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谈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1年至2015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重要时期。为 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的精神,使医学教育更好地为人民徤康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 要。一、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 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 得了显著成绩,通过 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 了医学教育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 育 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 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医学院校数量 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 到2000年的177 所、71.48万人。普通中等卫 生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2000年的 489所。
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 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 才。2000年卫生队伍 总量已超过559万人,其中卫技人员449万人, 医生207. 6 万人(医师160 3万人)护士 126 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 上升 到1.30,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支队伍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 证人民的 身体徤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 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对 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 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 陈旧、教学 方法过死等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的 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 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使医学教育质量稳 步提高O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 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 的发展、卫生事业改 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 医学教育在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 殊规律认识不足;
医学教育的结构不合理, 层 次偏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 务需求;
医学教育现有办学条 件与发展规模不 符。
(二)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和严峻的挑战 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 转变,将促使教育进行深 层次改革。学校的生 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适应市场 经济的程度, 取决于学校本身办学的质量和效 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卫生改革,也为 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 空间。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教育要 有跨越式的发展,这对医 学教育规模、结构、 布局的调整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 推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K),将 促 进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 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从 而加快医学教育 国际化的进程。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 因组研究的突破预示着医 学新一轮的革命。科 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将促使医学 教育作前瞻 性的思考,推动医学教育各方面的 改革。
——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 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人口数量 增长和老 龄化的趋势,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的 出现,都将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 模式、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 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一)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和 卫生工作方 针,根据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 求,顺应医学科学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卫生 改 革与发展的实际,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 学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培养高质量 的医药卫生人才。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医学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必须突出重点, 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并完善适应21世纪社会、 经济、科技、卫生发展需要的医学教育体系, 更好地为我国卫生事业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是:优化 结构 深化改革 稳步发展 提高质量 优化结构——优化医学教育的层次结构、 专业结构、布局结构,以 更好地适应卫生事业 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深化改革——根据21世纪科技发展和卫生 服务模式,深化医学教育 管理体制改革,规范 各类医学教育,改革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课 程体系、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稳步发展——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 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 等医学教育,使其与 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要相 适应;
提高质量——根据医学的特点,加强医学 生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加 强并完善 毕业 后教 育 与继续教 育 不 断提高 卫 生技 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一)2005年目标 ——进一步完善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 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 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 体系;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21世纪需 要的医学教 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普通医学教育年招生总量相对稳定;
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数大 幅度增长,中等教育 招生数量大幅度压缩。各层次医学教育招生数 所占比例:
本专科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由1999年的35%提高到52%,研究生教育 由 1999年的近3%提高到8%,中等教育由1999 年的62%减少到40%。
——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 拓宽专业口径;
积极发展 医学相关类专业;
取 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
积极开 展通过毕业 后教育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
——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需要 进一 步调 整 医 学 教育 布 局 使西 部 地 区医学教育有较快的发展,使农村卫生人力的 数量 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根据我国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 在坚持现行学制的 基础上,逐步扩大长学制教育,并在实践中进 一步规范医学 教育学制。
——通过高等医学院校与其他科类大学联 合办学或合并等形式,形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 与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并存的管理与办学体制。
——通过探索初步形成适应21世纪医学科 学发展和卫生服务模式转 变需要的文、理、医 结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建立各级各类医学教育专业设置标准, 逐步完善教育评估制度, 形成医学教育质量评 价监控体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临床医学、中医学、 口腔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 学位制度,形成医学 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并存的医学学位体系。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 教育制度,建立一批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 续医学教育基地,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培训制 度。
——在医学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省E,试 行高等医学院校举办分校或 与当地中等卫生学 校联合办学的形式,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 留得住、用 得上”的专科以上的高质量卫生人 才,并加快制定有利于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的 各项政策。
(二)2015年目标 ——建立起层次和专业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开放的医学教育体系, 实现医学教育现代 化。
