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分类有哪些_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的五种类型

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的五种类型

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的五种类型 教育家颜元说:“讲之功无限,习之功无已。”所以,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的“习”,而“习”是通过训练形成 技能的过程,教师应该如何使这一过程更为有效,其训练的 方式、思路、目的等方面主要体现在作业设计上。有效的作 业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还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进步 和发展。在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时,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 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使作业成为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趣味型”作业设计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 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设计信息技术作业时应在能实现学习目标的作业设计的基 础上,添加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创设与 当前学习主题相适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 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技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使 学生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激发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

例如,在设计“认识计算机”这节课的作业时,考虑本 课涉及组装计算机的硬件很多,学生很难掌握。我们可以从 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人手,设计让学生模拟配电脑的作业,比如打开“自助装机DIY”网站,先了解一下市场的行情,选 择自己喜欢的配置,组装适合自身用途的电脑。这样极具吸 引力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启迪 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

二、“生活型”作业设计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信 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 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 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回归生 活,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技术只 有用于实践才有生命力,也只有让学生看到软件的实用性, 学生才可能愿学、乐学。

信息技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手段,但信息生活的 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生活,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和 作业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贴近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接纳。随着年 龄的增长,仅仅是趣味性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多的学生开始思考并关注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 师要通过设计别具匠心的有较强生活性的作业,为学生学以 致用搭建平台,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 生不断地通过实践获得真实体验,把学习过程变为时刻伴随 着收获喜悦的享受过程。

例如,在设计“数据处理”这节课的作业时,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每月开支一览表,记录每个月的学习费用、零 食费用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提高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 的生活化。这些作业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及心理需求,可以让 学生充分应用所学技术,创作自己的作品。

三、“阶梯型”作业设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 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接受能力 的不同。如果设计的作业不分层次,作业容易一点,有基础 的同学觉得没有可学性和挑战性,不想参与;
作业难一点, 没有基础的同学又觉得难以掌握和实现,没有可行性。因此, 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基础 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基本作业、提高作业、拓展 作业。基本作业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包含了所学的新知识、 新方法,学生一般按照老师的要求就能做出来;
提高作业则 是让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的;
而拓展作业就是为那些 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较高层次、发挥潜能准备的。各级作业 之间应紧密联系,形成阶梯,以利于知识技能由低层向高层 过渡。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 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去,让学生真正“思”起来、“活”起来。

例如,在设计“图片处理”这节课的作业时,安排学生制作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海报。在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时, 基本作业主要涉及图片的基本处理(如旋转、裁剪、亮度), 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全体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 作,都能修改图片,保障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初步的成就 感;
提高作业主要涉及图片合成,自选一个主题,利用图像 处理软件,把处理好的图片加入自己的创意合成,在体会初 步成就感的基础上,学生是愿意来美化自己的作品的,而且 这些美化效果又是很直观和实用的;
拓展作业是运用多种特 效(拼图、文字、饰品、边框等),可添加对话与旁白,使 图片富有生命力,制作出有自己风格和创意的作品,只要求 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

通过多级阶梯作业的设置,面向有差异的学生,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 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合作型”作业设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语说明人与 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孔子也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 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通过设计小组作业,不仅能更好 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 才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 习动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 精神。例如,在设计“信息获取与管理”这节课的作业时,恰 逢学校举行运动会,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体 现本次运动会为主题的宣传海报。学生自由选择,五个人组 成一个作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根据本组成员的 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组内每个成员承 担部分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责任,所以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 的任务。在完成作业前,每个小组都要提交详细的分工计划,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监控,培 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 要认真总结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小组合作学 习积累经验。小组的每位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所分担的 任务,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在最后合作阶段能够自觉主动地 去合作探究学习由其他成员分担而自己却不懂的知识和技 能。

五、“整合型”作业设计 新课改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布置中, 教师可以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结 合起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过程 中将各门知识融会贯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 程相整合,是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 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知识中去,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总之,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让信息技术作业成为 学生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的向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 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作 业绩效水平,用作业点亮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