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中统计工作重要性及改善策略]策略的重要性

医院管理中统计工作重要性及改善策略

医院管理中统计工作重要性及改善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统计已 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中,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为医院管 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性的信息。本文从医院统计的 含义出发,分析了医院统计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医院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医院管理改善的策略,旨在为我国医院管理工作以及医院统计工作的完善 和提升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医院统计;
医院管理;
重要性;
改善策略 绪论作为医院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统计近年来发挥的 作用越来越明显,范畴也越来越广。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从医院统计中获得监控、 指挥、协调等方面的信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统计工作也逐渐发展成了一门 学科,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医院工作,改善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服务工作的完 善和发展。因此,加强医院统计学科的研究,充分开发统计信息,获得准确、有 效的统计资料,完善统计职责,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医院工作质量,更长 远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医院统计 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对医 院管理效果和质量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估,并为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协调和决 策依据。[1]医院统计的范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门诊统计和急诊统计,其内 容又包括工作量统计,包括临床诊室的就诊人数、就诊种类、就诊身份以及急诊 人数等;
[2]观察床位统计,指留院观察人数、就诊人数、床位总数等;
急诊就 诊总人数、抢救成功人数等;
门诊取药人数、注射人数、换药人数等;
门诊手术 总人数、门诊死亡例数等。二是住院统计,其又包括四类:工作效率,指住院、 出院人数,治愈率和死亡率的动态统计,医院病床总数量、病床每日利用率、住 院人数,周转次数的情况的统计;
特、中、小型手术的类型和数量的统计,以及 麻醉人数统计;
诊断质量,针对就诊与出院的诊断率和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
[3] 医疗质量,根据治疗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事故等情况进行医疗质量 分析,以此确定医疗质量;
差错数量统计,根据医疗事故数量以及患者反映的手 术质量、手术价格等问题确定医院手术中差错数量。此外,根据医院的药品收入、 医疗收入、住院金额、医疗设备采购等情况进行统计,以此确定医院业务的运转 情况。二、医院统计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一)检验管理效果 医院统计的一项重要作用是监管医院的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机制运行的有 效性。随着患者满意程度的不断提升,就诊、入院、手术和出院的总人数以及医 院的收入不断看涨,直接反映了管理机制运行有效。如果通过医院统计结果发现 就诊人数和医院收入有所降低,则说明医院管理出现纰漏,医院管理层在日后工 作中要加强统计相关工作的管理,针对就诊、出入院以及医院收入情况进行统计 分析,灵敏、及时、彻底地反馈,为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决策,以促进医 院健康、有序的发展状况。[4] (二)强化管理质量 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直接反映在统计数据上,统计数据不仅体现了 医疗质量和水平,更有用的是通过数据可以监管医院的管理活动。统计者针对医 疗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治疗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 定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对患者诊前和诊后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判断,以此初步判 断诊断水平和医疗水平,若两者符合率高,则该医院的医疗水平高,符合率低, 医院的医疗水平则有待提升。

(三)评定管理效率 医院针对人员、医护用品以及医疗财产的利用和分配情况进行统计,来评 判医院管理决策是否有效。例如,统计人员针对床位的使用情况分析来判断设备 分配、物资管理以及人员是否利用最大化。针对医院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设备 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水平越高,则任务完成的越多,治疗 的患者人数越多,为医院日后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评价工作效益 医院是具有多结构、多信息的服务单位,可以通过对医疗指标进行统计和 分析来全面综合地总结医院的管理质量,还可以根据医院内部、不同医院之间具 体的医疗指标结果进行评估与分析,以此了解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日后 医疗工作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5]三、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多数医院对信 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多数医疗项目上仍沿用传统型的管理方式,缺乏健全、有 效的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在医院的管理上只走形式路线,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 我国医院在信息化的实现上相较于国外医疗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资金投入不足 医院管理特别是信息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医院在资金 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资金缺乏是医院管理尤其是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障碍。

由于不同地区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偏远地区又受到地域、技术等方面的限 制,使得我国的医疗水平差距较大。

(三)机构设置不健全 一些医院特别是规模小的地方性质的医院在机构的设置上不健全、不科学, 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此外,很多地方性质的医院缺少先进的医疗 设备,医疗技术也不过硬。由于机构设置不健全,因而,医院管理上也存在很多 问题。[6] 四、医院管理改善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医院管理部门应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在信息化建立上引起高度重视, 并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管理决策的制定上,要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进 行辅助监督,对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给予实时有效的监督,提高管理的效率及有效 性。此外,要扩宽医疗管理的内涵和服务宗旨,将信息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个医 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中,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信息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医院管理中还要健全 信息化的制度,从就诊、出诊、患者数量、病例、病床使用情况以及医院的收入 情况进行信息化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类,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此外,还要配备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促进 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还可以职责明确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 管理效率,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完善人才建设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医院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管理,即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医疗水平 的高低、素质的良莠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完善医护人才 建设机制,在医护人员的选拔上,要选拔一些具有过硬医护知识的高学历、高质 量的人才,在医护管理上还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医务知识讲 座,着重分享医务案例,以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医务水平,提倡团队精神,提高 医护人员整体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资金投入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

(四)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要加大对医疗设备、人才培养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医院的发展中还要 兼顾平衡。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国家对地方性医院的资金投 入上还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还应加大对县域医院的资金投入力度, 平衡兼顾各地的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条件以及地区机构的医疗能力,推动各 地的医疗水平平衡发展。

(五)增加信息时效性 在医院管理中,要及时、准确地向统计人员提供统计数据、咨询和建议等 有效信息,对管理中存在的给予监督,一旦有错报、漏报的现象发生,要立刻给 予制止和警报。为了确保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将基础性的工作 做好,实现数据的科学准确存储,提取使用方便。其次,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采集、 加工和处理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最后,还要加强统计人员管理动态、 管理方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强对医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敏感度。

五、总结 总之,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开展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上还要不断提升医院统计工作质量 和管理水平。医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要树立信息化 管理理念、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只有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 不断完善,不断打破传统的发展壁垒,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状 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