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教育改革教师用语探讨
外语课堂教育改革教师用语探讨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输入、输出相结合 从实际来看,一些外语教师强调“输人为主”的教学形 式,单纯地将自己定义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机械地进行着 语法、词汇、翻译等知识的输人,反而僵化了教学效果。这 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外语 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输人学生可理解的知识,例如,在实际 教学中,教师话语尽量采用目标语,用外语交互,鼓励、带动 学生间的外语交际。此外,强化反复输人或高频输人,这样可 以帮助学生潜意识的对知识学习。但是,语言教学需要双向 模式呈现,强调输人、输出的有效结合,这样才符合外语学习 的科学规律。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输出,其输人教学 活动的继续。基于教学输出,学生有语言运用表达的机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鼓励输出,引导学生发 现自身语言问题,帮助学生拉近与外语的交际距离。例如,在 做一篇课文的阅读时,教师的话语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的语法 或生词,而需要在课文讲解之前,紧紧围绕课文的相关内容, 组织与学生简单的讨论发言活动。在阅读之前设置一定的思 考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心,而且有助于学生练 习交流,寻找与思考与课文内容相近的交流问题,进而对文 章大意或生词进行合理的预测。这样一来,在讨论交流中,学 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外语进行探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氛 围。在课文讲解完之后,教师应该预留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交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总之,依托讨 论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让学生运用目的语对相关问题进行 交流表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且提高了学生 的语言能力。
2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动机和能力上;而认知情感因素包括智力、独立、 内外向性格等认知方式。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认 知能力,而且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这样才能优化外语 课堂教育。
2.1提问要有技巧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发言 主动,一些学生发言被动,教师不点名不发言。长此以往,学 生差异拉大,出现两种“极端”,前者语言流利,后者哑口无 语,语言交流吃力。所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全面了解学生 的优点、性格等元素,并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教学面向 于所有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 素,对性格内向、外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避免向其提过难 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其产生厌倦心理。而这些学生能够回答 或发表相关问题和看法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其实, 在教学过程中,赞赏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课堂话语的使用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着独到影响。教师善于用合理的话语,营造和谐、宽松的教 学氛围,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焦躁、抵触的心理,促使学生踊跃 发言。
2.2反馈要因人而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错误频繁出现,制约了交流。
那么,教师及时地纠正这些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习 者的语言水平。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语言错误,教师的反馈 要因人而异。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正时,需要考虑到 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错误类型。这是因为教师不同的反馈语, 对学生的认知要求是不同的,进而对学生修正后的可理解输 出造成影响。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的反馈语也存 在差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情况,采用形式协商法、明确纠正 法和部分重说法。对于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教师更多地是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例如,教师可以说:“你知道正确的 说法吗?”、“sorry,我还没听懂”。从实际来看,这种反馈 方式更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产出修正后的“可理解输出”,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创造能力。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 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话语应该多给些鼓励,多给学生 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大胆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不仅激发了学 生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是教学的媒介,是主要的语言输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课堂话语是一门艺术,强调语言策略的有效性。因此,教 师不仅需要熟悉目标语,而且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懂 得如何使用语言。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做到教学 语言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输人、输出相结合、正视个体差异 等,进而营造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更有助于 外语课堂教育改革,推动外语课堂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