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案
研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案 —、引言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国内高校极受欢迎,近些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每 年都有大量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就 业难现象已成了社会焦点难题,毕业生规模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 者远远多于后者。这也导致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竞争愈发激烈。还有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各高校应当认清形势,结合企业职 位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二、明确目标定位,制定整体方案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同时付出,所以从一开始,就 应正确定位,树立明确的目标。如果定位错误,目标不合理,之后的路会越走越 偏,甚至会走上错误的方向,对最终人才的输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开实 际调查,了解企业所需。我国中小企业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数量骤增,对 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业需要的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远远少于 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从岗位来看,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相对较少,一方面企业建 立者不会轻易放权,另一方面要求太高,毕业生缺乏能力和经验,难以胜任。它 们需要最多的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所以,学校要了解实际情况,正确定位, 明白人才培养到底是在培养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 详细的目标。当前很多高校在目标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毕业生去向,是 往企业输送人才,还是位科研机构输送。以企业为例,小型企业、中型企业、高 端企业、国外企业,哪个是重点?这些都需要去调查分析,对国内外的社会环境 进行对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条件,切不可照搬外来经验。
高校管理层应当树立全局意识,认清当前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缺陷,并能够深人分析原因,加以总结并反思。教育在改 革,高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经常调整思路,试着从别的角度思 考问题。就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关系, 多方借鉴,结合自身条件,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新思路。学校培养人才,关键在 于教学,教的重点在教师,学校应当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 综合素质。学的重点在学生,既要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要锻 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管理中出现的 难题。所以,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教与学展开,进而以目标为指导,制定整体方案,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两大块。前者又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 程,后者则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思路, 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三、编写特色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人力资 源管理、国际商务等,这些专业都和市场经济以及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既要反映 实践,又要应用于实践。而当前社会复杂多变,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许多新理论、 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教材作为最直接的课堂教学工具,若不能跟紧时代变 化,则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实践,也就无法完全应用于实践。所以教材内容应当 及时更新,对于应用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论、新管理模式,要主动推荐和学 习。理论基本上是死的,有时理论并没有错误,但并不能指导实践,所以要灵活 适当地根据经验加以修改。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实力也有很 大差异,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统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钻研,编 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顺应市场规律,符合国内外大环境,又要考虑当地经济 状况及学校特点。一般可以由资深的专业教师编写,或者与当地其他高校教师商 榷讨论后共同编与。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出多元化、综合化、应用化、人文化、灵活 性、市场导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点在于技能的培养,要求相对较低,而应 用型人才则是一个新的层次,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应用技 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是设置课程时必须考虑 的要素。之所以强调人文化,是因为人文素养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当 前时代提倡人文主义。同教材一样,课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适应经济结构的 变化,因此课程设置要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而调整。
四、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具体的方法包括假期参 加社会实践、实际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邀请企业管理者举办讲座等。在此着重 谈谈实践教学体系,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视的部分,大致可 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基础实践阶段。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需要结合实践 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逐渐适应实践环境。很多高校都建设有综 合实验室,能够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在交流中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适当涉及矛盾,令学生自主解决,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综合实践 阶段。工商管理类专业各门课程既独立,其间又存在着联系,所以不管是课程设 置,还是教材编写,都要体现出内容的联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 应经常总结对比,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综合实践则主要是针对多门 专业课展开的实习实训活动,毕业实习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社会实践阶段。
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会选择暑假, 既能接触和了解社会,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第四,创新实践阶段。有创新才 有发展,很多毕业生水平相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呢?创新能力此时就显 得无比重要。在校期间可以经常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或者开发科研项目,强化 其创新意识。
五、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质量保障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等新模式在当前高校备受欢迎,校企联合是一种 双赢互惠的方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负责人才培养和输出,企业负责实训 基地、实习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为例,前三年的实训活动主要集中于实训基 地,第四年则可尝试进人企业实习,在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参加实践。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如果愿意,毕业后可与企业达成协议,直接上岗就业。
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应建立起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政 府要加强应用型人才评估。建立行业化和社会化的高校教学质量专业指导和评估 委员会,评估的反馈机制必须严格,使评估院校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机制。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指 标,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实践、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传统单一的 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指标。评价主体加人学生自己、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舆论 等各方面的评价。
作者:张倩(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