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别让祖孙情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
隔代教育别让祖孙情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 一、宏观角度分析隔代教育的发展 隔代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古代,在那些不幸 失去双亲的家庭里,祖辈们便会自觉承担起抚养孙辈的责任。自8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 生了极大的变化,自我实现意识、竞争意识、金钱观、效益 观等不断增强。为了谋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很多父辈们要面 临残酷的生存竞争,不得不背井离乡或者努力工作,他们没 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很多家庭的孩子逐渐由祖辈 代为抚养,隔代教育便逐渐增多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中 国知网中输入隔代教育的关键字,将得到的文献按年份整理 得到表1。一,从时间上看,有关隔代教育的文献自1989年 开始出现;
二,关于隔代教育的文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三, 2004年、2007年和2014年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四,2007年 关于隔代教育的文献数量首次破百。
二、中观角度分析隔代教育的文献主题 将筛选的五十余份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得出这些文 献的内容主要包括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隔代教育的利弊研 究、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以及隔代教育的对策研究等四大方 面。为此,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从微观层面对 隔代教育进行分析梳理。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 上文已经提及隔代教育的概念,主要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祖辈承担着抚养(教育)孙辈责任的一种特殊家庭 教育方式。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事实上是由隔代亲自然 派生出来的。隔代亲是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情结,是人类 生殖崇拜的反映。现如今,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 的社会现象,总体上批评的声音大于褒扬。最重要的原因就 是混淆了隔代亲与隔代教育的概念,或者直接用隔代亲的概 念代替隔代教育。隔代亲源于人的本能,是一种爱的情结;
而隔代教育不仅仅是指祖辈爱孙辈,对孙辈的抚养和照顾, 而是强调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是一种祖辈承担主要的教育责 任,父母退居配角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一直都 存在两种基本的教育形式:一种是上述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 育;
另一种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隔代教育相对于亲 子教育而存在,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主题。现如今,由于 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的特殊国情,隔代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广泛关注。为此,必须以客观、理性、审慎的态度去认识 并分清隔代亲和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 1.隔代教育的优势 隔代教育的存在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国情基 础,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因此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 客观、理性、审慎的态度来评定隔代教育的利弊。卢乐珍认 为隔代教育有三大优势:祖辈有耐心,更宽容;
祖辈有独特 的智慧和才能;
祖辈有抚育子女的丰富经验。这三大优势主要是从祖辈的角度进行阐述。除此之外,隔代教育还能融洽 家庭氛围、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让孙辈们学习到可贵的精神 财富等。梅鹂欢认为,隔代教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问 题在于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并保持 一致性。隔代教育一方面能够减轻父辈家长的负担、促进家 庭关系和谐,另一方面祖辈家长能成为孙辈与父辈家长的沟 通桥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可以并驾齐驱。隔代教育在当 前遭到质疑,其原因在于没有有效处理好隔代教育与亲子教 育的衔接,而并不是隔代教育本身存在弊端,通过分析整理 相关文献,在此将隔代教育的优势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隔代教育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国内的很多专家和研 究者认为:祖辈家长具有充裕的时间和人生阅历,具有良好 的传统和思想品质,具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孙辈等优势。若能 正确地运用这些优势,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吴旭辉在《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到,隔 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祖辈与孙 辈更易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为孩子的教育创造良好的 感情基础;
祖辈具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 和教育孙辈,能够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
祖 辈家长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有利于孩子的自由 成长;
能够解除年轻父母后顾之忧,使他们专心致力于事业 和工作。隔代教育不仅对孙辈大有益处,对于老人而言也能 缓解他们的孤寂,使其享受天伦之乐,保持身心健康。
二是隔代教育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由于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 不断发展,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
早在1999年,老年工作委员会就已给出数据:“空巢老人家 庭已占老人家庭的25.8%,而且在不久的将来,空巢家庭将 会成为中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为此,隔代教育能够大 大地减缓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抚养 和教育孙辈的身上。还有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或忙于 事业,无暇照顾孩子。于是,祖辈便自然地承担起照顾孙辈 的责任,缓解家庭矛盾。
