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高职教育生存中价值
师德在高职教育生存中价值 人类要延续,也要进步。所以无论是何种制度的国家, 何种类型的学校,其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下一代,都 是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以教会学生做人为根本目的。一、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 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中庸》一文开篇即说:“天命之谓 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所赋予的叫作性,遵 循人性行事叫作道,而教育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 人”之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育”的解释是“教 子使作善也”,教孩子使他能够做善人。“育”当中最重要 的关键词是“善”,而“善”要有标准,孩子才懂得他做人 的分寸。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在于使人能够继续 教育自己。”英国思想家罗素则指出“植物藉栽培而生育, 人类藉教育而成人。”山缪尔.约翰特也指出“教育的最终 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于真,排斥于恶于 伪。”诸如此类对教育的阐释,可以抽象出一个基本共识, 也就是台湾教育家贾馥茗明确提出的“真正的教育,其责任 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 人生为目的。” 2、科学知识的传授是任何类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内容。然而凡属于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求真,任何 时间里,我们所认识的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一个局部的真,都必定只是相对合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 是会被替代的。而人文传递则是求善,任何时间里,人民大 众所认识的善,不仅具有一致性,更具有兼容性。所以,不 断变化、不断进步的科学教育,不论如何发展,他的发展成 果也只能是更好地为人文教育服务,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服务。
也就是说:科学教育只是人文教育的一个载体。
3、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教育的一个类型。所以也必须“以 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 了其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中,还必须注重职业知识与技术技能 的学习与训练、生产性环节的实践。两者的综合推导出高等 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 教会学生做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践社会道德、教会学生 做人!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他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 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他多了职业教育的要求;
与普 通中专和技校相比,他又多了高等教育的内涵。所以,一个 合格的高等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既掌握了一定的比较系统的 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对熟练的工具设备的操作能力、生 产设施的使用控制能力,无需继续培训就可以直接到生产单 位的某些岗位上工作。这也许是高等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越来 越受生产单位欢迎的原因吧。
1、教学实施的特点。高等职业学院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个基本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必须超过50%。而实践性 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单元技能训练、综合技 能训练、专业认识实习、军事训练和劳动锻炼、课程实习、 第二课堂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专业毕 业实习等。这些实训,有的在实验室完成;
有的在校内实训 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完成,有的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有 的则在生产单位完成。所以:高等职业学院教学实施存在着 “教学地点分散、教学环境陌生、生活学习流动性大”的特 点。同时也决定了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与指导方面的 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与成长方面的特点。
2、教师的教学与指导的特点。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 全面性的教育素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教师必须 能够吃得苦,不能有享乐主义思想。教师必须接受经常变更 生活和工作场所、往返交通、与家人分离、甚至野外生活这 个现实,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教师必须耐得烦,不能有急躁情绪。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 还要安排学生的食宿,保证学生的安全,早点名、晚查房, 这可是个细活。(3)教师必须具备社交能力。经常变动着 的教学环境,要想平稳顺利地完成教学,就必然会与不同的 人交流与沟通。(4)教师必须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几十 个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在校外生活和学习,与在校内教室 里上课可就大不一样,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只有一 个或者几个教师进行组织管理,缺少了学院里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的协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一定 组织和管理能力作支撑是不行的。(5)教师必须慎独,要 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敬业精神。一个或几个教 师带领着一批学生,在校外(甚至是野外)共同生活和学习 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虽然有相关的实习制度要求,但毕竟 缺少了日常性考核检查的约束。在向学生展示自己全部的同 时,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师生双方正常的生活交往, 且不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任何地负面影响,客观上来说是有 一定风险的。所以“慎独”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6)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既要善于理论讲解,还 要善于实践指导,并且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组织教学。
在校内外展开实训时,集中上课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程 序、方式方法、技术要领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时候是 要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不同的学生,理解能 力、操作水平、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把理 论知识与实践要求有机地溶合在一起,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 简单的操作尽快让学生掌握,否则教学时间就可能不够用。
对教师的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3、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特点。事实上,高等职业学院 地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很艰难的。(1)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形成专业知识框架,需要静态的、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而理解实践环节,熟练掌握操作工具和生产设备,则需要动 态的、一定的形象能力作辅助。所以,我们戏说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具备综合性思维能力。(2)他们必须有更高的自觉 性,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这是因为他们在相当多的时间里, 是在以个体的形式、自我约束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而不是在 课堂上、集体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3)他们要经常性地 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是学习地点的流动性所决定的。
