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 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关互联 网的讨论逐渐由技术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互联网思维是 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 思维方式,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信息在生产、交换 和传播中的价值。”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 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 维、社会化思维等等思维方式。如今互联网思维正成为互联 网时代的主流思维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 和文化形态,也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逻辑。面对 互联网生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形成和运用互联网 思维,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传播创新和平台 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工作价值。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产品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实体化呈现就是互联网产品。比如,硬件类的 智能手机等,软件类的微信、滴滴打车等。互联网产品的成 功,无不投射出互联网思维的影子;
互联网思维的呈现,无 不推动着互联网产品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 育所提供的,亦是一种“产品”,一种“教育产品”。因此, 在互联网思维下,一定要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做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用户思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 重“学生体验至上”,注重简约、极致、迭代、跨界,做出 真正满足学生刚性需求、给予学生好的体验、有吸引力有感 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 域已经出现了一批注重学生体验的优秀“产品”,比如复兴 路上工作室《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 在路上》等播放量过百万的网络视频。这些“产品”是互联 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的样本。

此外,“树立‘用户思维’,做出‘好的产品’。”不 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长久以来的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已经表明,在传统思维特别是传统思维固化 的教育体制下,互联网思维很难具体地贯彻和体现到思想政 治教育实践当中,很难催生新的教育产品、教育模式。当前, 树立“用户思维”,做出“好的产品”,关键是要创新思想 政治教育体制。一是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 心”“学生体验至上”教育理念,从“往上看”转向“往下 看”,走出“自说白话”“自拉自唱”的僵化状态,关注学 生需求,注重学生体验,把“社会需求导向”同“学生需求 导向”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立新的质量标准,紧紧围绕网 络传播规律、受众接受特点,强调学生“参与感”,“以‘为 谁设计’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开发有吸引力、有说 服力的优秀网络产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让学生听得进、听了信、记得住、能管用。三是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 中的认定机制,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职 称评审体系、职务晋升体系、薪酬待遇体系,激励一部分有 能力、有意愿的人“先干起来”,开发更多更好的思想政治 教育产品。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化呈现就是互联网传播。在互联网时 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个体都是 一个平等的信息节点、传播主体,都能通过社会化媒体独立 进行评论、转发、推荐、分享,“草根”和“大v”共同制 造话题和社会热点,以自媒体为基础的社会化传播全面超越 了大众传播,彻底颠覆了大众媒体主导的传统传播秩序。厦 门大学教授邹振东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教育 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 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 授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 主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因此, 在互联网思维下,一定要像“做互联网传播”一样做思想政 治教育——树立“社会化思维”,把学生既当成“消费者” 又当成“生产者”,注重“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建 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是缺乏互联网思维, 继续采用单向度的“灌输”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将会完全没有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学习运用互联网 思维,建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一是 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互联网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 传播、人际传播于一体,天然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主动设置、引导相关网络议程,打到 学生的痛点,吸引学生的参与,进而影响学生“想什么”“怎 么想”。二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 重视利用校园门户进行传播,更要注重利用微博、微信、论 坛等进行传播,“不是劈开大脑,而是潜人大脑”,打通“官 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不断增强舆 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使用互联网话语体系,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去“高大上”,从洗脑式的说教转变为 朋友式的交流,以生动活泼、简洁平实、通俗易懂、言简意 赅的语言面向学生开展鲜活、有趣的网络对话,努力做到走 心、抓人、有温度、接地气,提升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组织化呈现就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 包含两层基本含义:从商业模式上看,它是一个开放、共享、 共赢的“价值链”“生态圈”;
从组织模式上看,互联网平 台是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平台型组织。互联网的开放性、 交互性、便捷性,使得低成本联通各方成为可能,激活了网 络跨边外部性效应和网络同边外部性效应,催生了平台化商 业模式和平台型组织模式。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一定要像“做互联网平台”一样做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平台思 维”,注重建立多边协作体系,注重开放、共享、共赢,建 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化模式和平台型组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平台化战略,建立平台化模式和 平台型组织,实质上是要解决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组织构架问题。一是建立平台化模式,搭建思想政治 教育开放平台,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包括党政官员、 产业精英、道德模范、新闻记者、网络大V等等,借鉴思想 政治教育周边学科,包括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 等等,实现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延伸、资源整合、 跨界合作。二是建立平台型组织,建立扁平化、自组织、阿 米巴(Amoeba)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系,组建若干“小而 精”的工作单元,各个工作单元独立创意、独立设计、独立 运行,培育一批网络名师,开办一批名站名栏,打造一批骨 干队伍,推出各具优势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产品系 列,进而通过全网传播形成教育引导合力。在建立平台化模 式和平台型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若要求全体 两课教师、辅导员、团干部全部上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 不现实也没必要,关键是要选拔培育一批真正有能力、有意 愿的优秀骨干人才,进而推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 大v局面。

当前,应对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加强和改进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从“互联网思维”上破题、解题,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传播创新、 平台创新,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技术特征、传播规律、受众 特点、组织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