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正如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论述的范例影响那样, 榜样效应对人类的学习和进步有重要影响。榜样学习是人类 自我发展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普遍存在于人类学习的 方方面面。榜样效应研究对社会科学研究极其重要,尤其是 教育领域。将“榜样效应”引入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 究具备科学研究需求的合理性,其研究成果将会对该领域的 研究进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榜样效应;
榜样学习;
普通高校;
创新创业教 育;
合理性 班杜拉将人的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结果引起的,一 类是由示范引发的,而后者凭借观察大大简化了学习的过程,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正如他所说的:“事先告 诉观察者仿效示范行为的好处,比等待他们碰巧模仿了一个 原型的动作然后给以奖赏,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观察学习。” 对范例的观察引发的系列学习活动对任何人都具有积极和 强烈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教育领域。将范例影 响,也就是“榜样效应”引入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 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具备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理论观点与实践需要的契合 1.理论观点作用的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创新” 与“创业”,其教育性质和目的与学生能力、素养和实践紧 密结合。能力、素养和实践的成功离不开对典型案例和成功人士的分析、解读、学习与模仿,尽管对其模仿并不单纯得 等价于直接模拟。从实践和减少失误性的层面讲,没有比“榜 样”学习来得更直接、快捷和有用的了。2.方法适用性的契 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最常用的方法有试错法、观察法、 实验法等。其中试错法尽管给学习者带来最直接、最深刻的 体悟,但是却是失败率最高、代价可能最大的方法。观察法 虽然最直接,但是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讲,在创新创业这个领 域,在校园内似乎并不可能存在观察的机会、条件和环境。
实验法则在创业领域使用较为局限。因此,榜样学习法在学 校自身和教师的教育内是较为直接和错误率较低的方式方 法。3.理论原理的契合。除了“榜样”学习自身的观点契合 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其理论原理也正好契合学生的 实践活动需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原理契合的是三个关 键点,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三个关键点正是普 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所有内涵点。因此,将“社会学 习理论”及其“范例”理论引入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具备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
二、榜样学习具备的直观性、模仿性 榜样效应是指典型性的代表人物对其他人的影响,既包 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这种影响相较于教育中其他类型 的影响最为直观、直接,最易学习与模仿。对应的,榜样学 习是人们在其所在生活、工作中由于欣赏、羡慕等原因对典 型性人物的学习,包括对其思想的学习、行为的学习、观点的学习、精神的学习等。榜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人、行 业、领域等而异,且学习的内容、角度、深度等,也因人而 异。对榜样的学习往往来源于对榜样的观察和学习者自身的 认知过程。榜样学习的正向结果证实榜样效应的正面影响, 反向结果则指反面影响。尽管一开始学习者学习的初衷和榜 样的选取都是积极的、正向的,但是学习结果却未必如此。
这正是因为榜样学习的直观性引起的。直观性存在正反影响, 如何使学习者尽可能地取得正向结果,是研究者需要研究的 关键。假如学习者没有领悟到榜样的成功和典型性的精髓, 很可能是简单的模仿。这正是榜样学习自身模仿性引起的, 同时又是模仿性的来源。可以说,在很多案例中,模仿性对 于榜样学习来讲互为因果。榜样学习的直观性、模仿性决定 了其在性能上,具备科学研究方法所需的简捷性、简单性和 可操作性,进而决定了对于普通高校教育来说,引起榜样效 应的研究是必需的,是可能的,是科学合理的。
三、榜样效应的普遍性和非注意情况下的无意识性 榜样效应具有普遍性和非注意情况下的无意识性。普遍 性是指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受到过榜样效应的影响,存在 着一定的榜样学习。而非注意情况下的无意识性是指在没有 提醒学习者正在经历榜样学习、学习者不了解榜样学习或者 没有刻意注意的情况下,其对自己正在进行或者已经进行过 的榜样学习是没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没有觉察或者重视的。
正如班杜拉所认为的那样“预示性的社会线索在人的行为调节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任何时刻都有大量预示性线索影 响着行为,但没有比别人的行动更普遍更有效的了。别人拍 手时,人们常常拍手,别人笑时,我们也笑。在无数情境中, 人们的行为是由于示范影响促动和传递的。”正是榜样效应 的这种普遍性和非注意情况下的无意识性决定了其存在于 每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中,只是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有意 或无意等罢了。也正是如此,重视它、留意它,可以去研究 其原理、影响机制和作用过程对每一个人都颇具行动指导价 值,也是被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合理性之一。