所以他们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否则,生活将会变成一团乱麻,更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高 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期间的东奔西走,交流的人物形形色色, 工作流程的全面训练,生产岗位的有效适应,既动了脑,又 动了手,做过生产,挣过工资,经历过磨难,战胜过压力, 学习了他人,管理了自己,看到过快乐与流泪的人生,体验 过有效和无用的价值,还具备了所谓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 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学习时经历丰富,毕业时基本上完成了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这是其他类型的教育难以达 到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会学生做事来教会学生做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 技能,学会做事,客观上又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这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者们必须要把教会学生 做事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机的统一起来。于是从 逻辑上便形成了以下的一个认识。高职学院的教师教给学生 各种知识,也教会学生各种技能,这都只是在教会学生做人 的过程中,不同的载体而已。所以,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在实训场地给学生指导技术技能,教师都要明 白:这只是一个手段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你时时不能忘 记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至少是,给学生正确做人奠定 一个好的基础!现阶段,从形式上看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是 为了学生能够生存,能够生存的人才可能在生活中逐步完善 自己,从而成为完美的人。事实上,社会中的人都是通过做 事来逐步完善自己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把教会学生做人这个 永恒的目标,依附在教会学生做事的载体上来实现。
四、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师德 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20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 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与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也 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然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基本 道德规范的实践,是需要学校构建一个教育环境来实施的。
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是和学生接触 最多的人,自然是这个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学生实践的教育 者。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从教师的言行里去体会、认可并逐步 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这个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所独有的优势,也是最能体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不 可或缺的舞台。正是在这个舞台上,教师教会了学生如何做 人。然而,达到这个目标,有一个前提:教师必须有师德! 因为没有师德的教师是不可能教会学生正确做人的!复旦 大学研究生院曾经开展过“十大杰出教授”的评选活动。调 查发现,师德教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教授的首要 标准“,我们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教风,而不 是世俗的成功”。某教授虽然平时社会活动频频,在自己的 专业领域也颇有名气,但他的得票率却极低,“他的课虽然 讲得好,但是却经常被手机声打断,他的考试虽然要求不是 最严格的,但是他忘记了我们是抱着渴求知识的心态坐在讲 台下的。” 五、高职教育中师德的内涵及表现 师德的内涵包罗万象,凡是民族以及人类的文化沉淀中, 被人民大众认可的、有益于人类文明传承的那些不可或缺的 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都属于师德的范畴。同时师德又是一 个开放性、兼容性的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会有 部分的调整。现阶段就是要强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高职学院良好的师德,一定是建立在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上的。
1、每一位教师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教师的道德言行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 特征,是师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 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 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孔子说:“子师以正, 孰敢不正。”所以,教师在日常具体行为上要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正 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 应该就是这种人。”如果教师教育学生助人为乐,自己却自 私自利;
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却出言不逊、粗暴惩罚 学生;
教育学生敬业奉献,自己却迟到早退,自由散漫……, 那么,教师的威信将很难树立,学生的人生信念也会受到极 坏的影响,“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 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语)。教师 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做人 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 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 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形成一种无声无形 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
2、教师队伍整体必须成为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主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引领当代大学 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人生航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 该成为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这就要求 教师队伍能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实质的深人学习和领会,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自己 的自觉行动: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当今前沿技术,熟悉相关学科知识,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用自己的学识魅力教育人、塑造人;
积 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 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 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 代新人;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知识为载体,在各学科 的教学中,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 移默化。
3、整个学院必须形成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环境。教育过程就是指教育者如何从 教育环境中获取教育信息,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有效地传递 给受教育者,最后受教育者又如何实现信息的内化与反馈等 等环节,最终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高职学院必 须加强构建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教育环境。这个教育环境应该是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性 教学、课外辅导、心理咨询、校园文化等环节在内的大环境。
其中课堂教学可以由教师系统传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其它学科教师在 教学中进行相关渗透;
课外辅导是专职辅导员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规范;
心理咨询则针对特殊学生群体 展开援助型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利用校园媒体把握 正确舆论导向,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军事练习、公益劳 动、科技文体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行动等德育活动。这 些过程共同促成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实践性教学超过了 整个教学时间的50%,自然成为这个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一 部分。前面谈及高职院校特点时,就已经对实践性教学的教 师提出了很高的师德要求,这里不再重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必须在传授 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加大实践性教学 比例,加强实习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在这个流动性很强 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自然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从而高职院校构建一个教育环境,将教会学生做 人依附在教会学生做事这个载体上,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 也就成为了一个逻辑必然。而这样一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 长来说,是真正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在社会上合 理存在的依据。由于教育环境的主体是教师,所以高职院校 教师的师德又成为这个教育环境存在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 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教师的师德是高等 职业教育生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