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三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1:高瞻远瞩,气势磅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拨开演义的外衣,而用一副审视正史的眼睛再去看 三国时,人们发现原来在演义里被诸葛亮一样耍的团团转的老实人鲁子敬也是个 有胆有谋的大才,鲁肃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江东四杰”,思虑深远,见解独 到,高瞻远瞩,胆识俱佳,大局观甚强,是江东四杰中最接近谋士的一个,也是 东吴集团第一战略家。

1,鲁肃早年仕于淮南袁术手下,但鲁肃敏锐的发现袁术难成大器,便 居家迁徙弃袁术而去,袁术派兵来追,鲁肃轻松设计化解,后投靠江东孙策。

2,在周瑜引荐下,鲁肃见江东新主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 鲁肃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料定汉室不可兴,建议孙权立足江东与刘表、曹操鼎 足之势,再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以图天下二分,再图中原, 成就帝业。一番豪言说的年轻的孙权心潮澎湃,点燃了他的帝王之梦,为江东确 立了立国之策。(只不过后来鲁肃遇到了诸葛亮这个对手,《隆中对》干扰了《榻 上策》的实施,但这无碍《榻上策》的高明。) 3,赤壁前夕,曹军降至,又是鲁肃只身探夏口,高瞻远瞩,慧眼识鹰, 带诸葛亮回江东引荐于孙权,果断促成孙刘联盟,联合抗击最大的敌人曹操。可 以说,孙刘联盟的缔结,鲁肃居功至伟,为赤壁击败曹操创造了最佳的先决条件。

4,鲁肃回到江东,以张昭为首的绝大部分官员将领主张投降曹操,唯 鲁肃料孙刘联盟可胜曹操,力排众议,极力劝阻孙权投降,并建议召回周瑜,共 图破曹大计,鲁子敬此次表现大气沉稳,卓尔不凡,魄力尽显。

5,赤壁之后,刘备要荆州,孙权不予,孙刘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鲁 肃从大局观出发,力排众议,建议孙权借荆州于刘备(其实说不上是借,荆州本 是刘表之地,只能说是孙权将荆州让与刘备更恰当),这一条计策在很多三国迷 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是鲁肃之失,其实不然,相反,鲁肃此计着眼极为深远, 让荆州于刘备固然于东吴不利,但失去刘备这个盟友,联盟破裂,兵戎相见,最大的受惠者是东吴当时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敌人曹操,让荆州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如若不让,则有可能曹操卷土重来,各个击破,江东不保。再者,让刘备在荆州 这个是非贫瘠之地为东吴做缓冲带来抗击曹操也未尝没有好处。很多人都目光短 浅,只看到了荆州之失而忽视了大局,这就是鲁子敬的高明之处。曹操听到孙权 让与荆州于刘备时的表现——“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6,关羽守荆州数次挑衅东吴,吴蜀摩擦不断,鲁肃继任大都督,以吴 蜀联盟大局为重,数度忍让,不与关羽一般见识,后蜀占益州,孙权讨要荆州, 两军对峙,鲁肃约见关羽单刀赴会,面对关羽,鲁肃毫不畏惧,慷慨陈词,尽显 魄力,斥责关羽,关羽无言以对,两家商定平分荆州,鲁肃讨荆州取得了一定进 展。(小说里单刀赴会一段把关羽说的鹰明神武,鲁肃唯唯诺诺,其实搞反了, 鲁肃此次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鲁肃作为江东最杰出的战略家,46岁就早早去世了,这是东吴集团的 巨大损失。在宏观的战略方面,蜀有孔明,魏有文若,吴则当仁不让首推子敬。