四、榜样效应的廉价性 榜样效应引发的对榜样学习的重视和引入还在于其对 教育领域来说是更廉价的,即所需成本和所需付出的代价都 是最低的。对于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来讲,都是需要研究者(学 习者)付出主观和客观努力的,甚至需要外在条件的,如研 究设备、研究场地、研究花费等。但是榜样学习基本不需要 外界条件。对于条件适合的教育单位,所需付出的最大成本 也就是对榜样演示、展示、互动等支付的报酬了。对于那些 不具备条件的教育单位,则完全可以略过演示、展示、互动 等环节,直接通过宣讲、宣传、教师口头传授等方式进行, 几乎没有成本。对学习者来说,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即使产 生反向结果,也不至于使得其现状更糟糕,或者使其付出什 么代价。相较于试错法可能产生的代价,榜样学习简直可以 算是“无害”的了。因此,作为一种被引入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育和学习方法,其算得上是比较廉价的方式了。
五、榜样效应的指向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榜样学习过程中的“榜样”,或者说“范例”的选取往 往是“特定”的,即符合选取人要求的特定范例,而非随意 的、普遍的。不同的领域,榜样的设定和选取是不一样的。
同时,不管是选取者,还是学习者,都是按照这些“特定” 的特征和需要去选择“榜样”的。比如,对于普通高校来讲, 其对“榜样”的选取是根据教育需要选择的,而对于学生来 讲,也是如此,即校方和学生对“榜样”的典型性、代表性 具备同样的指向性和条件需求。假如两者对“榜样”的典型 性和代表性的要求存在不一致,那么榜样教育(学习)就是 不成功的,或者是存在失败可能的,并且这个可能性还很大。
因此,简单地说,榜样效应的指向性是指“榜样”选取是指 向某种特定需求的,所选“榜样”必须要具备选取双方的特 定需求,否则不能成为“榜样”。而这种需求和“榜样”所 需满足的要求决定了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后者是前者指向 的对象,前者是后者的来源。它们共同决定了普通高校在创 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榜样学习教育的某种合理性。
六、功效期待对个人努力方向和努力成效的影响 班杜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提到的“功效效应”观点也契 合和支持了“榜样效应”在教育中的价值。引用《社会学习 理论》中的描述:“功效期待是指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执行某 种必须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功效期待决定着人们将花费多少精力以及他们在遇到障碍时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功效期待越强,行为就越积极。”榜样的刺激(包括激励) 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功效效应”,进而提升其进行某些活动 的动力、信念、努力和期待程度,促进活动的产生、实施和 收获。从这个作用来看,引入榜样对教育领域,尤其是普通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实践性特别强的领域格外 重要。
七、榜样学习具备无限多样性 榜样学习相较于其他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讲,使其学习 结果能够更具有无限多样性。现在的教育界,很重视榜样的 影响,但是重视不代表就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如果只是一味 地认为榜样(典范)的示范作用只能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那么理解是十分狭隘和肤浅的。由于榜样示范和学习者学习 过程中的互相作用除了来自于彼此的行为的信息传递和反 应信息传递之外,还可以通过言语、符号等描述进行传递。
人们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榜样的思维、思想、分析方式、所用 方法、隐含于表象之内的成功因素等,而不是简单的榜样的 行为、举止和言谈。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发现人们如果能 够科学合理地掌握榜样学习的一般性规律和规则,那么学习 者就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吸取榜样的各种优良因子,形成 不同的自我特点、不同的组合。这就会产生无限多样性的原 型学习版本,形成不同的学习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创新 的过程,更不用说产生的多样性结果了。榜样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具备更多的无限多样性,能够使得学习成为自我重 塑,而非简单的模仿和模拟。从这个角度讲,榜样学习具备 的无限多样性既是榜样学习的必要性、合理性来源,也是榜 样效应直接导致的结果。这种既是合理性来源,又是创造性 结果的方法优势,使其是教育改革教育中最不应该忽视的一 种教育方法,不仅要重视其价值和地位,更应该重视榜样效 应的影响机制和榜样学习的实施方法等更直接、更深刻、更 本质的问题。因为榜样效应和榜样学习的作用原理与教育实 践活动的契合不仅使它们被引入研究是合理的、应该的、迫 切的,更应该是研究的关键。综上所述,将“榜样效应”的 研究引入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备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科 学性、合理性需要和条件,对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 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合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效 应”原理、作用机制和实践实施的研究,也将开启一个新的 研究角度。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5 [2]AlbertBandura,NancyE, Adams.AnalysisofSelf-EfficacyTheoryofBehavioralChan ge[J].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1977 [3]AlbertBandura.RecyclingMisconceptionsofPerceivedSelf-Efficacy[J].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1984 [4]王正斌.榜样效应浅探[J].咸宁师专学报,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