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带译文
古代散文带译文 古代散文带译文: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 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 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 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 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 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 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精 译┃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指责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 不能忍受你的政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那些指责 自己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里的人都不敢 说话了,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色互相示意。
周厉王很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对我的指责啦,他们 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是堵住了人们的嘴。可是堵住老百 姓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还要困难呢。河道堵塞就会造成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 多。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是一样。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水道的堵塞而加以 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人民而让他们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 列士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 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各种工匠艺人 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辗转上传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宗室姻 亲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施行教诲,元老重臣们经常加以劝诫, 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这样,国家的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违背情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大河一样,财富、器物才从这里生产出来;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 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衣服食物才能从这里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 成败得失才能显露出来。施行人们赞成的好的政令,防备失误的政令出现,这才 是丰富人们衣食财富的办法。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他们考虑成熟了, 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么能够提供帮 助的人还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都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 人们终于把他驱逐到彘地去了。
古代散文带译文:劝 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精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 草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地与墨线相合的,用 火熏烤它而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与圆规相合。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挺直,这 是因为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在磨刀 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君子广泛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检查反省,就智慧明 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的学习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 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膊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乘车骑马的人,并非 擅长奔走,却能走上千里的路程。乘坐舟船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先天资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 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品德修养就会提升,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 不一步一步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骏马 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远,这是因为它不停 地前进。雕刻一下就停下了,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 属石块也是可以刻画的。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 土,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不依 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安身居住,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古代散文带译文: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 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 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 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 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 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 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精译┃ 先帝开创的功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经形成 了三个国家鼎立的局势,益州地区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重要 时刻。然而侍奉护卫的臣子在宫廷内从不懈怠,忠诚坚贞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 这都是因为怀念先帝对他们的非同一般的赏识,所以想对陛下报答。陛下实在应 该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的气节,不应该随便 看轻自己,不要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宫廷的近臣与 丞相府的官吏,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好坏,不应该有差别。如果有人为 非作歹或触犯法令,或是有尽忠为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来评定是罚还 是赏,来表明陛下公正贤明的治理方针,不应该有所偏袒,使得皇宫中和丞相府 中的法度有所不同。
…… 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奸佞小人,是前汉所以兴旺强盛的原因;亲近 小人,疏远贤良的臣子,是后汉所以衰败覆灭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 臣下议论到这件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为表示痛恨而发出叹息。侍中 (郭攸之、费祎),尚书令(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坚贞坦诚、能以 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旺就指日可待了。
…… 先帝知道臣下处事谨慎,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 从接受遗命以来,臣下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对所托付的事情做不出成效,以致损 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荒芜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 武器装备已经非常充足,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臣下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能力,铲除邪恶凶残的敌人,复兴汉室,使长安、洛阳仍旧成为大汉王 朝的国都。这就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并向陛下效忠的职责和本分。至于权衡国 家政事的利弊兴衰,竭力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臣下,如果没有成效,就请 治以重罪,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考虑谋划,征求治理国家的好办 法,明察并采纳群臣有益的言论,深深记住先帝的遗训,那样臣下便是受陛下大 恩而感激不尽了。
现在臣下即将辞别远行,对着奏书不禁流下眼泪,不知道说了什么。
看过古代散文带译文的还看过:
1.优美英语散文带翻译 2.古代抒情散文名篇 3.古代精美散文集 4.古代散文名篇朗诵稿 5.优秀英语散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