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增长

农村教育推进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教育推进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教育状况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在 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 的改善,但随着财政体制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 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本文从农村教育对中国 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克服困难的建 议等方面对中国农村教育略做探索。

一、农村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教育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纵 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低水平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必 须经过长期的、持续性的增长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这又有 赖于持久性的增长源泉,即制度和人力资本。

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对农村经济的优先处理会产生大量成本,原本成熟的均 衡体系经济惯性都会由于考虑到农村问题有所破坏和停滞, 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在长期会大大推动经济发展。矛盾在 于今天的投入对于多年后换来的经济发展孰大孰小。另外, 多年后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那时农村教育的正向影 响是会将经济带上一个新的“J”型曲线,还是会导致过度 膨胀?这些问题在去年到今年的通货膨胀的冲击下,原有的 结论是否先要有所更正呢? 1、教育方向定位不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克隆 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不仅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科结构也严重失街。学生除了文化课 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学校和家长往往 只关注优秀学生。同时,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制度下,由于农村学校在办学硬件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 学生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大多数农村学 生苦读之后只能回乡务农。由于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脱离农 村生活,回乡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技能,不能很快地融入当 地的经济生活,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2、老师结构性短缺较为严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良 好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城乡差距拉大,大城市、中心 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 生活条件悬殊,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逐级向上流动, 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沿海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流动,县城 的教师向中心城市流动,乡镇的教师向县城流动,造成山区 乡镇教师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局限, 愿意进入乡镇教学的毕业生进不宋,加之适龄入学儿童的减 少,不少乡镇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教学班,按照一个教 师担任若干学生教学的人事编制,一些农村学校老师数只有 几个。导致一些老师什么课程都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

并且在既有的老师中,还有一部分是高中毕业或非师范毕业 生构成的“代课老师”群体。

3、辍学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 高等教育培养承担方式改革的深入,教育费用不断上涨,教育支出成为了普通家庭最大的支出,广大农村家庭收入仍然 较低,自费上大学仍然遥不可及。这导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辍 学,无法圆他们的大学梦。当前大学生自主择业,受市场经 济的影响,农村孩子受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家庭文化背景 等的影响,就业竞争力相对于城市孩子较弱,如此一来,那 些背负着很大债务上大学的农村孩子,相对而言就有较高的 教育投资风险,一旦无法就业,就意味着给本不富裕的家庭 经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定位于脱离农村,导致 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 重新回潮。

三、我国农村教育应坚持的方向 1、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预 测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35%,中学教育的投资回报 串为20%,高等教育15%,教育回报随着教育层次的上升而 递减,越是基础的教育越有高的回报率。据此,国家应坚持 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

2、坚持农村教育的特色化。

(1)要改变一刀切设置基础教育课程的模型,在农村 学校可因地制宜针对农村经济设置一些课程。(2)大力兴 办针对农村学生和农村产业的职业教育,健全农村国民教育 体系,加大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将农村中 各个层面的劳动者纳入农村教育体系。(3)设立农村型高 校,研究在农村现行体制下如何创新发展农村经济。3、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教育资源进退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建 立教师考评清退机制,保证农村教师队伍质量。(2)实行 大学教育组织布局一体化,鼓励部分师范大学生下乡从教, 更大地发挥大学教育的正外部效应。(3)在教师职称评定 等方面加入乡镇从教、支教年限等内容,建立城乡、各校教 师定期轮流或巡回执教制度,使落后地区的学生得到高品质 师资的熏陶和启发.(4)加大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设立教师 工资专户,建立教师工资上级财政保障制度,使农村学校留 得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