——普通医学院校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规 模进一步扩大,中等医学 教育规模大幅度压缩。
各层次医学教育招生规模所占比例:本专科教 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60%,研究 生教育提高到12%,中等教育减少到28%。
——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普通本科主要 设置医学、口腔医学、中 医学、药学、中药学 和护理学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 主要设置医 学相关类专业。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普通专业教 育与医学职业技术教育并 举、分工明确、互相 沟通、彼此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专 科医师与全 科医师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继续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使医学教育质量有明显 提 高。
四、调整规模和结构 (一)目前我国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数达1.65 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医 学教育年毕业生人 数已超过卫技人员年需要量。因此,应对医学 教育的规模和 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控 制总量,调整结构,分步实施,平稳过渡。
调整规模采取扩大高等医学教育规模与压 缩中等医学教育规模同步 实施的办法。到2005 年,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年招生总量较 1999年增长 50%以上。2005年以后,高等医学 教育的招 生规 模稳 中 有进 中等 医学 教 育的 招 生规模将继续压缩。
(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教育 层次结构不合理愈显突出, 需要加以调整。调 整层次结构的总体要求是:压缩中等教育,调 整专科教育, 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加速发展研 究生教育。到2005年,本专科教育(含高等职 业技术教 育) 和 研究 生教 育 年招 生总 量 占总 体 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到 2015年增长到70%以 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 衡,卫生人力和医学教育 现状差异很大,因此, 各地在调整层次结构时,应根据本地卫生事业 发展的需 要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提出适合 本地实际的实施意见。
(三)建国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 虽几经调整,但仍存在专 业结构不合理,专业 口径偏窄,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必须采取 有力措施, 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调整专业结构,应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 来需要,借鉴国外趋势, 适合我国国情。总的 要求是:压缩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增强 专业的社会 适应性。到2005年,要进一步调整 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积极发展医学相关 类 专业,取消中等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在 保留本科预防医学专业的同时, 积极开展通过 毕业后教育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到2015 年 进一 步减 少 专 业 数量 普 通 本科 教育 主 要 设置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 药学 和护理学 专业 高等 职业 技 术教 育和 中 等教 育 主要设置医学相关 类专业。
(四)发展西部医学教育,调整医学教育布 局。西部地区医药院校数 量较少,办学条件差, 规模小,难于满足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和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同中央 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极不适应。因此, 必须 调整医学教育的 布局 以适应 西部大开发 和发 展农村卫生事业的需要。
到2005年,使西部地 区的医学教育有较快的发展,能适应本地区对 各级各类卫 生人才的需求;
农村卫生人力的数 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到2015年,形成适应 我 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需要的医学教 育布局。
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药 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中,需要逐步规范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类专业的 学制 在保 持现 有 学制 的基 础 上要逐步发 展长 学制,并进一步规范医学教育学制体 系。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医学教育体系 (一)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 府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学 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的体制。根据我国国情,可采用多种体制办学, 如与其他 科类大学合作、联合、合并等,形成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与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 并存 的管理与办学体制;
既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多 科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形成 文、理、医结合的 模式,又要注意保持医学教育的特点。高等中 医药院校以与 其他科类院校合作、联合办学为 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不宜做大范围的合 并调整。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部分通过合并或联合 办学改制为本科院校,一 部分仍保留现有格局, 但应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压缩中等 卫生学校 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推进中等医学教 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与区域卫生规划 相适 应的学校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 校具备的条件,可保留部分 中等卫生学校;
一 些条件较好的中等卫生学校可在并入高校或独 立升格后,举 办普通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或高等 职业技术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较多的地 对办 学规模较小、服务面窄的学校应做相应的 撤、并调整。
(二)国家或社会举办的各类医学教育,都 必须根据政府有关的法规 和医学教育的特点, 规范办学。为确保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应建立 各级各类医 学教育专业设置标准,严格审批制 度;
建立徤全医学教育评价制度,对医学教 育 单位的办学条件、教学工作及教育质量进行评 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 业医师法))规定 和医药卫生人员准入标准,规范自学考试与成 人教育。(三)加强研究生教育,建立并逐步完善学 位制度。应进一步完善临 床医学、中医学、口 腔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制度,形成医学科 学学位和医 学专业学位并存的医学学位体系;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 量。
(四)进一步完善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 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 医学教育体系。加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建立一 批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完善全科医师培训制度。
(五)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需 要 必 须转 变教 育 思想 更 新 教育 观 念 形成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具有时代特征、 中国 特色、医学特点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教育观 念,并以此为先导,深化医学教育改 革。
(六)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 性的特点,医学研究与服 务的对象是人,在医 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 科交叉融合, 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医学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 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 力;
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职 能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中应注重教师在服务中 教 学生 在服 务中 学 培 养学 生 的服 务意 识 与 奉献精神。
根据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医药科 学的发展趋势与卫生服务 的需求,积极改革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立以基础理 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积极吸纳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 所 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课 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加强教材 建设,逐步实现 医科教材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形成具有 层次、专业特点 的高质量医学教材。注重实践 性教学环节,把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 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化教学 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积 极利用教育 信息化提供的新的知识传播途径和方式,加强 校园网或局域网络的 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 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 和计算 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 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结合实际 形成各 医学院校自身的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创新精神加强,个性得到发展。
