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在物理教学的应用
图形图像在物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图形图像的 分析,揭示了图形图像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立足初中 物理课堂教学,结合大量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图形图像在物 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关键词】图形图像物;
理教学物 理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图形和图像,它们可以直观地让学 生们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图形图像的正确学习与科学运用 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物理学习,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 的思维源泉,从而轻松地接受和运用物理知识。
一利用图形图像导入新课 利用新奇生动的图片图像导入新课,能够调动学生的求 知欲望,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 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能使 学生迅速融入新课的学习气氛中。在此基础上展示课堂教学 目标,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从而 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例如,在学习光的折 射时,我们可以用图1(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图2(沙漠中 的海市蜃楼)导入新课。看到这两张图片时,学生会感到很 惊讶,海面上怎么会有高楼大厦呢?沙漠中怎么会出现一个 国际大都市呢?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矛盾学习新课时,会获 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图形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中有些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单纯 通过语言的表达是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这时我们可以通 过图形图像的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介绍卢瑟福发 现的原子内部结构的行星模型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图3与 图4,向学生说明原子核相当于太阳,核外的电子相当于八 大行星,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相当于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 通过对比,学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三利用图形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发现物理规律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既注重知识 本身,更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近几年的中考 为了强化这一理念,大力加强了对实验题的考查。在实验教 学中恰当地利用图形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发现物理 规律,能切实提高学生实验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复习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图5进行复习。在教学过 程中,先让学生依次画出红、蓝、绿、紫四只不同位置的蜡 烛所成的像(如图6所示),并针对每个像说出物距、像距 及像的特点(如由红色蜡烛所成的像可知,当U�2f时,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距、 像距、像的大小,找出变化的规律,最后让学生结合图说一 说红、绿、紫三只蜡烛所成的像在生活中有何应用。
四利用图形图像培养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很多学生不 能很清晰地加以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解题时很盲目。对于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图像题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 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例题:某 地在湖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图7中的甲图是使用吊车向湖底 投放圆柱形石料的示意图,图7中的乙图是钢丝绳的拉力F随 时间t变化的图像(从t=0时刻开始投放)。在整个投放过程 中,石料以某一恒定速度下降。忽略水的阻力,g取l0N/kg。
求:(1)石料的质量;
(2)完全浸没后,石料所受的浮力;
(3)圆柱形石料的密度。这道题的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 弄清在投放石料的过程中,石料受到的浮力与钢丝绳的拉力 是如何变化的;
二是把图像中的各段所表示的含义与石料的 实际投放过程联系起来。AB段表示石料还未浸入水中,此时 钢丝绳的拉力等于重力,保持不变;
BC段表示石料逐渐浸入 水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钢丝绳的拉力逐渐变小的过程;
CD段表示石料已全部浸入水中,所受浮力不再变化,钢丝绳 的拉力也不再变化。将物理过程分析清楚后,解题也将变得 容易:1400N表示石料的重力,900N是石料已全部浸入水中 时钢丝绳的拉力,即F浮=500N,由浮力大小可算出排开水的 体积,也就是石料的体积,即可利用重力与体积求出石料的 密度。在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对物理过程 做出正确的分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更清晰地认识物理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技巧,并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使解题思路更清晰, 有助于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参考文献 [1]杨文彪.浅谈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Z]. 2005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赵文军.建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 理教学,2000(5) [4]张亮.建立物理模型寻求解题关键[J].中学物 理教学,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