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 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

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

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中小学教学管理首先要把着重点放在对教学思想的管理上,确保管理 者和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思想的管理中,首先,是要树立 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其次,要树 立正确的学生观,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应该认识到学生智力结构的多元性,发 现学生的特长;应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潜能和学好的愿望;不要把提高教学质 量的希望仅仅寄托在生源的改善上,要知道事物发展远离极限时,只在稍加努力, 就能取得较大的发展;应相信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也要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 大多数孩子甚至所有的孩子;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的结果是学 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了合乎要求的变化,没有变化,学习就没有发生。

因此,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层次和学习的水平层次,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布置精当的练习和作业,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条件, 避免把学习变成低级的、重复的、手工劳动的"题海战术"。为了实现对教学思想 的管理,校级领导、学校中层、教研组长以及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有明确的听课 任务,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测试试卷以及作业批改情况,了解教师教育观念方 面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研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2.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好备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两个重点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备课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可以采取"微格演课"或"说课"的方法来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好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一节 课从引入、呈现、操练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分头准备,备课组逐 一讨论各自分头准备好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形 成完整的教案。备课的环节准备充分,一般就能够上好课。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 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业的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关系到 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作业的有 效性和成功率。对学生来说,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激发兴趣,为 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对教师来说,作业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修正教学计划,挑 战教学方法,合理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3.优化德育环境,创建和谐德育氛围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系统工程,是一个与家庭和社会交互影响、又具 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活动、交往、 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学校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 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环境。

中小学教育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 方法、科学态度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 不拔的精神;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和研究性 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 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实践 能力和理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 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追求,什么 当唾弃。渐渐地,他们懂得了要关注家庭、关注学校、一关注人类、关注更为广 阔的时空……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稳定是学生 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面对下岗待业、家庭 离异、家庭重组、贫困家庭的现实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家庭是孩子成长 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怎样父母品行如何对青少年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家长要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 人,担当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 想所思,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作为家长,要重视在说理教育同时,还要在 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道德上的表率,这样就能保持对孩子在道德上的 正方向的影响力。

4.学习方式灵动,学生成为主人 当前的国学教育大多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独立地去学习,把"要我学" 的 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代社会的 需要。要实现这样的国学教育思想,应该把国学课程定位为建立学生大文化视野 的通识课程,它不是语文课程的补充,也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助教材,应该把培养目标锁定为:亲近母语,文化播种与德性培育。为此需要在中小学国学教育 领域实现国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多领域多学科的互动与整合, 要打破其"读经""背经"的单一化模式,挖掘出其中更多更广可资借鉴的内涵和方 法,实现国学学习方式的灵动,同时要突出对策方法的可操作性、应用性,使其 好用实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习惯养成法,亲子共读、小手牵大手法, 古诗文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现法,师生共背、评比鼓励法,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读 后感、出墙报、演讲、表演,举办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等。

5.人本兴趣为先,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但兴趣不 是天生就有的,它产生的前提是儿童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而儿童对事物的好奇 心通常是很短暂的,任何强迫式的做法都可能把它扼杀于萌芽当中。所以我们应 该建立健全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探索一条有形评价与无形激励相 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如可以对学生进行"量化记载"考核评 价,每生一张档案卡,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的古诗文内容,和背诵时间、熟练程 度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诵读状况,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 的喜悦,并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还可以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学 习的过程是否做到"有所感"、"有所乐"、"有所知"、"有所为"。

这样才能激起他 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对国学的求知欲,才能向学生展现 国学魅力,展示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6.营造育人环境,让经典教育"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体现在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 筑及各种设施布局等,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努力赋予校园环 境以文化的特质和教育意识。它能使学生、家长、教师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熏 陶和积极的暗示,是学校特色的隐形环境,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 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就能感受到学校鲜明的主题特色。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将 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国学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对学 生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以期将莘莘学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爱心、有责任 感、有教养之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当中,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国学我们不是任意抛弃,而是要充 分审视,理性固守,合理吸收和利用,就要求我们要系统的、有原则地去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把握国学,才能更好地去传承文化。

作者:才让拉毛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12期