(七)高等医药院校要在国家创新工程上充 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 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 新。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依托, 发挥科技 和人才优势,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推 进产学研一体化构建高等医药院校的科技 创 新体系,为经济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 出贡献。
(八)高等中医药教育是我国高等医药教育 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认 识高等中医药教育在 我国高等医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要以具有中 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中医药教育特 点的思想、观念,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 的 改革和发展。在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时, 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善于 吸收现代科学 技术和知识,努力培养高层次中 医药人才,造就一批新一代名中医。同时还应 积 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教育,促进中 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为全人类 徤康做出更 大贡献。
(九)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 素质,采用现代化教学管 理手段,开展医学教 学管理研究,形成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的,灵活、 高效的管 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 评估 制度 形成 医学 教 育质 量监 控 体系 确保 医学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进行学校 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 面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和办学效 益的提高。学校后勤工作要加快社会 化,提高服务质量。
六、加快为农村培养人才(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 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尤 其是边远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农 村基层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是我国医 学 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高等医学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输送专 科以上的医药卫生人才, 是我国“十五”期间 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有需求又有条件的地 区,将部分医 学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院校, 为农村培养本科医学人才;
在部分边远、贫 困 和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重点发展专 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鼓励 本科医学院校建 立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专门培训基 地,可利用当地 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条件,举 办分校或联合办班;
在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合理 的 前提下,允许少数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 改办为专科层次的高等院校,为农 村培养人才。
(二)促进各层次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构建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 成长的教育体制。有 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面向农村卫生技术人 员开展较灵 活的学分制专业教育,充分利用远 程教育手段,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努力解 决 工学矛盾,以适应农村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需 求。
(三)高等医学院校要明确农村医学人才的 培养目标,拓宽临床医学 类专业口径,进行课 程体系和 教学 内容 的 改革 加强 预防 医 学和 中 医 学内容的教学,强化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掌 握医学基本技能,能防能治,适应 农村基层卫 生工作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的培养,到2005 年,新补充的乡村医生均 应至少具有中等卫生 学校中专学历;
到2015年,经济或教育发达地 区的乡村医 生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 历,经济或教育中等发达地区的部分乡村医 生 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历。采取多种 方式,加强在岗乡村医生的培 训和教育。(五)培养农村医学人才原则上实行学生缴 费上学。国家级贫困县或 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 可按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定向银行贷款,或由学 校通过奖 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形式给予补助,学 生在毕业后按规定到国家认可的贫困地区 服务 满一定期限,可视情况免还贷款。
七、拓宽筹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 ( 一) 医学是实践 性很强的 学科 其教育 成 本较高,各级政府必 须增加对医学教育的投入。
应拓宽医学教育筹资渠道,逐步建立以国 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收 取学生的学杂费、校 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 多种渠道筹 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形成国家、社 会、个人对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
(二)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医学教育的办 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师资 培养培训工作,建立 优化教师 队伍 的有 效 机制 提高 教师 队 伍的 整 体 素质;
特别要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保证 有足够的临床教师投入教学工作, 不断提高临 床教学质量。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育技术手 段。加强实验室建设, 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 内容和方法。加强教材和图书建设,为提高学 生创新意 识和自学能力创造条件。加强临床教 学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 样、 水平较高的教学基地,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高 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 审认可制度。各高 等医学院校的经费,应优先保证人才培养工作, 尤其是本科 教学工作和教学基本建设需要。
八、加强党和政府对医学教育的领导 发展医学教育,提高我国医学科学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 才兼备的专业卫生队伍,使卫生事业更好地为 人民徤康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既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又 关 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各级卫生、教育行 政部门应积极争 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列 入国 民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总 体规 划 同 步实 施 并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 的环填 提供必要的条件。应科学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 划,合理调整医学院校设 置,并通过各种途径本学历教育,年龄越小、工作时间越短, 渴望参加学历教 育的程度越强烈,且大多 数人希望尽早接受学历教育,以适应工作 岗位的需求, 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 不便,面授时间难以保障。调查结果说 明,现在开 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升本学 历教育具有一定的生源。为方便学生接受 学历教 育最好设立若干办学点,部分课程 可采用学分制,面授和函授相结合,网络 运 用多种方法,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医学教 育,建立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 教育的机制,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医学教育的徤康发展。
落实本《纲要)),是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 有关高等学校及各类医 学院校的重要任务。各 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认真落实本《纲要》 精神, 并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对《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要加强监督, 经常检 查,定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 取对策。要切实做到依法 行政,督促教育方针 的全面贯彻执行,在医学教育规模、结构调整 工作中注重 其特殊规律,给予政策扶持,使本 《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能落在实处。
要 完善卫生 从业 人员 准 入法 规 准 确提 供 卫生 技 术队伍人才需求信 息,保障卫生技术队伍水平 的不断提高。要及时制定为农村培养卫生技术 人员 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卫生 技术队伍的素质。医学院校要深化教 学改革, 切实提高 办学 水平 和 人才 培养 质 量 为 提高 我 国医学科学水 平和全民族徤康水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