相比其他人,鲁肃的谋略气势磅礴,十分大气,总能站在最高的制高点上,清晰 的分析出天下走势,依此制定立国之策;看清当下局势,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并做出最恰当的取舍,这些都是周瑜吕蒙所不能比的。也许鲁肃不如法正, 郭嘉等人善奇谋,但鲁肃之谋对于政权本身却是重于泰山,对于国家的贡献也超 过了一般的谋士。另外鲁肃无论是初次见孙权,独力会刘备,只身赴关羽,都表 现的,果断善谋,胆识超人,显示出过人的应变能力。豪杰鲁肃,让人肃然起敬。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2:运筹帷幄,奇计百出 荀攸的做人信条就是两个字——低调,他的计策也因此显得内敛实用, 但不失精彩。自从196年被荀彧举荐给曹操后,荀攸凭借其出色稳定的发挥稳坐 曹操战术上的首席军师,作为也就是“谋主”。作为中军师的十八年间,荀攸深知 曹操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但同时又很忌才,所以虽然荀攸计谋百出,屡建奇功, 却从不自傲,反而行事低调,大智若愚,心思缜密,小心行事,特别是目睹叔叔 荀彧的悲惨遭遇后更加小心翼翼的周旋于险恶的政治漩涡之间,最终得以善终 (反面教材见许攸)。曹操称赞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 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1,十三岁便识出罪犯,后因反董卓入狱,狱中谈笑风生,泰然自若,料定董卓必败,自己终会获救出狱,后果然如此。(反面教材见何颙) 2,198年,荀攸劝阻曹操征张绣,料定张绣必联合刘表抗曹,“不如缓 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果如攸言,败走。设 奇兵复战,大破之。

3,曹操东征吕布受挫,欲退兵,荀攸劝阻,料吕布士气消沉,陈宫谋 而迟缓,建议曹操一鼓作气拿下吕布,并随后献计水淹下邳,扫平吕布。

4,官渡之战,荀攸大放异彩。为救白马之围,荀攸献计声东击西,迂 回作战,诱使袁绍分兵,大破袁军,斩大将颜良;后遇袁绍追兵,荀攸建议以辎 重诱敌,果断出击,再败袁军,烧毁袁军粮草辎重,诛大将文丑。

5,献计派徐晃奇袭袁军粮草,烧其辎重,大大加强了曹军的士气,动 摇了对方军心。

6,许攸来降,众人皆疑,唯荀攸贾诩慧眼识出许攸的真降,劝曹操重 用许攸,奇袭乌巢,放出假消息,再次诱使袁绍分兵,使其暴露大本营,官渡之 战迎来转折点。后来张合高缆来降,又是荀攸劝众将勿疑,重用之。最终靠着荀 攸的精彩发挥,曹操官渡完胜袁绍。

7,203年,荀攸料定刘表是个*,不足为惧,力排众议,劝曹操先平二 袁,后灭刘表,后曹操破袁尚斩袁谭,顺利统一北方。

荀攸一生号称为曹操献计十二奇策,死前托付于钟繇整理,可惜钟繇 未能完成,使得我们无法看到荀攸奇谋的全貌了,但仅流传下来的这七大奇计也 足以让荀攸跻身于最顶尖的谋士之列,荀攸战术战略皆优,对局势的把握相当到 位,荀攸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深通兵法,应变能力超强,战术上的奇谋不断,帮助 曹操在战场上攻城拔寨,出奇制胜,荀攸是三国最出色的战术,军事能力在三国 谋士中无人出其右,不愧是曹操的谋主。在做人方面,荀攸也没有明显弱点,懂 得进退, 大智若愚,曹操曾诫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 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竟像对待父亲一样独拜床下。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3:文和乱武,深沉大智提起贾诩,恐怕了解三国的人当中没有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 贾诩是个精通谋略,达于算计同时又善于自保的老狐狸。鬼谋贾诩,真正做到了 谋己,谋人,谋天下的最高境界。

然而现在很多人对于贾诩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是对于贾诩的 “谋己”意见颇大,把目光的焦点完全放到了贾诩善于自保这一点上,从这一点发 散思维到贾诩对主公不尽心,不忠心甚至对他的道德品质提出质疑。

我的观点是“谋己”与“谋人,谋天下”并不矛盾,甚至前者是后两者的 基础,贾诩能在每个新环境下都能使自己处在最安全的位置,同时为主公献计“谋 天下”,这不是谋士的完美模式吗众所周知,曹操疑忌之心是出了名的,曹操的 智囊除了郭嘉早夭,大部分谋士后期都明智的选择明哲保身,荀攸的装糊涂,程 昱上表隐退,以避猜忌,刘晔的大隐于朝,不交时人都和贾诩一样在自保,却都 没有像贾诩那样招来那么多非议,无非是因为贾诩无疑是他们中间最成功的,所 以才会聚焦了那么多人的目光。难道谋士一定要想荀彧,崔琰,许攸,娄圭那样 最后身死亡破才好吗 为贾诩辩护后说说我欣赏贾诩的原因,我欣赏贾诩不是因为他善于自 保,而在于他的谋略本身,综观贾式谋略,呈现出一种惊心动魄,亦正亦邪之美。

