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 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环境变化、事件处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的推动下,我国会 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于2014年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 国际趋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发展历程 发 展动力 博弈 2014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 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 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 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 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 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 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 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 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因此, 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 "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 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 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 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 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 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 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79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81年开始关注国 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 研究使用。1986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88年10月31日我国 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 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 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 各部门的意见,1992年11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 即《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14年) 1992年11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 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97年6月4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 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 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 而且在这16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 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 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14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 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形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 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 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14-2014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14年11月正 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 企业会计准 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后来颁布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 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 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14年以来)2014年6月2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 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 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14 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 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 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 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 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 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 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 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思考 1环境变化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http:///wenzi/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 则的发展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推动的,而不是经实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会计准则是一种应急措施,基本准则的 建立是为了与宏观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样可以使我国的 会计准则在一段时期内与客观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准则的波 动性,加大了微观经济个体的执行难度和转换成本。2事件处理是会计准则发展的 动力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 理模式",但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 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 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后来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 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 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 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14)"因此,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 计准则之后,应该考虑制定概念框架,同时可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 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 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取代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 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 在考量由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 是各相关利益团体 ( 包括政府) 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 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 的会计职业界,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 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以来,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 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直是我 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 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 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 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 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 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 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 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对比性、 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 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 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 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 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会计准则采用国 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 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使国内企业到 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 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 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 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 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 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