三是隔代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祖辈具有丰富的人 生阅历和经验,若能正确运用,便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同时,祖辈的这种“经验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现代 的社会发展出现脱节现象,从而阻碍孩子接受新的事物、新 的思想,给孩子的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而关于隔代教育促 进社会发展方面,主要通过对个体的影响来完成。正确理解 和运用隔代教育,促进孩子的正向发展,就是促进社会的发 展。反之,便是阻碍社会的进步。
2.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虽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利于家 庭的和谐并且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是总体上还是弊大于利。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源于祖辈出于爱的 本能,对孙辈过分溺爱;
以及祖辈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差 距较大。卢乐珍认为隔代教育中存在着四种弊端: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容易重感情轻理智;
在物质和精神的把握上, 容易重物质轻精神;
在活动和安静的把握上,容易重静轻 动;
在教育要求的把握上,容易与父辈产生不一致。钱玲玲 在《关于现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中也归纳 了隔代教育的四大弊病:容易对孩子产生教育不当问题;
容 易让孩子产生情感缺失问题;
容易让孩子逾越道德规范问 题;
容易让孩子产生生理教育不足问题。王静鑫在《浅谈隔 代教育的弊病及其出路》中也谈到隔代教育的弊病:祖辈对 孩子的溺爱会助长孩子的很多恶习;
祖辈对孩子的娇惯和纵 容,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养成性格缺陷,甚至会产生严重 的自卑、叛逆心理;
隔代教育易使孩子与父母产生生疏感, 助长孩子胆小、内向、孤僻等性格的形成。通过对文献的分 析总结,人们普遍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是祖辈对孙辈过分宠溺,事事包办,容易滋长孩子的依赖性, 不利于其独立能力的发展;
二是祖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是孩子与父母接触较少,感 情淡薄,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发展以及日后家庭的和谐;
四是 孩子在父母和祖辈面前的表现往往不一致,对孩子良好品行 的养成会有一定影响。
(三)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 国外学者对隔代教育的成因研究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 个方面着手。在国内,关于隔代教育成因的研究也比较复杂, 隔代教育的出现绝不是某个单个原因造成的。借助文献,本文将隔代教育的成因分为国情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
上文提及的中国家族制传统放在家庭层面进行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隔代教育能够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 根本原因。我国的国情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现象到来、独 生子女队伍不断壮大、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大、单亲家庭的 数量不断增多等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的不断 进步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据千龙网在全国范围做的一 项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城市中接受隔代教 育的孩子接近6成。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 在上海有50%至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 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年轻的父母 外出务工,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们都由祖辈们照顾。
隔代亲的传统和家庭原因是隔代教育能够长期存在的 重要原因。隔代亲是祖辈对孙辈的一种爱的本能,这这种关 爱和抚育的本能也是隔代亲自古存在的原因。中国传统家族 制度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很多家庭三代同堂。加之中国传统 文化向来提倡尊老爱幼,对于老人而言,出于爱的本能,也 愿意与孙辈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江川在其《对隔代 抚养的思考》一文中有过总结,他认为形成隔代教养主要有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文化中“延续香火”观念的影响。
祖辈们将照看孙辈看成是自己晚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必须要承担的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二是当前中国社 会现状的影响。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父辈们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在工作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 祖辈们多数都赋闲在家,他们拥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 孙辈们。所以,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农村父辈外出务工家 庭),隔代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当然,除了就 业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沈卫华在其《论祖孙关系在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还提到:父母由于就业、进 修、求学、经商等原因外出无暇照顾、教育子女,于是祖父 母就顺理成章地承担起教育孙子女的责任。
个人层面主要涉及祖辈、孙辈和父母三个方面,是隔代 教育能够存在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祖辈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 力,也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改变,“421式”家庭结构已成为一 种普遍的现象,家庭的投入也随之增加。为此,年轻父母的 压力越来越重,他们既要加倍投入到工作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又要兼顾家庭的幸福美满,便无暇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交 付给父母照顾。而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各个方面都不太成熟, 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监护人的陪伴。在此情形下, 祖辈的隔代教育开始存在,并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教 育形式。
