与图书借阅并重。受电子商务与数字出版的影响,实体书店单纯售书 的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衣家书屋的图书代销业务也一直难以发展,事实上 被迫转向图书借阅服务,重在解决衣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1.3后续发展 截至2012年8月,全国共建成统一标准的衣家书屋600,449家,投入财政 资金120多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0多亿元,配备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 品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影视放映设备和阅读设施60多万套0。七年内,衣家书 屋完成全国布点工作,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有””衣村图书资源总量快 速增加,衣民人均图书1.13册,增加了10倍,成就显著。
2012年9月27日,全国衣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在天津举行,宣布经 过五年努力,全国衣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前三年完成。在会议上,衣家书 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指出,衣家书屋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五项工作3:①以 出版物补充为保障,完善长效机制;②以管理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衣家书屋的 使用效率;③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带动衣家书屋发挥作用;④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 提高衣家书屋的传播能力;⑤以衣家书屋为基础,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 务体系。
出版物补充,旨在落实专项购书经费、保障服务能力;管理员队伍建设, 旨在提升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活动,旨在以阅读活动的经常化、普及 化、深入化,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环境、提高书屋利用率;数字化建设,旨在适 应时代发展潮流、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可见,农家书屋 工程完成全国布点任务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本结束,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成为 曰常工作,其重心落在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
2农家书屋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 农家书屋工程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等方面,确实 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随着农家书屋工程重心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日常服务管 理,一些运营管理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1设施运营没有保障 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但建成后的正常开放管理成了大问题。
尽管农家书屋中都张贴着各项管理制度与规定,详细到具体开放时间、借阅规定 等,但仍然有一些书屋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4。有的地方农家书屋几乎成了摆设, 成了装点门面的“道具”在少数地方甚至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5。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多数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报酬,工作热情不高,人 员不到位,无法保证开放时间。不少地方管理员由村干部兼任,村干部身兼数职, 农家书屋闲时开门,忙时关门,铁将军锁门是常有的事6。甚至在东部发达地区,农 家书屋布点建成之后,只有1/3的农家书屋正常开放,1/3的开放不正常,还有1/3已经 不开放。
2.2图书资源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农家书屋的出版物是根据《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由 各级政府统一配备,统一派送S,缺乏必要的群众需求征询机制,很难充分照顾到不 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造成配送品种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千篇一律 的图书配置,造成同一批次的图书构成完全相同,没有个性特色。再加上不少地 区农家书屋建成后,图书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缺乏吸引九导致农家书屋的使用率 较低,成为“摆设”。
-个农家书屋配置1,500多册图书,此数量及规模不足以持续吸引读者。
按阅读服务的规律,资源必须流动起来。但是“全省图书长得一个样”资源流动无 法实现,使农家书屋很难持续吸引利用者。农家书屋“全省图书长得一个样”是一 个有利于出版企业卖书的机制,而不是一个有利于农民“用书”的机制。
2.3服务形式单一,利用率低 调研表明,虽然农家书屋在管理员培训方面有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刚性 要求和相关配套制度。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都从未接受过图书管理的专业训练, 缺乏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只注重图书收藏而不注重读书活动,只限于一般的借还, 基本不开展各种活动,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低下。
2.4衣家书屋与图书馆体系功能重合,重复建设矛盾日益突显从农家书屋的建设历程来看,最初的设计目标是解决农民“买书难”的 问题,旨在将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至农村,形成农村出版物市场;全面推开以后, 阶段性目标是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重在图书借阅服务;在 完成全国布点任务后,其重心转向建立农村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开展全民阅读 活动。
而为农民阅读提供设施、资源、活动和服务保障,营造阅读氛围,激发 阅读热情,正是农村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这样一来,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 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功能上的重合。目前的现状是,各级公共财政同时维持两个 并行的体系,解决同一个“读书难”问题,导致建设重复、资源浪费,服务效能低下。
此外,衣家书屋的数字化建设也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已经在探 索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网络等技术推进“数字衣家书屋”建设14。
这与已有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读室计划以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又 存在服务功能的重合问题。
