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 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 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 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 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融入社会实践 尽管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他 们却缺乏实践的锻炼,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因此,思想道德 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要针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 态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而不是 脱离实际、僵硬的说教或就事论事的随机教育。要把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这一灵活、丰 富、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 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种教育 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和建立 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 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会实 践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促进 大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和理想人格。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 的基础。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 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 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 新矛盾。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 响下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 到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放到 德育的首位,使其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 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 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应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 良好的素质作为培育新时期人才的着眼点,使大学生增进心 理环境的内稳性和肌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性,以积极主动、 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环境,塑造出身 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格,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 一些不良风气,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
三、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的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同 学一起学习、生活,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 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 思想状况,从而更切合实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学生 党员、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在道德 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 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这既能补充学校管理队伍的不足,减 轻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参 与学校的管理中得到教育、锻炼和提高。
四、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世 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忽视课堂 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因此,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有 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还应设立专 项研究机构,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材施教,努力把德 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推动大学教育由注重专业教育向提 高素质教育转变,确保学生世界观的转变,实现由量变到质 变的飞跃。“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要以学习为本,学习 要以德育为本”,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通过切实有效的形成教 育和示范教育等形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深入学生课堂宿舍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交心谈 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 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 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2.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解 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关心困难学生,落实 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 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3.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 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突发性事件,并 按程序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总之,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 寻求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的开拓创新。以 人为本,尽全面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和人生观。课程教育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