(四)隔代教育的可行性对策探索 前文中提及,隔代教育既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严重 的弊端。为此,隔代教育的对策研究文献不在少数。李赐平 在《当代隔代教育问题探析》中对完善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祖辈、父辈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形成教 育合力;
祖辈的实践经验和父辈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取长 补短;
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协调好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和学校教育;
进一步升华改革,强化再就业工程,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尽力消除无奈下的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解 决流动子女的就学问题,改善农村中每况愈下的隔代教育现 状。杨雄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一文中提出了家庭对策:尽快制定国家层面上的“家庭教育 法”;
加强儿童早期的“亲职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倡导“权 威——民主型”教养方式;
加强祖辈与父辈之间,学龄与学 龄家庭教育之间的衔接;
增进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力量。
本文结合文献,将可行性对策总结为如下几点:第一,将隔 代教育列入中国家庭教育的议事日程;
第二,改变隔代教育 的自然形态,使之科学有序进行;
第三,充分发挥隔代教育 的传统精髓,使之与时代有机结合;
第四,祖辈们渐渐淡出 家庭教育的课堂,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发挥余热;
第五,爷 孙互学,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让祖辈重新坐到课桌前。
可见,隔代教育其实是祖辈与孙辈们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祖辈对孙辈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同时,祖辈也会受到孙辈们 的影响,产生思想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国内对于隔代教育的 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且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其内容侧重于 隔代教育的概念辨析,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隔代教育的成 因分析以及隔代教育的对策研究等诸多主题。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在积极应对其弊端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隔代教 育的优势,使在隔代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解文.中国式隔代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2. [2]余红梅.邹先云.新时代的隔代教育[J],科教论坛, 2007,2:3-4. [3]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4]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 理学院学报,2007,26:111-112. [5]钱玲玲. 关于现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 考[J]. 河南农业,2009(10):62-62. [6]韩云霞. 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J]. 中国家庭教 育,2004(3):19-24. [7]孙清霞.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丽水日 报,2005,3. [8]夏为菊,王邦虎. 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 教育” 的初步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7,4(3):159-160. [9]王静鑫. 浅谈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出路[J]. 中国校 外教育:上旬,2014(9):16. [10]Smith A B,Dannison L L,Vach-Hasse T. When“grandma” is “mom”:what today’s teachers need to know[J]. Childhood Education,1998,75(1):12-16. [11]沈卫华. 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2-87. [12]江川. 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 老年人,2005(4):
9-9. [13]李赐平.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 淮北煤炭师 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7. [14]李默耕. 隔代教育面面观[J]. 现代家教,2002,5:
8. [15]梅鹂欢.隔代教育的利与弊[N].广州日报,2004- 7- 23. [16]李洪曾. 祖辈主要教养人的特点与隔代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1:27-31. [17]李炎. 农村 “隔代教育” 调研[J]. 四川教育, 2003(2):20-21. [18]杨雄.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J]. 探索与争鸣,2007,2:68-71. [19]李径宇. 养不教谁之过[J]. 新闻周刊,2004,21:
22. [20]傅绘. 隔代教育如何扬长避短[J]. 家庭与家教, 2005(12):26. [21]孙宏艳. 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J]. 少年儿童研究,2002,4:30-33. [22]李克钦. 隔代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 绥化学院 学报,2006,26(6):163-164. [23]会诊隔代教育[N].吉林日报.2006-2-26. [24]隔代教育的困扰[N].羊城晚报.2003-12-15. [25]黄姗,陈小萍.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 現代教育 科學(普教研究),2007(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