3农家书屋与图书馆合作、融合的创新举措 国际上,解决民众“读书难”问题,一般是通过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体系 来完成。公共图书馆成为“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 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遍及全世界,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 不同发展阶段中普遍存在”。
衣家书屋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其工作重心又转移至“公共阅读服务体 系”的构建,不少地方在实践过程中,针对问题和困境,探索衣家书屋与图书馆合作 与融合的创新举措。
3.1将衣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接受专业辅导 衣家书屋管理员多为兼职,大都来自非图书馆行业,缺乏必备的图书管 理知识与技能,且流动性强。因此,若要充分发挥衣家书屋的服务效能,需要实现衣 家书屋的专业化管理,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的业务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图书采集、分 编、上架、借阅、代售等业务管理方面的辅导,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技能传授、 组织学习等拓展服务方面的培训。
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将衣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培训体系对接的试点工 作,将衣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纳入到当地公共图书馆的人员培训体系之中。如鞍山市图书馆专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衣家书屋业务指导部,对管辖范围内的衣家书 屋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业务辅导;
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 布文件,明确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图书馆,要定期对衣家书屋管理员进 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由省统一为每个衣家书屋管理员颁发上岗证。
3.2衣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图书流动网络、流动分馆 衣家书屋标准配置的1,500多册书刊,难以满足衣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 息需求,如果从公共图书馆内挑选部分图书发放到各书屋进行流通,把推进公共图 书馆延伸服务与创新衣家书屋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图书流动网络、流动分馆,让 图书‘‘活起来’、‘动起来”,以流动方式提高书屋的图书总量、促进图书更新,从而 更好地满足衣民的阅读需求。
福建省南安市积极探索出的“大馆带小屋”的新路子,值得借鉴21。
2011年,南安市图书馆在全市设立了100多个衣家书屋流动分馆,覆盖27个乡镇(街 道)81个村(社区),为每个书屋配置图书500册,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新图书300 多册。在此基础上,南安市计划在2013年将延伸服务点增加到180个,2014年全面推 广,将所有衣家书屋纳入“大馆带小屋”的延伸服务中21。
福建省高度重视南安市的实践创新经验,由省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在 衣家书屋建设中学习推广南安市“大馆带小屋”经验做法的通知》(闽委宣〔2012〕 36号),号召全省各地学习南安市的经验与做法。三明市、福安市等地已经加以 推广,并取得一定实效。
3.3衣家书屋依托公共图书馆数字网络优势,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服务 近些年来连续发布的中国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数字阅读接 触率逐年上升,如2012年全国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 达65.5%23。这表明,数字阅读群体在稳步迅速壮大,数字阅读代表了阅读的新趋势。
因此,衣家书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势在必行。
部分省、市的农家书屋,已经尝试依托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数 字资源,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如贵州省部分农家书屋,标准化配备了联网电 脑和打印机,引入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面向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图书的联网阅 览和脱机阅览,便捷应用网络学习知识、获取信息64。截至2012年,这样的农家书 屋在贵州省已建成700个25。江苏省镇江市由市图书馆统筹建设数字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向基层开放,农家书屋通过配备电脑、开通网络,可免费利用数字图书馆 的资源26。
3.4将衣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行“四位一体”建设 近些年来,以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与农村公共 图书馆一起,多渠道面向农民群众提供阅读服务。但是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上层没有合力共建的顶层设计,基层只能是上面拨什么钱下面就建什么项目,难以 形成集中承接的“蓄水池”不能持续集聚和累积形成真正持久的服务能力。
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统筹协调,江苏省吴江市(现改为苏 州市吴江区)在已经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础上,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共 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乡村图书室资源,设立“四位一体” 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原有图书交由市图书馆统一著录加工,回 溯建库,进入流通体系;此后在农家书屋上投入的专项资金或图书,市政府直接下 达到市图书馆,由市图书馆统一调配20。由此,农家书屋完全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系之中。吴江市“四位一体”项目全面铺开后,服务效果显著,仅2012年图书夕卜 借这项指标,年均增幅达55%,其中乡村图书外借年均增幅达274%。
2013年7月,安徽省试行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体化建设。以县域为平台, 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建立县域图 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一体化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农家书屋只需负责做好书 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读者借阅服务,而图书业务交由县图书馆集中处理,图书流 转工作交由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