1,李傕,郭汜出逃长安,被贾诩劝阻,建议杀回长安,掌控天子, 这条计策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引起天下诸侯群雄并起的战乱。

如此局面可以说是贾诩一手导演所造成的。因对造成李傕,郭汜之乱心中有愧, 贾诩又多次周旋与各军阀势力之间,暗中设计保全大臣和献帝,削弱军阀势力, 成也贾诩,败也贾诩。

2,贾诩早年遇强盗时利用强盗畏惧之心假称自己是段煨外孙成功脱 险,后真正依附段煨后洞察段煨猜忌心思,主动脱身投靠张绣,成功保全自己和 家人。晚年又大隐于朝,明哲保身,位至三公,一系列的自保极为成功。

3,贾诩作为张绣首席谋士深得信任,帮助张绣多次挫败了曹操的吞 并之心,使曹操在宛城这个小钉子上吃尽苦头,最有名的一次曹操征张绣畏袁绍 偷袭而撤退,贾诩洞察曹操心理,提出“败而追之”,大破曹军,帮助张绣打了个 翻身仗。

4,官渡前夕张绣欲降袁绍被贾诩劝阻,贾诩洞察局势,分析透彻,陈述三点原因料定曹操会容纳张绣,提出与袁绍决裂,投靠宿敌和官渡处于弱势 的曹操。后来果然曹操不但没记前仇(典韦曹昂之死),反而执诩手曰:“使我信重 于天下者,子也。” 5,官渡之战,贾诩作为新近加盟的智囊表现出色,两军对峙,曹操 兵寡粮缺,信心不足欲退兵,贾诩提出“四胜论”,指出袁绍必败,与荀彧一起劝 阻了曹操的退兵,坚定了曹操的信心。后许攸来投,众人皆疑,贾诩荀攸力排众 议,识出许攸真降,并建议曹操采纳奇袭乌巢之计,扭转战局。

6,曹操欲征江东,贾诩洞察局势,劝阻曹操征战赤壁,曹操不纳, 后赤壁大败,大伤元气。

7,曹操征战马超,贾诩献离间计,设计离间马超韩遂,使其祸起萧 墙,矛盾激化,曹军趁机进攻,果然大胜而归。

8,曹操二子争储,明争暗斗,曹操问计贾诩,一句“思袁本初、刘景 升父子也”,深沉大智的贾诩轻易的战胜了浮躁而耍小聪明的杨修,帮助曹丕反 败为胜,成功立储。

9,曹丕即位,欲征东吴,贾诩再次做出正确的战略分析,反对曹丕 出征。曹丕不纳,果然大败而归。

贾诩善谋,这要归结于他能清晰的洞察别人的心理活动,轻易的看穿 对方的思维方式,贾诩是一个能把他人的想法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谋士,是一个比 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心思的谋士,这无疑是很可怕的。贾诩利用自己对人心和人性 的“透视”,总能精确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

同样是利用对人性的“透视”,贾诩在逆境和困难时还表现出超强应变 能力,无论是面对强盗的杀身之祸,周旋于残暴的军阀之间,还是宛城面对曹操 的兵临城下,抑或是官渡面对强大的连曹操都犯杵的袁绍,贾诩总是处在弱势的 一方,却反而总是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巧计诈强盗,设计保献帝,宛城败曹操, 官渡四胜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荀攸的善于应变是基于他在兵法在军事上的造诣,那贾诩的应 变能力则是基于对对手心理活动的透彻分析和把握,这一点比之郭嘉有过之而无 不及,郭嘉能洞察对手的心理从而总能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战略策略,却缺乏 足够的应变能力,而贾诩不但能做到分析正确的战略局势,而且能在己方处于弱势的危机时刻善于应变,利用对手的心理使己方(或自己)化险为夷,转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