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为什么如此成功

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 “德国制造”成为技术精湛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在德国的参 观学习,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思想观念、培训 模式、考核制度、师资要求等方面的做法,并通过比较,指 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不足,借鉴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为 我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摘 要: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职业资格 今年7月,学校组织了一批教师到德国学习,我也很荣 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德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很多地方几乎 变成废墟,而在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于世界前三,他的秘密武 器就在于德国闻名于世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如何 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哪些 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于七月二十六日登 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我们参观学习的地方位于德国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州的森市,是一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那里, 经过三周的培训学习和参观交流,亲自感受了德国的职业教 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德国的职业教育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我们到达培训中心时是上午10点,接待我们的彭博士给 我们安排了住宿并带我们参观了校园,我们就住在培训中心 里,住宿及周边环境和建筑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奢华,但是校园布局紧凑美观、干净整洁,很多细节的地方都考虑得 非常周密,例如窗户、门既结实又方便,这让我们初步见识 了德国人的务实和严谨。当天,我们还参观了培训中心的各 个车间,实际上车间也是教室,这个培训中心主要培训的是 建筑行业(包括铁路)的技术工人,车间就在培训中心内, 完全按照实际的工作环境建设的,有铺地砖的车间、做家具 的车间等等,学员可以在这里进行各项职业技能训练。

第二天,我们一行37人分成2组,轮流学习建筑工地的 测量和铁轨的铺设,我们组先学测量再铺铁轨,测量老师是 一位真诚而又严谨的德国人,从简单的直线测量,再到垂直, 最后是圆弧测量,循序渐进的练习,虽然从理论知识来看,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但是从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体验了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 借鉴这种模式,在高职中展开教学,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习期间,彭博士还给我们介绍了德国职 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总结这次的学习,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 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 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奔驰汽车、西门子电器、施耐德产品这些“德国制造” 的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德国拥有 大量技艺熟练精湛的技术工人。在德国,不论担任哪一种工 作,“职业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又都是 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取的。任何一个行业都需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 进人职业生涯。我们在埃森职业培训中心参观时,刚好有一 批学员学习铺地砖,他们要经过三年的学习,再经过考核通 过后,才能上岗。在德国,即使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的农民 也需要经过培训取得资格方可从事农业生产。而我国的很多 厂矿企业招人时,为了节省成本,职工不经过职业培训或者 只是简单的培训一下便上岗,难怪“中国制造”有时成了廉 价劣质的代名词。

在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 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职校毕业生凭熟练的技 能找到就业岗位,领到满意的薪水,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 他们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也得到人 们普遍重视和尊重。并且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一辈子 当工人,他们有很多晋升机会。如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 通过考试晋升为高级技工,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中、高层管 理人员。所以绝大部分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这是 社会认可的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而在我国,人们 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清,认为学历越高越有出息,上大学是唯 一的成才之路,千军万马竞走“独木桥”,人们脑子里还有 职业高低、身份贵贱的糊涂认识。中国要想由“制造大国” 变成“制造强国”,必须要有技艺熟练的工人,而这正是高 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教育必须要政府和全社会的人 共同关注和努力。二、重视技能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工人, 所以教学上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点我们在培训中心深有 体会,老师几乎不讲理论,只讲仪器的使用、设备的操作, 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实践,老师只在旁边观察和指导,我们 学习的那段时间,天气很不好,有时突然下雨,有时又艳阳 高照,德国人似乎天生喜欢亲近自然,而我们想投机取巧, 被老师发现,扣了分,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德国人的认真和严 谨,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培养的职业素质。而在我国, 往往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了很多,可是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却 不知如何动手。

培训中心的校长还给我们介绍了教学计划,三年的学习 时间,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 和理论课的同时,要到一家企业接受实训教师(师傅)的实践 技能指导。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企业受训的时间多于在 学校学理论的时间,两者的教学比例为30%和70%。通过这 样的工学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 行,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 非常的简单实际,以够用为主,以在实际操作中需理解和应 用的进行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想学生都乐意去学。学 生的职业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也在无形之间得到了 提高。

在我国,职业院校实训难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无疑阻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在德国,职业教育有健全的法律保障 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 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 的。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 员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企业承担的 费用占70~80%,企业也乐于投资职业教育,因为企业把对 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投资。所以,我们 国家应尽快出政策,使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并且是深度 参与,在校企合作中达到双赢,为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打 造优质的“中国制造”的品牌。

三、突出职业技能,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考教分离”考试考核办法,根据德 国《职业教育法》,行业协会直接担负着监督职业教育运行 的职能,各类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学员的职业培 训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的组织和管理不是由 培训中心或学校组织实施,而是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 协会承担,这就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和严格性,体现了公平 的原则,使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权威性。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 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组织考核外,还负责企业职业教育办 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 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一个学生若毕业当年考 试不合格,可来年再考,但最多允许补考两次,凡经三次考 试不合格的学生,终生不得再考该职业的资格证书,必须转学其它职业。这种办法有效保证了考试考核标准的统一和效 果的公正,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认定,也是教学效果 和培训质量的公正评估,它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培训质 量,以及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反观我国 的考试制度,基本上由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内容也以笔试理 论考核为主,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少人是高分低能或者 低分低能。改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系统,也是我国 高职院校的任重而道远的一项责任。

四、强化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有一套比较 严格的制度。比如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位职的结合、 教师本身的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的、严格的考核制度等 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规定。由于门槛较高,通过激烈的竞争 取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 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 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而从现场来的比例很少, 大多缺少工作经历,实践经验较少,动手能力不强,而且受 条件所限,很少接触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难以满足职 业教育对师资的严格要求。我校在师资培训上已制定了相关 制度,专业教师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并严格考 核,同时积极改革聘用制度,从社会上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 程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师资培训上还应广泛深入地开 展,并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以上四点是我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印象和感受,我们应该 学习其先进的经验,找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差距所在,并结合 实际,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探索职教改革的新路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