4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 农家书屋工程在2005年试点建设之际,正是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 举步维艰之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图书馆“空壳化’、“人吃书’、“书吃人” 现象严重,服务水平低下,制约了图书馆事业发展。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与推进, 确实为解决广大农村基层“读书难”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家书屋工程主要是在村级层面建立公益性文化设施并提供服务。在 工程开展之时,我国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特别在中西部地区,整体落后, 工作重心只能是维护县级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初期,农家书屋与农村公 共图书馆,由于建设重心不同,两者同时并行,矛盾不突出。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日益健全,在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引下,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重心,开始由县级图书 馆向乡村延伸。这就遇到了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农家书屋并存、重复投入 的问题。与此同时,农家书屋要解决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构建农村“公共阅读 服务体系”,就需要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供专业化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服 务。而专业化阅读服务提供是图书馆系统的传统优势。越是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 越是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服务功能上重合。两者分而治之,不如融为一 体。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借鉴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根据十八大“加强重大公 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要求,笔者 认为,应该加强政府主导,打破体制制约,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 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规范、人员统 一培训,通过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 服务效能。
4.1管理职能转移,实现建设与管理主体合一 建设和管理主体的合一,是衣家书屋与衣村公共图书馆体系统一规划、 统筹发展、提高效能的前提。
在中央政府层面,将衣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主体与公共图书馆的主管 部门合一,改变目前衣家书屋由新闻出版总署(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建设 和管理、公共图书馆由文化部归口管理的局面,统一归并由文化部负责,形成统 一的解决衣村基层“读书看报”问题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省级政府层面,也作相应 调整,实现建设和管理主体合一。目前,省以下各级政府层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 部门已经整合,仅需内部职能调整即可。
4.2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实现统筹使用,提高效益 中央财政“十二五”期间安排了衣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衣村 文化事业发展。根据《中央补助地方衣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 教如25号),用于‘‘衣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每村每年2000元”,这为衣家书屋的 长效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效益,让衣民看到更多的新书, 可以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衣家书屋出版物补充经费集中起来统一采购图书 资源,在衣家书屋之间有序流转。我国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了“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在现行行政体制 与法律框架内,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M。因此,建议以县域为实 施单元,将中央财政拨付的衣家书屋出版物补充经费,与地方配套经费统筹使用, 集中在县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总馆,统一用于图书资源的采购,然后统一配送,在 衣家书屋之间按时流转。
4.3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规范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衣村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承上启下、体系完整、面向基层、城乡一体等 特点。以县域为实施单元,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比较符合当前中国实 际的管理模式。
将衣家书屋纳入衣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以县域 为实施单元,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文化站为分馆,以衣家书屋为流通服务点, 健全衣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衣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由总馆负责建立群 众阅读需求征询机制,整合全县图书资源,实行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分级配 送、按时流转。总馆负责县与乡镇之间、分馆负责各村衣家书屋之间的图书配送 与按时流转。按照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实现衣家书屋的统一管理、统 一服务、统一规范。
4.4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 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 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衣家书屋目前已经拥有一支专兼职的管理员队伍,他们是开展衣村公 共阅读服务的重要力量。建议将现有人员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县图书馆 进行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并根据衣村公共阅读服务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优化 培训师资,完善教材编写,实现培训课程体系化;进一步改进考核形式,建立培训质 量控制制度,实施持证上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